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飞

作品数:17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杜鹃
  • 6篇杜鹃花
  • 4篇植物
  • 3篇杜鹃花属
  • 2篇杜鹃花属植物
  • 2篇幼树
  • 2篇功能性状
  • 1篇低海拔
  • 1篇东南
  • 1篇杜鹃属
  • 1篇杜鹃属植物
  • 1篇新记录种
  • 1篇亚高山
  • 1篇亚组
  • 1篇野外
  • 1篇引种
  • 1篇油蒿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幼树叶片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四川省自然资...

作者

  • 10篇王飞
  • 5篇张超
  • 5篇邵慧敏
  • 4篇马文宝
  • 3篇庄平
  • 3篇郑元润
  • 2篇董廷发
  • 2篇李文婷
  • 1篇白桦
  • 1篇李俊清
  • 1篇甘小洪
  • 1篇来利明
  • 1篇姬慧娟
  • 1篇郑明清
  • 1篇张峰
  • 1篇吴荭
  • 1篇杨雪梅
  • 1篇张莉
  • 1篇李秋爽

传媒

  • 3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杜鹃花科植物新记录种-桃叶杜鹃
2022年
通过标本采集与鉴定、馆藏及电子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等,对四川凉山州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资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发现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该种隶属于露珠杜鹃亚组(Subsect.Irrorata),与同属于该组的露珠杜鹃(R.irroratum)、蝶花杜鹃(R.aberconwayi)、滇西桃叶杜鹃(R.annae subsp.laxiflorum)较为相似。据文献记录,桃叶杜鹃原来仅分布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此次发现扩展了其地理分布范围,扩大了开发利用基础。
喻丁香岳红王飞张超朱大海姬慧娟马文宝
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种群分布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反应被引量:16
2009年
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聚块性指数及点格局方法,沿着鄂尔多斯高原从东至西的降水梯度(336~249mm.a-1),设置5个采样点,对油蒿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降水梯度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梯度的递减,在小尺度上研究区油蒿种群分布格局表现为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在大尺度上则表现为由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降雨的减少显著改变了油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进行生态恢复时需对植物个体进行合理配置.
李秋爽张超王飞来利明张莉李文婷白桦郑元润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油蒿
杜鹃属植物迁地保育适应性评价被引量:21
2012年
适应性评价是衡量植物迁地保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采用生长发育、抗逆性与繁殖能力指标,作者评价和研究了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位于四川都江堰海拔1,800m的龙池基地的中国产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中5亚属7组33亚组172种(含17亚种或变种)的迁地保育适应性,计246种次,每种次5-20个个体。结果表明:(1)杜鹃属植物对于保育地的适应性与其区系地理的同质性、海拔的接近度、类群的进化程度和关键功能性状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2)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分布的杜鹃属植物的适应性优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3)与保育地海拔愈接近的类群及种类其适应性愈高,由较高海拔向较低海拔的引种适应性高于反向引种;(4)杜鹃属中的原始类群及以我国东部分布为主的中等进化程度类群的适应性明显高于进化类群,尤其高于向西分化的高山杜鹃类群;(5)具有叶片大型化、无毛或少毛、少鳞片等关键功能性状的杜鹃类群及其种类,更适宜阴湿与低辐射环境。结果表明,有关适应性理论能解释杜鹃属迁地保育适应性,但也有局限性。
庄平郑元润邵慧敏王飞
杜鹃花产业的种质资源基础: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3
2013年
杜鹃花种质资源是决定未来杜鹃花产业发展潜力的根本。作者通过探讨杜鹃花种质资源保育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试图为我国杜鹃花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目前全球杜鹃花产业的种质资源利用率为12.0–15.0%,我国仅为8.7–12.2%,仍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现今利用的杜鹃花种类以映山红亚属(Subgenus Tsutsusi)、羊踯躅亚属(Subgenus Therorhodion)等中小型半常绿或落叶类群为主。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指出了我国的一些适合用于未来品种选育的原始种类。目前,我国杜鹃花产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对种质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研发平台建设滞后、缺乏持续提供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能力等。为此,作者提出了如下对策:(1)正确认识杜鹃花的资源价值,加强杜鹃花知识的传播,在种质资源型产业的构建、改造、运作等过程中充分权衡和监督种质资源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2)构建杜鹃花种质资源联盟,建立3–5个以杜鹃花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3)提升杜鹃花产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吴荭杨雪梅邵慧敏王飞
关键词:种质资源知识产权杜鹃花
"中国杜鹃园"杜鹃花属植物的迁地保育及其研究进展
32年来,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中国杜鹃园"在杜鹃花资源搜集、培育、评价与研究中取得了可喜进展,初步建成了保存421种(含70亚种与变种)的杜鹃花保育基地。切实健全杜鹃花迁地保育的合作体系,将是实现杜鹃花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
庄平王飞邵慧敏张超
关键词:杜鹃花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川西与藏东南地区杜鹃花属植物及其分布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青藏高原的川西地区与藏东南地区杜鹃花属植物类群及其数量、地理分布型与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借助比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揭示这两个重要区域分布的杜鹃花属植物类群及其分布格局的异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的川西地区杜鹃花属植物具有较原始类群多、较高分类等级多、大类群多并与我国东部和狭义横断山联系较广泛的区系特征,类群及其特有种的垂直分布重心较低;而青藏高原南缘区域的藏东南地区具有较进化类群多、较低分类等级多、小类群多、特化强烈并主要与狭义横断山有较密切联系的区系特征,类群及其特有种的垂直分布重心较高,且两地间近缘类群垂直替代现象明显。有关特征和现象与白垩纪晚期杜鹃花属起源地的温润气候、第三纪渐新世前后高原漫长的渐进抬升和第四纪高原的迅速隆升及其多次冰川的进退等三个地质历史节点和事件具有密切关联并相互对应。从而揭示了在共同的生物地质历史背景下,我国杜鹃花属植物地理区系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由东至西的趋异化过程与性质,并据此提出了在幅员广阔的中国—喜玛拉雅这个现代杜鹃花属植物分布中心内,可勾勒出三块具有明显分异的核心分布区,即川西—滇东北区、滇西北—滇西区、藏东南—藏南区。
庄平王飞邵慧敏
关键词:藏东南分布型杜鹃花属
低海拔移植对六种杜鹃花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2025年
叶片功能性状被广泛用于表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杜鹃花作为重要的园艺和具有生态价值物种,对热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在低海拔地区的生存,然而基于功能性状分析杜鹃花如何响应暖化气候诱发的热效应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四川都江堰地区的6种杜鹃花属幼树为对象,采用低海拔移植的手段,比较了叶片形态(单叶重(LM)、单叶面积(LA)、叶厚(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养分(叶氮(N)、磷(P)、氮磷比(N/P))和净光合速率(P_(n))性状在两个海拔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海拔(1800 m)下6种杜鹃花的叶片形态(除比叶面积)、养分(除叶磷)、P_(n)在物种之间有差异显著,但在低海拔移植(550 m)后,杜鹃花的叶干物质含量和P_(n)在种间无显著差异。(2)总体上,低海拔移植显著增加了比叶面积、P_(n)、叶氮和磷含量,减少了单叶重、单叶面积、叶厚和叶干物质含量,且这些性状的响应强度在不同物种间不同。(3)从性状之间的关系来看,高海拔生境下P_(n)与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和氮磷比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低海拔移植后这些关系均不显著。这些结果暗示不同杜鹃花物种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不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杜鹃花属植物响应与适应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科学依据。
张永强李明喜曾文汐王飞余海清张超邵慧敏马文宝董廷发
关键词:气候变暖海拔比叶面积
不同郁闭度对野外回归的梓叶槭幼树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是扩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的有效途径。适宜的回归生境是物种生长的必要条件,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野外回归生境的适应性,是科学评价濒危物种种群回归生境适宜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野外回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无遮荫、林缘、林隙以及林下(郁闭度由小到大)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梓叶槭幼树的形态特征、光合特征、类黄酮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郁闭度的增大,梓叶槭幼树的基径、冠幅以及新生枝条数量产生差异,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在林缘生境中,梓叶槭幼树的单叶面积及单叶质量均最大,比叶面积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3)随着郁闭度的增大,梓叶槭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类黄酮指数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上可知,林缘适宜的光照条件更适合梓叶槭野外回归。这一结果可为梓叶槭以及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回归生境适宜性的探索研究提供借鉴。
张宇阳于涛马文宝王飞田成李俊清
关键词:郁闭度生理指标
沙埋与供水对毛乌素沙地两种重要沙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沙埋与水分是影响毛乌素沙地植物存活、生长的关键因子。通过沙埋与供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毛乌素沙地重要物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与羊柴(Hedysarum laeve)幼苗存活及生长对沙埋和供水的反应。结果表明:适量的沙埋(0.25H-0.50H沙埋,H为苗高)与供水(柠条50mm/月,羊柴75mm/月)可以促进幼苗生长,过量的沙埋与供水则会抑制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柠条幼苗在50mm/月供水,0.25H、0.50H沙埋,羊柴幼苗在75mm/月供水,0.25H、0.50H沙埋下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净同化速率;幼苗在1.0H和1.25H沙埋下全部死亡。供水量较小、沙埋较浅时,两种植物根冠比均较高;当供水量最大时,柠条幼苗根冠比在沙埋最深和没有沙埋时较大,而羊柴幼苗根冠比仍在没有沙埋时最高。
李文婷张超王飞郑明清郑元润张峰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埋供水幼苗生长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杜鹃花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2025年
杜鹃花(Rhododendron)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因其重要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二十年国内外杜鹃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杜鹃花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近二十年关于杜鹃花的研究型论文以英文为主,且英文文献数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而中文论文在前十年快速增加,近十年呈波动趋势;(2)美国是英文文献中贡献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英文发文量最高的机构,陈训和Peter W.Fritsch分别是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最多的学者;(3)中、英文文献早期在杜鹃花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中文文献主要集中在杜鹃花品种培育、扦插栽培和抗性研究,英文文献则更加关注杜鹃花品种培育从分子层面上的实施,以及杜鹃花野外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气候变化下杜鹃花的响应及品种培育已成为研究热点,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全球变化下杜鹃花的响应以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王一霞黄旭东曾文汐马文宝余海清王飞甘小洪董廷发
关键词:杜鹃花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