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钊
- 作品数:28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CT导向冷循环射频消融(RFA)在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3月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2例共48个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转移瘤直径<3cm的20个,3~5cm的23个,>5cm的5个。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后行腹部CT三期扫描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RFA治疗后完全坏死肿瘤39个(81%),其中直径<3cm者19个(95%),3~5cm者18个(78.2%),>5cm者2个(40%),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局部治疗肝转移瘤的方法。
- 杨锦钊李卓永林坚梁宇闯柯欣李宗业麦栩瑜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转移瘤CT导向
- 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对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未发现明确肝内转移灶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将其分为切除加动脉化疗组(A组,21例)和单纯切除组(B组,25例)。A组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内行肝动脉造影和动脉化疗,相隔4~6周重复1次,最多者6次,最少者2次;B组病例术后仅口服护肝药。全部病例随访观察10~47个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的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1月内造影发现2例肝内有新病灶存在。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1%、81.0%;1、2、3年复发率分别为9.5%、9.5%、23.8%,A组2年、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动脉造影有利于发现早期肝内转移灶;术后动脉化疗是防治肝内转移的有效手段。
- 梁宇闯李卓永林坚杨锦钊麦栩榆李宗业
- 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1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干预),各60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与疼痛控制情况、术后恢复指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Prince-Henry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1).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联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疼痛控制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杨明惠伍秀娟刘瑶杨锦钊梁格
- 关键词: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肝癌介入治疗
- 巨块型子宫颈癌介入性化疗中不同栓塞方式的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介入性化疗不同栓塞方式对巨块型(直径≥4 cm)子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副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能完成子宫动脉(单或双侧)超选择插管的52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超液化碘油与丝裂霉素混悬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续化疗药物灌注组(A组)28例及灌注2/3量化疗药物后用携带有化疗药物(1/3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B组)24例,并对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和化疗后手术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1次介入术后肿块缩小率为43.4%-62.7%。坏死率为78%-91%,均明显高于B组的31.1%-40.3%及54%-77%(P<0.05)。介入化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但动脉栓塞并发症A组病例较B组严重。A组2年复发率为5.3%,明显低于B组的20%(P<0.05)。结论巨块型子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安全有效,而缩小肿瘤和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应用超液化碘油等末梢栓塞剂较佳。
- 梁宇闯李卓永杨爱莲林坚杨锦钊陈强李宗业柯欣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介入性化疗栓塞副反应
- 支气管动脉联合体—肺分流动脉栓塞治疗毁损肺合并大咯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支气管动脉联合体—肺分流动脉栓塞术对治疗毁损肺合并大咯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毁损肺合并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比较观察组(支气管动脉联合体—肺分流动脉栓塞术)和对照组(常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水平明显好转,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咯血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毁损肺合并大咯血患者接受支气管动脉联合体—肺分流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咯血症状,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改善肺功能水平和血脂水平,术后并发症较少,咯血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 陈锦棠梁宇闯杨锦钊莫均杰赵振梁梁卓荣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毁损肺大咯血
- 血管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在治疗血管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3年11月-2015年1月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病例15例,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相应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 结果:术后锁骨下动脉盗血症状...
- 陈锦棠梁宇闯杨锦钊
- 关键词:血管腔内治疗PTA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
- 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分析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肺部肿瘤患者295例展开研究,其中肺癌86例,结肠癌肺转移瘤179例,乳腺癌肺转移瘤7例,肝癌肺转移19例,其他肺转移4例,均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增强CT扫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的平均病灶直径、瘤体直径明显小于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恶性肿瘤CT引导下RFA近期疗效明显。
- 杨锦钊赵振梁莫均杰陈锦棠梁卓荣
- 关键词:射频消融近期疗效
- CT导引下肝囊性病变穿刺抽吸引流和硬化治疗57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肝囊性病变穿刺抽吸引流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 在CT导向下对57例共80个肝囊性病变进行穿刺抽吸或引流,根据囊肿性质进行相应的硬化治疗,并随访全部病例. 结果: 治疗后囊肿大小均有变化,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者6例,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2/3者24例,囊肿消失者27例. 有效率100%,随访0.5~4 a未发现有复发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引流和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性病变安全有效.
- 梁宇闯李卓永林坚杨锦钊麦栩榆李宗业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肝囊肿
- 经肝动脉联合经皮穿刺脾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联合经皮穿刺脾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无手术切除指征并有门静脉血供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3例(TACE+PTSPVCE组)施行TA-CE联合PTSPVCE治疗,19例(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1~37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TACE+PTSPVCE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84.62%和63.16%;肝左叶体积增大率分别为38.43%、10.78%;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78%、55.56%、33.33%和58.82%、35.29%、17.65%,两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经皮穿刺脾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安全实用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 梁宇闯杨锦钊汤万荣李卓永叶林林坚
- 关键词: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性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CT-RFA)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总结经验,奠定基础。方法:选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小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用TACE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CT-RF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前,ALT、AST、AF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AF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CT-RFA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肝功能指标和甲胎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 陈锦棠梁宇闯林坚杨锦钊
- 关键词:小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经皮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