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病理
  • 5篇细胞
  • 5篇结核
  • 4篇免疫
  • 4篇杆菌
  • 4篇病理学
  • 3篇移行细胞
  • 3篇移行细胞癌
  • 3篇细胞癌
  • 3篇卵巢
  • 3篇结核杆菌
  • 3篇抗原
  • 3篇膀胱
  • 3篇膀胱移行细胞
  • 3篇膀胱移行细胞...
  • 3篇PCNA
  • 3篇SARS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30...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解放军309...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王一平
  • 8篇徐燕杰
  • 6篇李宁
  • 6篇王政民
  • 5篇韩永
  • 5篇韩勇
  • 4篇卢立军
  • 4篇眭翔
  • 3篇张玉芝
  • 3篇余琦
  • 3篇姚光大
  • 3篇王德文
  • 3篇王翠娥
  • 2篇赵景民
  • 2篇粱晓俐
  • 2篇宋晶莹
  • 2篇王巍
  • 2篇陈红兵
  • 2篇祝庆余
  • 2篇陆江阳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4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2年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活性极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中CD11a表达和MPO活性先后明显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升高,并且同一时间点缺血60min组明显高于缺血30min组。研究表明,大鼠肾IRI过程中肾组织的CD11a和MPO水平明显增高,LFA-1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在肾IRI中起重要作用;IRI后肾组织中CD11a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阐明了IR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联系机制;移植肾IRI越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洪伟柏宏伟石炳毅王一平李州利周文强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
Ziehl-Neelsen改良染色法在痰涂片中的应用
2003年
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粱晓俐
关键词:痰涂片结核杆菌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的单克隆抗体PC10,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作了研究,并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移行细胞癌各级间比较PCNA表达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强级(>76%)与弱级(<75%)之间比较生存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此方法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移行细胞癌切片上检测细胞增殖分数的一个可靠手段,并可能是判断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徐燕杰王一平陈乐真王政民
关键词:抗原周期素细胞癌
干燥箱加热对改良抗酸染色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眭翔卢立军王一平韩勇梁晓俐
关键词:抗酸染色结核病结核杆菌
表面活性剂对结核杆菌染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粱晓俐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染色法表面活性剂
6例SARS病理学及病原学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 2例 1~ 2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 4例 3~ 5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 6 0~ 2 2 0nm ,呈多态性 ,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 ,肺水肿 ,广泛肺透明膜形成 ,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 ,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
李宁刘希华陈红兵林明贵王魏余琦王一平宋晶莹韩勇王德文赵景民周本成赖晃文陆江阳王翠娥徐在海
关键词:SARS病理学病原学肺水肿
中国人禽流感病理学和病原学观察
目的探讨人禽流行性感冒(AI) 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中国人禽流感死亡尸检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肺部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性肺实变,肺出血、肺水肿及灶性出血性梗死和脱...
李宁祝庆余王一平韩永
关键词:病毒病理学
文献传递
无反应性结核病2例尸检报道被引量:4
1998年
无反应性结核病属于暴发性结核性败血症,是一种最严重的特殊类型的血行结核病〔1〕。临床难以诊断,现将我院经尸检确诊的2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予以分析。1病历及尸检摘要例1,患者,男性,51岁。1994年12月19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发热,午后明显,体温...
姚光大韩永王一平张敦熔赵铭王仲元
关键词:结核病理学免疫抑制尸检无反应性
SARS患者组织中冠状病毒S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冠状病毒S蛋白单克隆抗体在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多脏器穿刺和尸检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ARS冠状病毒(SARSCoV)S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病程为1周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病程为3~5周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的多器官组织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肺泡腔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多核合体样细胞,以及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与黏膜腺体上皮细胞、多器官内血管内皮细胞和散在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SARSCoVS蛋白均呈阳性表达。2例SARS中晚期病例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亦见SARSCoVS蛋白阳性反应。结论SARSCoV单克隆抗体在SARS患者肺、支气管、肝脏和心肌等器官组织均有表达,可作为SARS病原学和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标志,对探讨SARS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李宁王翠娥杨保安王德文赵景民王一平吴小红李豫川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交界性与恶性布莱纳瘤4例观察与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和分析卵巢交界性和恶性布莱纳 (Brenner)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 ,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该瘤交界性和恶性各 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 ,上皮巢大小不一 ,层次增多 ,但外周及腔缘细胞可见排列 ,巢间可排列紧密 ,但不见融合。细胞多与良性瘤相同 ,出现部分皱缩状核 ,核仁少 ,常见核沟 ,核分裂象少 ,无间质浸润 ;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形态 ,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以大巢、融合巢为主 ,尚见方形、菱形畸形巢。大巢旁有子巢或“出芽”。巢内细胞无极性。罕见核沟 ,并见短梭性多核巨细胞 ,分裂象及病理性分裂象多见。有间质浸润 ,血管内可见瘤栓 ,可伴有腺癌。可向周围浸润和转移。结论 上皮巢和纤维间质共存是两者共同点 ,上皮巢和巢中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要点。由于两者治疗、手术和预后不同 ,准确鉴别十分重要。
姚光大陆敏韩永余琦王一平范志忠
关键词:交界性肿瘤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