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核
  • 3篇结核杆菌
  • 3篇杆菌
  • 2篇地奥司明
  • 2篇再灌注
  • 2篇肾缺血
  • 2篇染色
  • 2篇灌注
  • 2篇病理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内皮细...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氧化应激
  • 1篇移行上皮
  • 1篇移行上皮癌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移植
  • 1篇肾组织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30...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9篇韩勇
  • 5篇王一平
  • 4篇卢立军
  • 4篇眭翔
  • 3篇石炳毅
  • 2篇粱晓俐
  • 2篇袁铭
  • 2篇钱叶勇
  • 2篇肖漓
  • 2篇许晓光
  • 1篇白雪娟
  • 1篇赖晃文
  • 1篇赵景民
  • 1篇李宁
  • 1篇王魏
  • 1篇周本成
  • 1篇林明贵
  • 1篇刘希华
  • 1篇余琦
  • 1篇宋晶莹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HIF-1α、TGF-β表达与尿路移行上皮癌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2018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尿路移行上皮癌中的表达,确认2个细胞因子与尿路移行上皮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低级别移行上皮癌30例、高级别移行上皮癌60例(浸润内1/2和外1/2肌层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肿瘤组织中HIF-1α、TGF-β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HIF-1α在低级别和高级别癌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10/30)和67%(40/6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在低级别和高级别癌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9/30)和70%(42/6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IF-1α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体积、脉管内癌栓、TNM分期无关(P>0.05);TGF-β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脉管内癌栓、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0.05)。(3)HIF-1α、TGF-β表达水平在低级别尿路移行上皮癌中无相关性(r=0.2802,P>0.05);在高级别尿路移行上皮癌中呈正相关(r=0.7803,P<0.05)。结论 HIF-1α和TGF-β在移行上皮癌中均存表达,随移行上皮癌恶性级别升高而表达明显增强,提示HIF-1α和TGF-β与移行上皮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王民增徐俊楠韩勇白雪娟李聪然李响
关键词:移行上皮癌
地奥司明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PE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diosmin,DOSM)对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肾组织PE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 1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和地奥司明+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组(DOSM+I/R)。在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测定肾脏组织中PE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1 h、6 h、12 h、24 h和48 h不同时间点的肾组织中,I/R和DOSM+I/R两组PECAM-1的表达水平均随时间逐渐上调,并于48 h达最高。而在DOSM组显著低于I/R组(P<0.05或P<0.01)。Western免疫印迹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DOSM可显著降低肾I/R病理过程中PECAM-1的表达,有助于减轻I/R时炎性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肾功能。
袁铭韩勇肖漓许晓光高钰钱叶勇石炳毅
关键词:地奥司明肾缺血再灌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Ziehl-Neelsen改良染色法在痰涂片中的应用
2003年
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粱晓俐
关键词:痰涂片结核杆菌
6例SARS病理学及病原学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 2例 1~ 2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 4例 3~ 5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 6 0~ 2 2 0nm ,呈多态性 ,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 ,肺水肿 ,广泛肺透明膜形成 ,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 ,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
李宁刘希华陈红兵林明贵王魏余琦王一平宋晶莹韩勇王德文赵景民周本成赖晃文陆江阳王翠娥徐在海
关键词:SARS病理学病原学肺水肿
硼替佐米在肾脏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高选择性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特异性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具有重要治疗作用。总结本院首例硼替佐米(bortezomib)治疗AMR的临床资料,为AMR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1例二次肾移植患者,移植后肌酐恢复到正常值,移植后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恢复透析。活检病理证实为细胞性和抗体介导的混合性排斥反应。应用硼替佐米[第1天(1.3mg/m2)、第4天(1.0mg/m2)、第8天(1.0mg/m2)]同时联合甲泼尼龙250mg/次和双膜法血浆置换。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CD139和CD19表达、二次病理活检,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等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31个月,各种指标变化:1血肌酐恢复并稳定在140umol/L左右;2PRA由最高66.7%,下降至0;3浆细胞表达在第1剂硼替佐米后先明显下降后反弹升高;4病理穿刺检测:C4D染色由强阳性变为阴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由ⅡA变为可疑;5出现血小板移抑制、低血压、3级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硼替佐米可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肾脏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王强石炳毅张志敏韩勇许晓光肖漓蔡明
关键词:硼替佐米肾脏移植
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
2002年
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
关键词:染色病理组织微波辐射
干燥箱加热对改良抗酸染色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眭翔卢立军王一平韩勇梁晓俐
关键词:抗酸染色结核病结核杆菌
表面活性剂对结核杆菌染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卢立军眭翔王一平韩勇粱晓俐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染色法表面活性剂
地奥司明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diosmin,DOSM)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sperfusion,I/R)肾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I/R模型组和DOSM+I/R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在缺血再灌注后1h、3h、6h和12h肾组织中MDA含量逐渐升高,12h达到高峰,I/R组和DOSM组均显著高于SO组(P<0.01);此后MDA逐渐下降,DOSM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显著降低,并于24h达最低水平,此后开始回升。DOSM组在6h、12h、24h和48h与I/R组相比不同程度地提高SOD的活力(P<0.01或P<0.05),与SO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Cr和BUN水平在DOSM+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大鼠肾I/R可以引起肾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DOSM可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肾功能。
袁铭钱叶勇韩勇石炳毅
关键词:地奥司明肾缺血再灌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