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琪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炎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9篇慢性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病毒
  • 4篇米夫
  • 4篇拉米夫定
  • 3篇乙肝
  • 3篇细胞
  • 2篇血清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阻断
  • 2篇疗效
  • 2篇慢性乙肝
  • 2篇拉米夫定治疗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机构

  • 10篇福州市第二医...
  • 9篇福州市传染病...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医学高等...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6篇朱琪
  • 7篇江家骥
  • 3篇姚履枫
  • 3篇张平
  • 2篇柯妍妍
  • 2篇胡盈莹
  • 2篇林锦清
  • 2篇吴梅梅
  • 2篇林伟国
  • 1篇郑松龄
  • 1篇林彩文
  • 1篇陈雅红
  • 1篇林太杰
  • 1篇张九妹
  • 1篇林健玲
  • 1篇郑秀奇
  • 1篇林春
  • 1篇王金秋
  • 1篇李清
  • 1篇刘文杰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博士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诊断与治疗
2003年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江家骥朱琪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预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与胃病关系的探讨
1999年
1995年7月~1998年8月年间,我们遇到慢性乙型肝炎56例,其早期被误诊为“胃病”而作纤维胃镜检查,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于1995年7月~1998年8月年间收治早期误诊为“胃病”的慢性乙肝5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9~56岁,所有病人均在外院作过纤维胃镜检查,该组病例既往均无胃病史。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56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
朱琪林健玲林太杰陈仕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纤维胃镜检查慢性乙肝胃病病毒性肝炎乙型胆汁返流
慢性乙肝须坚持抗病毒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可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病毒是引发慢性乙肝的"元凶",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造成慢性乙肝一系列病变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是抗病毒。
朱琪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乙肝病毒肝硬化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2003年
在中国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大多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幼龄感染者中90%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40%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而成人感染者中只有5%转为慢性乙型肝炎(CHB),其中又有5%~20%会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隐形的疾病,其早期症状轻微,很容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的阶段。
朱琪江家骥
关键词:儿科学肝炎乙型慢性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分析
2001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名Wilson氏病.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初期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4~2001年收住院的1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被误诊为各型肝炎的病例分析如下。
朱琪郑秀奇张九妹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先天性脂类代谢异常肝疾病血清铜溶血性贫血
苦参素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甘草酸单钾盐片,治疗组31例口服甘草酸单钾盐片和苦参素胶囊,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γ-GGT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改善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朱琪李青林伟国林锦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胶囊肝功能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癌旁组织CXCR4表达的影响因素与术后生存时间
2023年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癌旁组织中CXCR4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与术后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4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手术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并进行定期随访。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XCR4的表达情况。比较癌旁组织CXCR4不同表达时的一般情况及临床指征;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癌旁组织CXCR4表达的术后生存率的比较。结果随访截至2022年6月,19例癌旁组织CXCR4阳性表达患者中死亡8例,17例癌旁组织CXCR4阴性表达患者中死亡1例。有HBsAg携带、Child分级B级以及有饮酒史的肝癌患者,术后癌旁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CXCR4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Log-rankχ^(2)=5.89,P=0.015)。结论术后癌旁组织CXCR4的表达情况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吴梅梅王靖雯魏丽丽黄富妹黄警郑益武朱琪
关键词:癌旁组织CXCR4生存期
化学阻断交感神经对脾脏形态学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使用六羟多巴胺(6-OHDA)化学性阻断交感神经对小鼠脾脏形态原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MTT等方法研究了化学性阻断交感神经对小鼠脾脏组织结构、脾淋巴细胞体内和体外增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6-OHDA组的脾脏平均重量下降,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和脾小体直径均分别低于对照组12.62%和20.21%。脾小体和边缘区以及动脉周围淋鞘细胞的PCNA的阳性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2.23%、30.37%和33.16%,但在红髓内差异不显著。用ConA诱发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组的刺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尤其在6、15μg/ml时差异极显著;用LPS诱导脾脏B细胞增殖的结果可见实验组的刺激指数在15μg/ml和25μg/ml分别低于对照组9.39%和12.31%。6-OHDA组SOD、GSH-Px和T-AOC均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高于对照组49.94%。结论阻断交感神经造成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表现为脾脏重量下降,动脉周围淋巴鞘的面积和脾小体直径减少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降低。
柯妍妍刘文华王金秋朱琪
关键词:6-OHDA脾脏细胞核增殖抗原抗氧化
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与临床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肝脏组织学及其临床的关系。[方法]对在福州市传染病院就诊的11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乙肝"两对半"、HBV-DNA、ALT和AST检测,对其中的74例进行血清基因型检测。[结果]74例患者分别为B、C基因型(分别为38例与36例)。两组基因型比较:①在炎症分期及纤维化分级上差异无显著性;②在肝组织各部位纤维化程度的比较中,仅小叶内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类似;④HBV-DNA两型间差异有显著性;⑤ALT与AST两型间差异无显著性;⑥B与C型HBeAg阳性率类似。[结论]慢性乙肝B、C基因型的HBV-DNA差异有显著性,而肝脏组织学改变、ALT、AST和HBeAg的差异无显著性。
朱琪江家骥郑松龄黄祖雄柯坤宇胡盈莹郭锡麟
关键词:乙型肝炎基因型病理诊断
干扰素治疗乙肝诱发甲亢1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吴梅梅朱琪林伟国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甲亢乙肝普通干扰素一线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