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履枫
- 作品数:43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抗纤号”Ⅰ胶囊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200例
- 2003年
- 姚履枫张月英林春潘晨
- 关键词:中药抗纤I号胶囊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 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
- 为了解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损害情况,解决治疗问题,本文对经肝穿刺活检的500例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分析。
- 王艳丽甘巧蓉蒋晓织姚履枫
- 关键词:肝脏损害肝穿刺活检乙肝病毒携带者
- 文献传递
- 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9例)和单用干扰素α-2b组(37例)。联合治疗组由复方甘草酸苷(100ml、80ml、60ml各一个月疗程)和干扰素α-2b(500万U,肌肉注射,1次/d,连续1个月,之后隔日1次,疗程共9个月);单用干扰素α-2b组,其剂量与用法同联合治疗组中的干扰素α-2b用法。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L-12和IL-6、TNF-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和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α-2b组;随访6个月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和HBV-DNA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α-2b组。联合治疗9个月后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联合治疗前(P<0.05)和干扰素组(P<0.01);联合治疗后的血清IL-1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干扰素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其可能机制为,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2b可协同抑制肝细胞分泌IL-6、TNF-α等炎症因子,促进IL-12分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病毒清除作用有关。
- 张平姚履枫潘晨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TNF-ΑIL-12
-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
- 胡盈莹江家骥欧文湖林国贤苏智军刘家俊李勤光姚履枫林彩文李丹陈怡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0例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进行肝穿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浆PT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随着炎症程度加重CHE逐渐下降,PT逐渐延长,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HBeAg阴性患者的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都较HBeAg阳性患者重,病理诊断G4,S4级所占比例高达34.8%;HBe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高于HBeAg阴性者,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PT等指标是反映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病理损害良好的实验室指标,临床定期检测对判断肝组织病理分级与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王艳丽甘巧蓉蒋晓织姚履枫
- 关键词:肝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
- 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住院病人中存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情况,及引起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住院的97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从基...
- 徐庆玲姚履枫
- 关键词:肝损伤抗结核药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
- 乙肝肝衰竭临床治疗优化方案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潘晨李芹黄建荣林明华甘巧蓉高海兵周锐陈立林春姚履枫
- 乙肝肝衰竭属于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高达60%~80%,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也是全球攻克的热点。该课题从发病机制、预后评估模型、优化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率先建立符合中国乙肝肝衰竭患者的预警预测模型,优化人工肝组合方案,存活率从...
- 关键词: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 15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 1999年
- 1 临床资料 1986~1998年间收住院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080例,在院内死亡者15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4例,年龄10~74岁,平均50.5岁。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性肝硬变118例,静止性肝硬变40例。患者的肝炎病史1~31年,肝炎后肝硬变病史最长20年,最短半年。2 结果2.1 158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出现肝昏迷126例次,腹腔感染62例次,消化道出血66例次,肝肾综合征58例次,肺部感染14例次。
- 张月英姚履枫陈雪珍
- 关键词:肝炎肝硬变肝肾综合征肝炎后肝硬变肝昏迷腹腔感染活动性肝硬变
- 肝性糖尿病90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病易引起糖代谢障碍,本院近年收住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90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近年在收治的724例肝病患者中,有90例并发糖尿病。90例中,男67例,女23例,男∶女为29∶1;年龄8~89岁,平均470±67...
- 姚履枫张月英林春
- 关键词:肝性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糖代谢障碍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0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2组ALT、AST、血清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时,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两者合用具有较强的降转氨酶作用。
- 王艳丽郑磊姚履枫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