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肝炎
  • 13篇疫苗
  • 12篇病毒
  • 9篇乙肝
  • 6篇毒性肝炎
  • 6篇乙肝疫苗
  • 6篇母婴
  • 6篇母婴传播
  • 6篇病毒性
  • 6篇病毒性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阻断
  • 5篇小儿
  • 5篇免疫
  • 5篇肝炎病毒
  • 3篇血清
  • 3篇乙型肝炎抗原
  • 3篇随访

机构

  • 14篇上海医科大学...
  • 12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上海生物制品...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21篇徐华芳
  • 18篇段恕诚
  • 12篇吕晴
  • 12篇朱启镕
  • 8篇顾新焕
  • 5篇董左权
  • 4篇徐志一
  • 3篇陈惠黎
  • 3篇盛丹菁
  • 2篇闻玉梅
  • 2篇胡宗汉
  • 2篇张秀珍
  • 2篇张秀珍
  • 1篇郭盛淇
  • 1篇张振钧
  • 1篇朱启鎔
  • 1篇欧阳佩英
  • 1篇宋珍珠
  • 1篇庄依亮
  • 1篇邵彩虹

传媒

  • 4篇上海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全国小儿病毒...
  • 2篇第五次全国病...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儿科杂志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8
  • 4篇1987
  • 1篇198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乙型肝炎肝内及血清中HBV DNA的研究
1988年
近年来,自从乙型肝炎病毒DN_A(HBV DNA)克隆入大肠杆菌获得成功后,国内外学者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内及血清中日BV DNA状态进行了研究·为研究我国乙肝患者HBV:DNA存在状态,国内闻玉梅等对乙肝患者肝内及血清中HBV DNA作了进一步研究.
徐华芳段恕诚朱启镕闻玉梅黄跃兴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肝患者血清
单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及联合应用不同剂量HBIG的随访观察被引量:2
1994年
218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分成四组,分别接种10μg、20μg乙肝疫苗及20μg乙肝疫苗联合应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和2支,随访至2岁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7.9%、68.1%、75.6%和89.7%;HBsAg慢性携带率为10.5%、11.1%、2.4%和2.6%,表明采用被动——主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性。
吕晴段恕诚朱启镕徐华芳顾新焕张秀珍盛丹菁
关键词:疫苗母婴传播乙型肝炎
母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日静脉血SGPT观察
1990年
近年来,乙肝疫苗的应用和研究充分肯定了它在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价值。本文在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 HBV 母婴传播的同时,检测了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当日静脉血转氨酶活性,并进行动态随访,以了解出生时转氨酶(SGPT)升高对以后肝功能损害和免疫效果的影响。
吕晴段恕诚朱启鎔徐华芳顾新焕张秀珍
关键词:HBSAG阳性SGPT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损害
小儿输血后重症肝炎8例报告
1991年
输血后肝炎是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输血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较国外为高,而输血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病死率很高。我院自1979年1月~1987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肝炎44例,其中输血后重症肝炎8例,占重症肝炎的18%,
徐华芳段恕诚
关键词:输血儿童重症肝炎
全文增补中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5
1995年
宫内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新生儿产前在宫内受HBV感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研究给予阻断措施和观察其效果。从3632名孕妇筛查出HBV无症状携带者204例,随机分为二组,即临产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200IU,和不注射者作对照。在孕妇分娩后和新生儿出生时分别抽外周血作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HBIG组和对照组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分别是5.7%和14.7%(X ̄2=4.58,P<0.05)。分娩后二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无差异,但HBIG组HBsAg阳性滴度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4.82,P<0.01)。提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宫内受HBV感染。这可能与产时减少母体外周血中的HBV有关。接受HBIG在分娩前后的随访无不良反应。
朱启镕吕晴顾新焕段恕诚徐华芳张秀珍董左叔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疫苗母婴传播
HBV标志阳性和阴性母亲的婴儿SGPT异常的观察
徐华芳徐志一张振钧
关键词:乙型肝炎转氨酶乙型肝炎抗体疫苗乙型肝炎抗原预防接种病毒性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联合应用乙肝高效价 免疫球蛋白对乙肝免疫效果的观察被引量:4
1992年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上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HBsAg慢性携带者。
吕晴段恕诚朱启镕徐华芳盛丹菁张秀珍胡宗汉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
Pre-S_2抗原在乙肝疫苗中的免疫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比较三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和一种重组DNA(r-DNA)疫苗诱导Pre-S_2抗体阳性率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其中rDNA疫苗不含有Pre-S_2蛋白,免疫后不产生Pre-S_2抗体,加热灭活疫苗按3μg与6μg两种剂量免疫后,半数以上对象均可产生Pre-S_2抗体,甲醛一步法灭活疫苗免疫后有30%婴儿产生Pre-S_2抗体。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分别为:rDNA疫苗72.2%,甲醛一步法灭活疫苗70.1%,加热灭活疫苗3μg组35.6%,6μg组71.9%。疫苗免疫效果同HBsAg含量有关,似同Pre-S_2蛋白关系不明显。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与反映抗HBs含量的S/N值均同Pre-S_2抗体阳性率没有明显联系。Pre-S_2蛋白似非决定乙肝疫苗有效率的主要成分,而疫苗中的S蛋白含量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起十分重要作用。
欧阳佩英徐志一段恕诚朱启镕徐华芳庄依亮陆培华刘雅鸿郑凤英陈如钧郭盛淇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对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随访和再接种研究被引量:24
1996年
为了研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经初次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后何时需再接种及其措施和效果,对98例母亲是HBV无症状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单纯疫苗组55例和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后再接种乙肝疫苗组43例,随访7年。结果表明,初次免疫后第1年抗HBs阳性者,单纯疫苗组45例,抗体阳性率为81.8%,抗体平均滴度111.1;加注HBIG组抗体阳性者39例,抗体阳性率为90.7%,抗体平均滴度410.4(t=40.1,P<0.01)。对抗体阳性者逐年随访,单纯疫苗组第4年抗体平均滴度降至<10,为6.1,而加注HBIG组第5年为8.3。对两组中抗体消失或滴度<10者,给再注射1次原剂量乙肝疫苗见抗体又升达初次免疫后第1年的水平,保护性抗体又可持续达3年。提示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疫苗联合HBIG效果好,单纯疫苗组3至4年需加强注射;HBIG加乙肝疫苗组4至5年也必须加强注射。
顾新焕吕晴董左权邵彩虹徐华芳段恕诚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母婴传播接种
小儿乙型病毒肝炎肝内及血清中HBV DNA的研究
徐华芳段恕诚闻玉梅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诊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