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晴
- 作品数:29 被引量:25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病血清酶学诊断的进展
- 1990年
- 本文综述了转氨酶及其同工酶、γ-谷胺酰转肽酶、腺苷脱氨酶、鸟嘌呤脱氨酶、谷胱甘氨 S 转移酶等几种肝病时常用的血清酶的近年进展,各种酶的生化特性及在肝病中升高的机制,在临床诊断试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为不同的肝脏疾病合理选择检测项目提供了依据。
- 吕晴
- 关键词:肝病血清酶儿童
- 单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不同剂量HBIG的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3
- 1990年
- 近年来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使我们对乙肝的大规模预防和控制成为可能。已有大量资料表明: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断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联合应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可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本文总结分析了192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10μg、20μg。
- 吕晴段恕诚盛丹菁朱启镕张秀珍胡宗汉刘书元郭威琪赵铠徐华芳巩志立宋珍珠周水娟顾新焕董左权
- 关键词:乙肝疫苗HBIG免疫效果乙肝病毒
- 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婴儿免疫后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研究被引量:16
- 1997年
- 为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对宫内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作用机理,应用含HBV辅助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合成肽(前S_2 120~145)为刺激原,观察18例宫内HBV感染婴儿外周血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宫内HBV感染组刺激指数(SI)为1.5±0.4,明显低于急性HBV感染组(SI=3.7±1.4)。其中宫内HBV感染对乙肝疫苗无反应组SI为1.2±0.4,明显低于宫内感染接种疫苗有效组(SI=1.74±0.4)。结合血清抗HBs滴度,表明宫内HBV感染婴儿在T淋巴细胞水平对HBV抗原耐受,其耐受程度与抗HBs的产生和滴度有关。
- 吕晴朱启镕段恕诚熊思东
- 关键词:乙型肝炎妊娠并发症淋巴细胞转化宫内感染
- 麦胚凝集素亲和层析法分离碱性磷酸酶肝型同工酶及其临床意义
- 1995年
- 应用麦胚凝集素亲和柱层析分离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型同工酶,正常小儿为25.0±5.9(%),急性肝炎患儿为63.4±5.7(%),慢性肝炎为32.5±8.1(%),肝炎后肝硬化为40.2%,均明显升高。本方法分离效果好,采用荧光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检出总酶活力在正常范围而肝型同工酶已有异常的病例,使诊断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
- 吕晴段恕诚朱启镕陈惠黎吕元陈敏徐华芳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同工酶麦胚凝集素肝炎病毒性肝炎
- 单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及联合应用不同剂量HBIG的随访观察被引量:2
- 1994年
- 218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分成四组,分别接种10μg、20μg乙肝疫苗及20μg乙肝疫苗联合应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和2支,随访至2岁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7.9%、68.1%、75.6%和89.7%;HBsAg慢性携带率为10.5%、11.1%、2.4%和2.6%,表明采用被动——主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性。
- 吕晴段恕诚朱启镕徐华芳顾新焕张秀珍盛丹菁
- 关键词:疫苗母婴传播乙型肝炎
- 妊娠期转氨酶升高64例母婴的临床随访
- 1996年
- 张秀珍段恕诚朱启镕盛丹菁吕晴
- 关键词:妊娠转氨酶随访
- 宫内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7
- 1997年
- 为了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 ( HB)疫苗失败的原因 ,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 4 2例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小儿进行了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 ,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 32例进行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无反应组 SI值均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CD+4/ CD+8值在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无反应组及有反应组均低于正常免疫儿童。结果提示 :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有无效果与小儿细胞免疫功能 。
- 俞蕙朱启镕吕晴苏贻新
- 关键词: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
- 不同方案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长期观察被引量:6
- 1996年
- 本文总结了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182名,将其分为3组。分别在其出生时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2支以及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周时,各注射1支(HBIG),接着在1、2、7个月龄时,再接种乙肝疫苗20ug。长期观察其抗-HBs阳转率和HBsAg的携带率。从而提出在出生时和出生后2周各注射1支(HBIG)的免疫效果较佳。
- 顾新焕吕晴朱启镕段恕诚
- 关键词:母婴传播乙肝疫苗高效价
- 小儿病毒性肝炎鸟嘌呤脱氨酶检测的意义
- 1990年
- 鸟嘌呤脱氨酶(Guanasc,GD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其它组织含量很少,诊断肝细胞损伤特异性强.为了解GDA 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我们对97名小儿肝炎患者作了GDA 活性测定.
- 吕晴段恕诚朱启熔陈惠黎徐建兴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鸟嘌呤脱氨酶
-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与其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研究被引量:22
- 1999年
- 目的从相关细胞因子探讨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对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儿童13例(无反应组)、宫内感染免疫成功儿童13例(有反应组)和正常免疫儿童21例(正常组),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给予非特异性刺激植物血凝素(PHA)及特异性刺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白细胞介素受体(mIL2R,或称CD25),酶免夹心法检测PBMC受刺激后产生的IL2、sIL2R及IL10的含量。结果在PHA刺激下,三组对象PBMC表达mIL2R的比例相近,差异无显著性,(F=0107,P>005);而当HBsAg刺激下正常组与无反应组比较(t=1221,P<0001),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t=743,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三组对象PBMC的mIL2受体表达水平无反应组最低,其次为有反应组,正常组最高,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sIL2R水平相比无反应组低于有反应组和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无反应组IL2产生低下,而IL10只见有反应组在外来刺激后升高?
- 于广军吕晴张公惠顾新焕
- 关键词:细胞活素类乙型肝炎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