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如瑜

作品数:3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6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诗歌
  • 4篇精神生态
  • 3篇电影
  • 3篇心灵
  • 3篇生态批评
  • 3篇城市
  • 2篇代文
  • 2篇心理
  • 2篇叙事
  • 2篇学史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电影
  • 2篇生态精神
  • 2篇生态思想
  • 2篇生态意识
  • 2篇生态意义
  • 2篇情结
  • 2篇文学史
  • 2篇文艺

机构

  • 20篇海南大学
  • 9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美术学院

作者

  • 27篇常如瑜
  • 4篇岳芬
  • 1篇王立
  • 1篇焦勇勤
  • 1篇翟蕾蕾

传媒

  • 5篇电影新作
  • 2篇戏剧之家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沧桑
  • 1篇艺海
  • 1篇海南广播电视...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多和“麦”——试析多多诗歌中“麦”的意象
2015年
作为纽斯塔特文学大奖的获得者,多多以其诗歌闻名于世。他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其中以"麦"这一意象出现的频次最高。对"麦"的阐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多多的诗歌及其文学创作精神。他用诗歌为阅读者提供某种精神的平衡:用伤痛来抚平伤痛、用恐惧来消除恐惧、用苦难来弥合苦难。
常如瑜岳芬
关键词:诗歌意象
精神生态批评的意义——兼评蒋磊《生态批评的困境与生活论视角》被引量:2
2011年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精神生态批评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1)。从最初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关注,到今天已经衍生出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对人类精神问题的深度考察、对现代精神危机的反思以及对复杂性生态哲学问题的探索等诸多方面。但是,生态批评的意义及其内在价值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议。
常如瑜
关键词:生态批评
由“向内转”到“向外转”——从《生态批评的空间》来看鲁枢元近年文艺观的转变被引量:1
2009年
1099年,鲁枢元先生曾于《南方文坛》(当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向内转”》的文章,对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向内转”思想及其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造成的影响做了详尽的回顾。十年之后,再对先生的文艺思想做一番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他文艺观的转变。
常如瑜
关键词:文艺观生态批评中国文艺文艺思想理论界
黎族服饰图案的心理内涵被引量:2
2012年
黎族服饰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极具代表性,其花纹以自然之物为基本表现形式,反映出黎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基本认识。黎族服饰图案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色彩、线条、结构等形式方面,更是蕴含着深层的心理内涵,体现出黎人最原始的宗教情结——祈福并从自然中获得力量。
常如瑜翟蕾蕾
关键词:民俗宗教情结民族心理
关于阿伽门农的性格——欧里庇德斯戏剧《在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中的阿伽门农
2009年
本文主要对欧里庇德斯的悲剧《在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中的英雄人物——阿伽门农的性格进行分析,作为英雄时代的伟大国王,他不仅具有英勇、残暴的个性,富于牺牲的精神;同时在对待自己的亲人时,又充满了女性般的温柔,甚至会如孩子一样地哭泣,是一个具有丰富性格的动人而光辉的形象。
常如瑜
关键词:《金枝》《新科学》
神话原型批评的精神生态意义——荣格原型批评学说中的生态精神解析被引量:4
2010年
原型批评(或神话原型批评)是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理论基石主要由荣格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和早期人类学的研究构成:
常如瑜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生态精神生态意义学说现代文学批评
生态电影的批评空间被引量:5
2013年
在整个20世纪,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得不面对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大变迁时代,开始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义务。随着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生态电影成为传统文学艺术之外又一种关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创作形式,而随着生态批评运动的兴起,生态电影在思想深度和批评力度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生态电影拓展了观众的视野,引领他们的关注焦点从金钱、物质到自然、生态。
常如瑜岳芬
关键词:生态电影生态批评生态纪
论《生命册》中的生态意识被引量:1
2016年
李佩甫的小说《生命册》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围绕主角吴志鹏的故事均是在城乡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小说中的生态意识颇具悲观主义色彩,体现了多层次的生态问题。在自然生态层面,小说将人的存在与植物的繁衍相类比,被扭曲的植物隐喻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态层面,小说创建了一错位的社会生态系统,小说中的人物陷入困境却无法改变;在精神生态层面,小说将社会生态问题归咎于精神生态失衡,并在表现精神焦虑之外期待重寻灵魂的安宁。
常如瑜
关键词:李佩甫生态意识
论《冰河世纪》系列片的生态主题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电影关注生态问题,系列片《冰河世纪》(Ice Age)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独特的生态理念,电影中的史前奇观世界是对生态原貌的溯源,影片对物竞天择等传统观念进行反思,以寓言和象征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万物平等的理想,从而在观念领域建立一种新的自然秩序。
常如瑜
关键词:动画电影生态主题《冰河世纪》
城市与自然之歌——博尔赫斯诗歌中的精神生态思想
作为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大师之一,博尔赫斯以其小说和诗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许多诗篇中,他更是将历史、民族、城市、梦、死亡、命运、精神、灵魂以及自然等意象融合在一起,在历史与现实、真实和幻境中,探讨人的精神同整个自然...
常如瑜
关键词:城市精神生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