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教学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成像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血管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教学模式
  • 2篇动脉弓
  • 2篇虚拟平扫
  • 2篇血尿酸
  • 2篇血尿酸水平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影像

机构

  • 33篇遵义医学院附...
  • 2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重庆市綦江区...
  • 1篇毕节市第一人...

作者

  • 33篇陈华
  • 11篇叶颖
  • 10篇陈永艳
  • 9篇徐小容
  • 7篇李邦国
  • 7篇边可
  • 7篇骆科进
  • 6篇袁伟
  • 5篇张体江
  • 5篇刘衡
  • 4篇王显高
  • 3篇许祥林
  • 3篇先正元
  • 3篇熊琦
  • 2篇关晶
  • 2篇杨智强
  • 2篇雷微
  • 2篇张旭
  • 1篇张国明
  • 1篇刘炫

传媒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9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汗孔角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四肢、臀部环状皮损15年。15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臀部出现数枚黄豆大小暗红色丘疹,轻微瘙痒,未予特殊处理。以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缓慢向周围扩展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不规则形斑块,部分皮损边缘堤状隆起,臀部皮损瘙痒明显。
徐小容陈永艳袁伟陈华边可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文献复习红色丘疹皮损臀部四肢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82例,采用踝肱指数(ABI)作为判断有无LEAD的诊断标准分别命名为LEAD组和无LEAD组。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微量清蛋白(MAU)等,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LEAD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2)LEAD组高尿酸血症比例显著高于无LEAD组(P<0.01);(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与LEAD密切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SUA与下肢LEAD密切相关,是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
叶颖王晓春陈华李显文
关键词:糖尿病2型血管疾病踝肱指数尿酸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可提供更多影像诊断信息。目前VN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对颅脑出血性疾病及脑膜瘤的评价,对肾结石、肝脏疾病、胃肠道肿瘤、胰腺病变及肺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本文对DSCT双能量VNC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华李邦国叶颖骆科进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虚拟平扫
如何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心电图分析能力被引量:3
2015年
心电图教学一直是诊断学教学的难点。实习医生进入临床后,进行心电图技能培训是必要的。对如何提高临床实习医生的心电图分析能力进行探讨。
叶颖陈华许祥林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心得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均为单发,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直径1.2~6.5 cm。发生于颞叶1例,鞍内1例,桥小脑角区1例,中后颅窝三叉神经走行区1例,顶叶1例。CT平扫病灶均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MR T1WI上3例病灶为等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低信号。T2WI上3例病灶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高信号。MRI增强所有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 T2WI上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较具特征。
刘衡杨智强王永涛刘炫陈华张体江骆科进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颅内肿瘤磁共振成像
表现为蝶形红斑的寻常狼疮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57岁。面部红斑、斑块及结节伴瘙痒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颊部出现红斑,呈蝶形分布,自觉瘙痒,日晒后皮损无明显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予口服雷公藤多苷和泼尼松,以及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1个月后红斑面积扩大累及整个面部,出现斑块及结节,自觉瘙痒,为进一步诊治,遂于2014年9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和咳嗽,无体重减轻。既往体健,否认面部外伤史,无结核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肺结核及麻风患者。
徐小容陈永艳陈华边可袁伟
关键词:寻常狼疮蝶形红斑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评价纵隔淋巴结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在纵隔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疑诊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 CNC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VNC和静脉期VNC,对CNC与动、静脉期VNC图像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及总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气管杈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CNC及动、静脉期VNC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三期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均高于双能量双期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CNC及动、静脉期VNC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纵隔双源CT双能量VNC与CNC图像质量无差别,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VNC辐射剂量更小。
陈华叶颖刘衡张体江骆科进王显高李邦国
关键词:淋巴结纵隔虚拟平扫
腰椎关节突间关节积气的CT征象和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中关节突间关节积气的表现和伴随病变的意义。方法收集近两年来的565例腰椎间盘扫描,使用机型为SOMATOMPlus4螺旋CT机,对其中有40例(占7.1%)关节突间关节积气的CF片及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结果40例有腰椎关节突间关节积气者,其CT值均低于-300HU,其中26例有关节突间关节增宽,21例有相关椎体前滑脱,40例均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结论腰椎关节突间关节积气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常见表现,同时伴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容易导致椎弓完整脊椎滑脱。
陈华
关键词:积气脊椎前移CT征象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7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20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潜伏梅毒组T-be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潜伏梅毒组、显性梅毒组、正常对照组之间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潜伏梅毒组T-bet/GATA-3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bet、GATA-3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RPR滴度之间无相关性(r_s=0.19,r_s=0.10,P均>0.05)。结论 T-bet/GATA-3表达失衡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与转录因子T-bet低表达有关。
边可雷微熊琦徐小容陈华吴璇陈永艳
关键词:潜伏梅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
外阴浅表性基底细胞癌1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76岁。右侧大阴唇暗红斑6年,黑色丘疹伴灼痛1年。皮肤科情况:右侧大阴唇散在分布较多针尖至粟粒大黑色丘疹,其下方见一约2cm×1cm大暗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界清,暗红斑上见多发针尖至粟粒大小黑色丘疹,融合成片,边缘呈线状隆起,表面可见点状糜烂、浅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见由基底样细胞构成的瘤团,瘤细胞团自表皮底部呈芽蕾状或不规则生长至真皮乳头层,瘤体多处与表皮相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真皮深层未见异常。诊断:浅表性基底细胞癌。
徐小容陈永艳陈华边可黄银浩袁伟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外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