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放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造影
  • 5篇成像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先天性
  • 4篇磁共振
  • 3篇动脉
  • 3篇心脏病
  • 3篇栓塞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3篇CT诊断
  • 3篇病例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生殖
  • 2篇生殖细胞

机构

  • 21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21篇杨明放
  • 12篇王荣品
  • 6篇邓奇平
  • 3篇刘新峰
  • 3篇庞尊中
  • 3篇刘昌杰
  • 3篇蔡登华
  • 3篇徐睿
  • 3篇周松
  • 3篇杜松林
  • 2篇王骋
  • 2篇刘辉
  • 2篇杨海涛
  • 2篇翟茂雄
  • 2篇顾福嘉
  • 2篇田野
  • 2篇吕富荣
  • 2篇梁长虹
  • 2篇谢光友
  • 2篇刘江勇

传媒

  • 8篇贵州医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胰系病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国内外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先进的非侵入性的胆胰管成像技术,不需用造影剂,即可得到具有诊断价值的胰胆管系影像.我院近两年来先后对临床已有胆胰管疾病的148例病人进行了MRCP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杨明放徐睿杜松林
关键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病变MRCP检查胆胰管疾病非侵入性
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
2005年
临床上约80%~90%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栓子来自于下肢和盆腔静脉,传统预防肺动脉栓塞(PTE)的方法有外科下腔静脉离断、结扎、股静脉结扎等,但创伤性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作为预防肺栓塞的有利措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是永久性滤器研究仅20多年的时间,对远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尚待观察,所以对年轻或妊娠妇女患者滤器安置让人担心[1].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成为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的有效方法[2].现对我院2003~2004年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先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报告如下.
杨明放顾福嘉翟茂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治疗盆腔静脉静脉结扎妇女患者异位栓塞
DynaCT Cardiac技术在三维旋转左心房成像实时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Artis zeego Card血管机DynaCT Cardiac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三维旋转左心房造影实时三维重建左心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2例房颤行射频消融患者,导管室内消融术中行三维旋转左心房造影实时三维重建左心房,将实时心脏透视与一键切割分离出的三维左心房实时叠加并引导消融导管定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三维旋转左心房造影实时三维重建,无不良反应发生。获得患者当前左心房解剖细节叠加融合在透视影像中,利于导向术中消融导管的精确定位。结论 DynaCT Cardiac技术在三维旋转左心房造影实时三维重建中是安全、有效的,此项技术展示出良好的实用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周松杨龙田野郑亚西谢蒙伟杨明放庞尊中杨天和
关键词:房颤消融造影
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并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初步观察
1990年
肝动脉药物灌注并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八十年代放射学的新技术,国外文献报告较多,国内也有报告.我院自1988年以来,用本法治疗原发性肝癌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于下:
聂旭东黄辉庞尊中李安敏杨明放
关键词:肝动脉肝癌药物灌注栓塞
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结果7例肿块均位于前上纵隔,其中精原细胞瘤3例,卵黄囊瘤2例,胚胎性癌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90%...
刘江勇王荣品杨明放王骋蔡登华刘新峰
关键词:纵隔生殖细胞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3T MRI评价肺血管形态和血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3.0 T MRI技术评价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 BGS )后患者肺血流量与肺血管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PC-MRI对22例BGS术后患者肺、体循环大血管进行血流测量,用Re-port Card软件计算左、右肺动脉及主动脉血流参数,计算肺、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应用CE-MRI测量肺血管发育指标。分析双肺动脉血流差异、肺血流量与肺血管发育指标关系、不同分组肺血流及肺血管发育差异。结果 BGS 术后, Qp/Qs 为0.599±0.111,肺动脉狭窄组显著大于肺动脉闭锁组( t =3.422, P =0.003);右肺血流量[(56.1±10.9)%]明显大于左肺血流量[(43.9±10.9)%];右肺动脉反流分数明显低于左肺动脉( t=-2.689,P=0.014)。 PC-MRI测量肺血流量与CE-MRI测量肺动脉发育指标呈显著正相关( r=0.456~0.698)。肺动脉狭窄组的肺血流量及肺血管发育显著优于肺动脉闭锁组( P均>0.05)。结论3.0 T PC-MRI测量肺血流量与CE-MRI测量肺血管发育指标具有较好相关性,二者结合方可全面评估肺血管的形态和功能,保留肺动脉的连续性有利于术后肺血管发育。
王荣品梁长虹黄美萍刘辉杨明放邓奇平
关键词:血流量
磁探针对兔脂肪干细胞的生长影响及T2~*mapping成像
2017年
目的探讨磁探针(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 with poly-l-lysine,SPIO-PLL)标记兔脂肪干细胞(ADSCs)的安全浓度并体外T2*mapping定量成像。材料与方法经25、50、75μg/ml磁探针标记细胞后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鉴定;流式法检测磁标记ADSCs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分别对1×10~6个细胞(未标记),25μg/ml磁探针标记1×10~6个(1 d)、1×10~6个(3 d)和5×10~5个(1 d)行体外3.0 T MR GRE T2*WI及T2*mapping序列成像,测量各组弛豫时间。结果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示铁颗粒位于胞浆内囊泡,标记率达100%;25μg/ml组细胞周期阻滞率及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5μg/ml磁探针为安全标记浓度;1×10~6个(1 d)信号强度最低,各组磁标记细胞T2*弛豫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169.837,P<0.01)。结论 25μg/ml磁探针能安全高效标记ADSCs并可行体外MR成像,T2*mapping技术能定量监测磁标记细胞的弛豫时间。
谢光友耿涛杨海涛吕富荣曾宪春刘昌杰杨明放王荣品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磁共振成像
双源CT个体化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的CARE-k V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辐射剂量是否符合个体化低剂量要求。方法将接受CTCA检查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A组100例,应用CARE-k V技术智能选择管电压;B组100例,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确定管电压,两组均应用CREA Dose 4D技术自动选择管电流。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并进一步计算信噪比(CNR)和对比噪声比(SNR)值,以用于客观图像质量评估。然后由两名医师通过4分评价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取其均值纳入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CNR、S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结果 A组客观图像质量(左主干CT值和SNR)优于B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A组较B组CTDIvol降低23.71%[(30.41±18.93)m Gy vs.(39.86±20.13)m Gy,P=0.001],ED降低22.94%[(5.81±2.87)m Sv vs.(7.54±3.94)m Sv,P=0.001]。且A组较B组明显增加了80 k V管电压的应用率(χ~2=14.559,P=0.001)。结论应用CARE-k V智能最佳k V扫描技术进行CTCA,能降低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且同时提高图像质量,较BMI能更好地符合个体化辐射剂量需要。
王荣品杨明放徐睿王涛刘宗才苏友德田野
关键词:冠状血管管电压图像质量
MR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与超声检查在胎儿颅脑疾病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MR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HASTE)在胎儿颅脑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超声诊断或疑诊胎儿颅脑发育异常孕妇46例,应用HASTE序列对胎儿头颅行轴面、冠状及矢状面扫描,对两种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提出诊断34例,疑诊病变12例。HASTE共发现病变35例,检出病变45个。超声在液性病变诊断方面,在测量异常值≥3 mm时,诊断侧脑室扩张及枕大池增宽与HASTE符合率达96%(26/27);在超声测量异常值<3 mm时,诊断侧脑室扩张及枕大池增宽与HASTE符合率为25%(3/12)。在诊断中线结构病变及复杂颅内病变方面,HASTE序列显示病变数明显多于超声检查。结论 HASTE序列在胎儿颅脑产前诊断中可进一步验证或修正超声诊断,且在颅脑中线结构及脑实质病变方面诊断明显优于超声检查。
刘新峰王荣品杨艳蔡登华郑念华杜松林翟茂雄杨明放
关键词:胎儿疾病脑疾病超声检查
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结果 7例肿块均位于前上纵隔,其中精原细胞瘤3例,卵黄囊瘤2例,胚胎性癌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90%卵黄囊瘤,10%胚胎性癌)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块内见不同程度囊变或坏死液化区,未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边缘不规则与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并侵犯邻近组织器官等恶性肿瘤征象。3例精原细胞瘤以实性成分为主,强化较均匀,其中1例β-HCG轻度升高;2例卵黄囊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实性成分相对少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有延迟渐进性强化的特征,AFP显著升高。1例胚胎性癌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囊性坏死区无强化。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其影像学表现取决于肿块内所含成分及所占比例有关。结论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清AFP及β-HCG有助于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刘江勇王荣品杨明放王骋蔡登华刘新峰
关键词:纵隔生殖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