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84例风湿性心脏病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1,D2和 C组,每组28例.麻醉诱导后,D1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之后以0.5 μg/(kg·h)静脉输注至术毕;D2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之后以0.5 μg/(kg·h)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按相同速度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三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中出血量及舒芬太尼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TnI)在CPB停止10 min前、手术结束时、术后6 h、24 h时均显著高于给予右美托咪定前(P均〈0.05);而D1、D2组的CK-MB、H-FABP在术后6 h、24 h明显低于C组(P均〈0.05),D1、D2组的cTnI在CPB停止10 min前、手术结束、术后6 h、24 h点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C组的HR(心率)在T2、T3、T5显著升高(P均〈0.05);D1组的HR与T0相比,T1显著下降(P〈0.05),T5显著升高(P〈0.05),T2-T4均无变化;而D2组T1-T4的HR与T0相比均显著下降(P均〈0.05),T5点显著升高(P〈0.05),C组的MAP在T1-T5时间点均显著低于T0(P均〈0.05);D1、D2组的MAP未发生显著性差异.结论 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可减轻CPB后患者的心肌损伤,同时维持患者CPB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赵峰张雁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损伤血流动力学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的量效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0.5μg/kg)、B组(舒芬太尼0.75μg/kg)、C组(舒芬太尼1μg/kg),均联合右美托咪啶1.5μg/kg。记录各组T1(术后4h)、T2(术后8h)、T3(术后24h)、T4(术后48h)的平均动脉压(MAP)、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评分(NRS)、镇静评分(Ramsay),T0(术前)、T3、T4的髋关节评分(Hat-ris),记录患者术后48h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及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AP、HR、SpO2:三组组间及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B、C组低于A组(P〈0.01);B、C组间比较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B、C组T1、T2时评分高于A组(P〈0.01);B、C组组问比较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B、C组T3、T4时评分高于A组(P〈0.01);B、C组组问比较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1);A、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的PCIA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0.75μg/kg舒芬太尼联合1.5μg/kg右美托咪啶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静满意、不良反应少,为PCIA理想的药物配方。
- 张雁
- 关键词:镇痛
- 酮咯酸氨丁三醇多模式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多模式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麻醉前缓慢静推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术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酮咯酸...
- 张雁
-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
- 三叉神经节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亚急性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性神经痛: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报道菏泽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例顽固性亚急性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例,经短时程三叉神经节电刺激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总结其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供临床医生参考。
- 乔保光张雁
-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电刺激
- 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病程在3个月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80例,择期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电极组和双电极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异感覆盖范围、治疗时间、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数(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和术后6个月有效率;比较术前、治疗结束时、术后1、6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和PSQI评分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双电极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和PSQI评分均小于单电极组(P<0.05)。双电极组手术总时间长于单电极组(P<0.05),双电极组异感覆盖范围大于单电极组(P<0.05),两组治疗天数和治疗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电极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大于单电极组(P<0.05)。结论: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增加异感覆盖范围,疗效优于单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可作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新方法。
- 乔保光吴方方陈巧艳朱岩张雁何睿林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双电极神经调控
- 三种比重腰麻液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0.25%布比卡因6.25 mg轻、中、重比重复合液于蛛网膜下腔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120例产妇ASAⅠ~Ⅱ,随机均分为:轻比重(0.75%布比卡因1 ml+生理盐水2 ml)头向A1组、尾向A2组,等比重(0.75%布比卡因1 ml、脑脊液2 ml)头向B1组、尾向B2组,重比重(0.75%布比卡因1 ml、5%葡萄糖注射液2 ml)头向C1组、尾向C2组。记录各组产妇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及产妇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和使用麻黄碱的例数;记录新生儿的脐静脉血主要血气指标及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1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及使用麻黄碱的例数明显增加,同其余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六组产妇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及所有新生儿脐静脉血pH、PaO2、PaCO2和1 min、5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0.25%布比卡因6.25 mg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等比重和重比重复合液头向、尾向注药均可,轻比重复合液尾向注药为佳。
- 张雁刘英
- 关键词: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麻醉学
-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的临床研究
- 2002年
- 目的 通过不同药物配方的综合比较 ,确定一种最适宜的PCEA术后镇痛药物配方。方法 选择腹部及下肢手术 12 0例 ,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 :0 .1%布比卡因、0 .0 1%吗啡、0 .0 0 5 %氟哌啶 ;Ⅱ组 :0 .1%布比卡因、0 .0 0 0 3%芬太尼、0 .0 0 5 %氟哌啶 ;Ⅲ组 :0 .1%布比卡因、0 .0 0 0 5 %芬太尼、0 .0 0 5 %氟哌啶 ;Ⅳ组 :0 .1%布比卡因、0 .0 0 0 7%芬太尼、0 .0 0 5 %氟哌啶。记录其镇痛效果、副作用的发生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资料 ,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 ,求P值采用t、χ2 检验。结果 Ⅲ组镇痛确切 ,副作用少 ,最有利于病人术后止痛及体能恢复。结论 Ⅲ组配方明显优于Ⅰ、Ⅱ、Ⅳ组 。
- 张雁
- 关键词:自控硬膜外镇痛布比卡因氟哌啶麻醉学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7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麻醉,手术结束后,对所有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的Apgar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降低剖宫产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运动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用更安全。
- 赵峰张雁
-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剖宫产硬膜外麻醉
- X线三维重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X线三维重建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菏泽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病程0.5~10.0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X线组和X线三维重建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穿刺所用的总时间、X线曝光次数、穿刺并发症例数和术后半年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常规X线组和三维重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比96.7%,P>0.05),三维重建组优效率大于常规X线组(P<0.05)。两组术后半年数字等级评分(NRS)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两组间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X线组穿刺时间长于三维重建组[(32.9±9.7)min比(14.6±6.9)min,P<0.05)],常规X线组X线曝光次数多于三维重建组[(11.5±3.4)次比(4.1±2.1)次,P<0.05)],穿刺并发症耳鸣、复视、血肿和脑脊液漏等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X线三维重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与常规X线引导相比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者X线曝光量。
- 乔保光王海峰高飞王燕敏张雁苗韶华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
- 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健康单胎初产妇(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五组,每组20例.五组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时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3、4、5、6、7μg,同时均复合罗哌卡因3 mg.记录五组产妇蛛网膜下隙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注药前及注药后5、15、30、60 r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胎儿胎心率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蛛网膜下隙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C、D、E组;A、B组维持时间短于C、D、E组.五组注药后5、15、30、60minVAS均较注药前明显降低(P<0.01);B、C、D、E组注药后5minVAS低于A组(P<0.05),C、D、E组注药后60minVAS低于A、B组(P<0.05).五组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胎儿胎心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皮肤瘙痒、恶心发生率[D组为25%(5/20)和15%(3/20),E组为40%(8/20)和20%(4/20)]明显高于A、B、C组[A组为5%(1/20)和0,B组为10%(2/20)和0,C组为10%(2/20)和0](P<0.05).结论 4~6μg舒芬太尼复合3 mg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尤以5μg舒芬太尼复合3 mg罗哌卡因最理想.
- 张雁
- 关键词:舒芬太尼神经传导阻滞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