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林 作品数:22 被引量:13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加环扎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芪棱汤组与补阳还五汤组。对大鼠进行神经学评分,并测定脑梗死边缘区Ca2+浓度。结果缺血3h时各组神经学评分及细胞Ca2+相近,缺血12h之后各个时点两用药组神经学评分及Ca2+浓度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芪棱汤组数据又低于补阳还五汤组。结论芪棱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蒋红玉 山林林 曹平 郭少军关键词:CA^2+ 芪棱汤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同时的同时配合正规的针灸。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能力明显改善作用。 夏娣文 佘江健 山林林 查甫兵 王玉龙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针灸 康复训练 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棱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及芪棱汤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加环扎法复制大鼠脑... 山林林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芪棱汤 细胞凋亡 CASPASE-3 血影蛋白 文献传递 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旨在观察中药复方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3-07/2003-12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加芪棱汤),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值分别为(4.21±1.74)mPa/s,(1.52±0.74),(234.21±64.87)μg/L,(3.16±0.77)g/L,明显低于治疗前(6.12±1.44)mPa/s,(1.74±0.22),(276.15±63.25)μg/L,(4.56±0.89)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凝血纤溶活性,可能是芪棱汤治疗TI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蒋红玉 郭少军 山林林关键词:芪棱汤 短暂性脑缺血 血液流变学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丹参注射液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抑郁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抑郁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SCI后抑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改善SCI后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ADL提高,患者抑郁状态的好转和ADL提高会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夏娣文 山林林 查甫兵 王晓东 王玉龙关键词:脊髓损伤 抑郁 ADL 生活质量 肝胃百合汤对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对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48 h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肝胃百合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指标[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A、IgG、IgM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B、PA、HGB、IgG、IgM、IgA、TLC水平、GC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B、PA、HGB、IgG、IgM、IgA、TLC水平、GCS评分及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给予肝胃百合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山林林 王玉龙 张思为 周志关键词:肝胃百合汤 肠内营养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48例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根据痰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咳痰症状及发热、湿啰音体征改善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山林林 王玉龙 查甫兵 刘洋关键词:脑卒中 肺部感染 康复治疗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早期发现无症状低血糖症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症的意义。方法:35例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在康复治疗介入时均安装CGMS,连续佩戴72h,同时使用便携式末梢血糖仪和试纸进行每日末梢血糖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00),比较两种方法对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检出情况。结果:CGMS监测出无症状低血糖例数比末梢血糖监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5例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多发生在3∶00—8∶00,占22.86%,血糖值平均为(3.25±1.07)mmol/L,最低值为2.3mmol/L。结论:CGMS能及时监测无症状低血糖现象,避免风险发生。 黄美玲 王玉龙 方锐 王坤 欧晓慧 骆伟 山林林关键词:脑卒中 动态血糖监测 无症状低血糖 脊髓损伤后膀胱造瘘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护理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按医嘱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评估,结合膀胱造瘘口护理,加强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康复专科宣教与督导;在B超监测下拔除膀胱造瘘口的导尿管,随后进行为期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动态观察患者在尿常规、中段尿培养,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自扣尿量的前后变化。结果:经B超证实在拔除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后7 d即创口愈合;经过16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后,患者的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均恢复正常,残余尿量由430~600 m L/次逐渐减少至100~20 m L/次、自扣尿量由0 m L/次提高到220~300 m L/次;实现SCI患者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口的尿管拔除后的放射性排尿。结论:膀胱功能重建护理在SCI后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王玉珍 王玉龙 张秋 山林林 东致远 周娟 翟浩瀚关键词:脊髓损伤 膀胱造瘘 膀胱功能重建 肝胃百合汤对脑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对脑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48 h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健脾组、祛湿组、从肝论治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于入院48 h内留置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益气健脾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君子汤治疗,祛湿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藿香正气散治疗,从肝论治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肝胃百合汤治疗,四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比较各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神经功能(GCS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评分。结果:从肝论治组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P<0.05)。从肝论治组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益气健脾组(P<0.05),也低于祛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肝论治组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也低于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肝论治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P<0.05)。从肝论治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P<0.05)。从肝论治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也低于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肝论治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P<0.05)。从肝论治组治疗后第28天GCS评分和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益气健脾组、祛湿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给予肝胃百合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思为 周志 山林林 王玉龙关键词:脑卒中 肠内营养 肝胃百合汤 胃肠道并发症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