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靖茜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油气
  • 2篇油气田
  • 2篇气田
  • 1篇一体化
  • 1篇油田
  • 1篇有向无环图
  • 1篇智能化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事件数据
  • 1篇数据处理
  • 1篇通信
  • 1篇通信网
  • 1篇通信网络
  • 1篇盆地
  • 1篇驱替
  • 1篇驱替效率
  • 1篇群体性
  • 1篇文本聚类
  • 1篇文本数据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尤靖茜
  • 3篇黄海燕
  • 2篇杨世海
  • 1篇杨璐
  • 1篇赵金洲
  • 1篇肖文联
  • 1篇何光伟
  • 1篇杨文波
  • 1篇方鹂
  • 1篇李农
  • 1篇王海峰
  • 1篇王荣
  • 1篇章瑞
  • 1篇郑玲丽
  • 1篇许斌
  • 1篇周克明
  • 1篇李闽
  • 1篇郭晶
  • 1篇梁倩
  • 1篇高琰

传媒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仪器仪表用户
  • 1篇石油规划设计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浅谈油气田与“互联网+”的融合之路
2019年
一体化集成装置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融合,使其具备了智能制造这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主要性能特点,由此为实现油气田中、小型站场的装置化建设及无人值守、远程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作为油气田上游生产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切入点,将会为油气田地面建设、生产与运维管理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
方鹂杨世海尤靖茜何光伟黄海燕
关键词:油气田互联网
浅谈长庆油田智能油气田通信网络的构建被引量:2
2020年
实现油气田智能化建设的基础是数据通信网络,不同的业务类型要搭建相对应的通信网络,才适应油气田智能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首先要从通信网络的总体规划着手,一方面按照智能化管理需求细分通信业务类别,按照业务的需求合理部署不同类型的网络,并进行网络设备配置;另一方面应减少网络层级,构建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升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各项通信业务纵向相对独立、横向数据安全共享,从而为智能油气田的建设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络。
方鹂杨世海尤靖茜黄海燕
关键词:智能化长庆油气田通信网络
一种基于文本聚类事件数据处理识别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文本聚类事件数据处理识别的方法,解决了使用TF‑IDF算法进行文本分类和关键词提取,需要提前预知事件类别个数,需要人为干预,难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识别的问题,本发明基于TF‑IDF算法将目标文本数据进行...
王海峰苏莹杨璐单吉全马建军章瑞海涛刘文君杨文波杨国栋段金奎许斌王军曹敏于垒窦敬尤靖茜王荣李晨琛耿慧霞徐兰萍高琰黄海燕郭莎莎麻守忠郭晶苏慧生梁倩
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类型储集层水驱油特征实验被引量:17
2021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微观可视化水驱油实验和柱塞岩心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揭示不同类型储集层水驱油过程中原油赋存状态、动用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分析孔隙结构和驱替压力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束缚水状态下,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原油主要赋存于中—大孔隙,而小孔隙和中等孔隙是特低渗透储集层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原油的主要分布空间。水驱油过程中,3类储集层岩心优先动用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随着储集层岩心渗透率的逐渐降低,水驱前缘依次表现出均匀驱替、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且驱油效率依次降低。水驱油结束后,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中等孔隙,且以膜状和角状的分散相为主;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小孔隙,且以分散相和绕流形成的连续相为主。低渗透岩心具有较高的稳定驱油效率,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岩心驱油效率较低,且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图14表1参38。
肖文联杨玉斌李闽李农尤靖茜赵金洲郑玲丽周克明任吉田王玥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核磁共振驱替效率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