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内窥镜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8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多需要外科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围术期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且具有创伤小、无神经肌肉牵拉、神经根损伤概率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本文就经皮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现状、适应证与禁忌证、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常见并发症及对策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腰椎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吕工一赵合元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微创手术
- 激光定位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孔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1999年
- 由于带锁髓内钉具有固定牢固,适应证广,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目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唯一不足的是远端锁孔定位十分困难。有时甚至穿在孔外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锁孔失败。为此,作者利用激光定位使激光束中心线与X线中心同轴,以可见光的形式,表示在骨表面,使交...
- 辛景义张玉新祁宝兴赵德胜吕工一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髓内钉固定
- 雌激素锐减与关节软骨退变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索关节软骨退变是否与雌激素锐减存在相关性。以便为更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女性骨陛关节炎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90只雌性Waist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去势组和利维爱治疗组,每组各30只。对照组做假手术,其余两组...
- 白人骁吕工一邢国胜谈志龙于顺禄
- 关键词:关节软骨退变治疗组利维爱雌激素
- 文献传递
- 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分和统计;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7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减压及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同时给予舒筋活血...
- 吕工一
- 关键词:脊柱脊髓创伤手术
- 文献传递
- 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包括12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81例;年龄63~8...
- 张晓林马信龙吕工一陈长宝王雪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
- 文献传递
-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
-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寰枢椎骨折脱位及不稳定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陈旧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骨折3例,横韧带...
- 张晓林马信龙吕工一徐宝山陈长宝王雪
- 关键词: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后路融合术
- 文献传递
-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后凸畸形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
方法选取天津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
结果观察组胸椎后凸角由术前(37.4±10.0)°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1.8±0.5)°、(1.9±0.9)°,腰椎前凸角由术前(-13.7±17.3)°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27.0±7.2)°、(27.3±6.8)°、矢状面平衡由术前(35.8±10.6)°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12.7±4.2)°、(12.9±4.4)°、颌眉角由术前(63.5±11.1)°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矫正到(12.8±3.1)°、(12.6±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而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在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3.4% (P=0.007),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41)。
结论脊椎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 吕工一张晓林苗军
- 关键词:截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节段性固定、伤椎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
- 目的:探讨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且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
- 王雪张晓林王涛吕工一陈长宝吴楠马信龙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
- 后路三柱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体部分切除钛网植入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切除部分椎体植入钛网并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8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男6例,女2例,平均39.3岁;T11骨折1例,T12骨折3例,L1骨折3例,L2骨折1例。根据Denis分型,本组8例均为三柱骨折。平均后凸成角26.6°,平均椎管占位77.4%,平均椎体高度丢失70.6%。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5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改善;2例ASIA评分由D提高到E,1例由C提高到D,椎体正常序列基本恢复,术后局部后凸成角平均恢复到5°(0~14°)。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血管损伤以及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29~230 min,平均168 min。术中出血量1 650~3 650 mL,平均2 594 mL。结论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可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切除部分椎体植入钛网并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并能提供三柱固定。
- 杨海云高忠礼邓树才刘欣吕工一刘建坤
- 关键词:椎体切除后侧入路胸腰段骨折脊柱内固定
- 影响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的术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取JOA改善率〉75%(A组38例)和〈25%的病例(B组32例)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JOA评分、术前Pavlov比率、术前颈椎活动度、术前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受压节段数、随访时间等可能影响术后JOA改善率的术前参数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只在年龄和术前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两组中年龄〉60岁的病例以及JOA评分〈6分的病例。A组剩余24例(A1组),B组18例(B1组)。再次对A1组和B1组行以上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A1和B1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其改变率、术后Pavlov比率及椎管扩大率等六项参数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并与JOA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述六项参数中除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B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各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结论术后减小颈椎活动范围、维持颈椎前凸及尽量扩大椎管直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杨海云顾锐朱本清邓树才贾占华吕工一刘建坤
-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颈椎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