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鹏岗

作品数:59 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5篇成像
  • 20篇磁共振
  • 18篇乳腺
  • 17篇磁共振成像
  • 12篇腺癌
  • 11篇乳腺癌
  • 11篇肿瘤
  • 9篇肺癌
  • 8篇血管
  • 8篇MRI
  • 7篇疗效
  • 6篇细胞
  • 5篇低剂量
  • 5篇烟雾病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化疗
  • 5篇非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机构

  • 51篇解放军第30...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解放军第16...
  • 2篇解放军第94...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黄寺美容...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61...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57篇乔鹏岗
  • 51篇李功杰
  • 24篇邢旭东
  • 23篇周娟
  • 21篇盛复庚
  • 19篇陆虹
  • 17篇张洪涛
  • 9篇李明
  • 5篇杨扬
  • 5篇马锦琳
  • 3篇秦永超
  • 3篇王祥超
  • 3篇李鼎锋
  • 3篇林淋淋
  • 3篇司文
  • 3篇李杨
  • 2篇汪光尧
  • 2篇谢安明
  • 2篇韩聪
  • 2篇夏琬君

传媒

  • 7篇医学影像学杂...
  • 6篇人民军医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军事医学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胸腺瘤13例CT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李明陆虹乔鹏岗马锦琳周娟王金川
关键词:恶性胸腺瘤
骨肉瘤化疗效果的X线平片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骨肉瘤化疗后X线平片变化特点,以正确评价化疗效果。方法分析31例骨肉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年龄6~40岁,男10例,女21例。所有患者于化疗结束前后常规行X光检查。结果化疗后31例患者疼痛均有缓解,局部...
乔鹏岗李鼎锋李功杰袁超邢旭东李晓兵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X线
文献传递
乳腺癌脑(脊)膜转移的MRI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乳腺癌脑(脊)膜转移的MRI特征,提高对乳腺癌脑(脊)膜转移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脑(脊)膜转移患者进行头或(和)脊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脑(脊)膜转移分为3型,Ⅰ型为硬膜蛛网膜型,Ⅱ型为软膜蛛网膜型,Ⅲ型为混合型脑膜转移,对各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11例,Ⅲ型4例;伴有颅骨和(或)头皮转移3例;27例中有15例平扫可见病灶(55.6%),其中软脑脊膜型转移的显示率最低(36.4%),MRI增强扫描能显示所有异常强化的脑(脊)膜转移灶(100%)。结论 MRI已成为乳腺癌脑(脊)膜转移检出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增强扫描在该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徐莉莉盛复庚陆虹乔鹏岗周娟张洪涛李功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肿瘤转移
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骨坏死十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骨坏死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发生骨坏死的成年人急性白血病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行含大剂量激素的化疗,其中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行激素治疗;6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行化疗方案均不含激素,5例患者行HSCT,术后4例出现GVHD并行激素治疗;2例从未接受激素治疗,1例AML-M3患者曾接受4个疗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坏死确诊的时间距白血病确诊平均时间为25.1个月.病变多发9例,局部单发1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胫骨、髌骨、髂骨、腰椎.X线片检查均为阴性表现;CT检查可见阳性表现,表现为不规则骨质密度减低区伴边缘环状骨质硬化;所有病灶均有典型MRI表现.结论 骨坏死是白血病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大剂量激素化疗、HSCT后GVHD的激素治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AML-M3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等均可导致骨坏死的发生.MRI是发现骨坏死最有效的方法,X线片敏感性较差,CT可发现中晚期骨坏死病变,但其表现与非白血病患者骨坏死表现略有不同.
乔鹏岗丁英奇周娟张洪涛邢旭东李功杰
关键词:骨坏死白血病化学治疗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成像
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腮腺良性肿瘤均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11例多形性腺瘤中9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腮腺深叶,在T_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呈渐进性强化;8例腺淋巴瘤均位于腮腺浅叶,在T_1WI上高信号,T_2WI上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位于腮腺深叶,1例位于腮腺浅叶,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浆细胞型肌上皮瘤,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腮腺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故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锦琳乔鹏岗李明李功杰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PNSCLC)的CT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初治的PNSCLC 60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所有入组病例的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均使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或基因测序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结合每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情况评估CT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本组PNSCLC 60例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29例,其中女性占53.3%,无吸烟史者占55.6%。EGFR基因突变者病灶CT增强幅值(49.07±12.57)Hu,无EGFR基因突变者为(38.43±13.93)Hu;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伴CT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骨转移征P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与无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3.3%、66.7%;38.5%、61.5%;70.6%、29.4%;两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在伴CT深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胸腔积液及其他转移征象P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与无EGFR基因突变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PNSCLC中,EGFR基因突变者病灶CT增强幅值显著增高;伴骨转移肿瘤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伴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肿瘤EGFR基因突变率较低。
章雷李妹乔鹏岗李功杰
关键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增强CT检查
磁共振成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肺癌是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治疗过程的毒副作用,降低经济成本,一直是医学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作为影像工作者,我们在指导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面又能做什么呢?在这篇综述里,我们主要集中探讨MRI各种成像技术,如动态增强、弥散加权等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和传统肺癌疗效评估技术的优缺点的比较。
李妹乔鹏岗李功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态增强疗效评估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动态增强TIC形态、DWI信号及ADC值特点。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MRI表现分为三类:1囊状扩张的导管内见实性结节;2实性结节肿块型(伴或不伴邻近导管扩张);3隐匿性乳头状瘤,既仅见扩张的导管,未见明确实性结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ADC值表现多样,其诊断需结合形态学。结论 MRI对病灶形态及功能成像具有优势,可为临床确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双萍乔鹏岗秦永超左智炜李功杰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磁共振成像
MRA诊断儿童烟雾病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儿童烟雾病(MMD)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1周内,进行脑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儿童MMD 58例。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血管图像重建。以双侧颈内动脉C1段(ICA C1)、大脑前动脉A1段(ACA A1)、大脑中动脉M1段(MCA M1)、大脑后动脉P1段(PCA P1)为目标血管,由2名放射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结合所有患儿目标血管的3DTOF 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独立进行判读,将MRA检查结果与同期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本组诊断目标血管464支,其中,MRA检查阴性102支,阳性362支(血管闭塞261支、狭窄101支);DSA检查阴性125支,阳性339支(血管闭塞213支、狭窄126支)。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MRA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88.4%、82.4%、94.4%、67.2%和87.1%。(2)MRA诊断的准确度以右侧ACA A1最高,达94.8%;左侧MCA M1次之,达93.1%;左侧ICA C1为86.2%;左侧PCA P1最低,仅为75.9%。诊断ACA A1、MCA M1异常的敏感度最高,达96.2%~100.0%;ICA C1次之,达92.2%~95.9%。剔除PCA P1影响后,MRA诊断颅内大血管异常的准确度达85.0%~94.8%,显著低于DSA检查(P<0.05)。结论:MRA检查在发现对MMD具有诊断有意义的目标血管异常方面的敏感度高,是诊断儿童MMD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进行儿童MMD、MMD高危人群和疑诊病例早期筛查,但不能替代DSA检查。
宋培记乔鹏岗周娟张洪涛邢旭东李功杰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儿童烟雾病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和健康志愿者26例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把全身淋巴结转移部位分为颈部、两侧腋窝、锁骨上下区、纵隔、肺门、腹腔、腹膜后、盆腔8个区域,根据淋巴结短径的大小分为(≤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四组。测量转移淋巴结、正常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分析;把WB-DWI诊断的转移淋巴结与临床确诊的转移淋巴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WB-DWI诊断不同部位、不同短径组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结果在b=800 s/mm2的图像中,转移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间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短径组之间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平均准确率达94.3﹪,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WBDWI通过淋巴结信号的改变及ADC值的测量,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
张洪涛乔鹏岗周娟邢旭东胡艳梅李功杰
关键词: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