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娟

作品数:39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乳腺
  • 16篇腺癌
  • 16篇成像
  • 15篇乳腺癌
  • 11篇磁共振
  • 9篇肿瘤
  • 8篇磁共振成像
  • 6篇低剂量
  • 6篇化疗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腺肿瘤
  • 5篇MRI
  • 4篇新辅助化疗
  • 4篇疗效
  • 4篇淋巴
  • 4篇灌注
  • 4篇恶性
  • 4篇辅助化疗
  • 4篇X线

机构

  • 34篇解放军第30...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北京黄寺美容...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4...
  • 1篇解放军161...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37篇周娟
  • 28篇李功杰
  • 23篇乔鹏岗
  • 21篇盛复庚
  • 19篇邢旭东
  • 17篇陆虹
  • 14篇张洪涛
  • 5篇李明
  • 4篇杨扬
  • 2篇范雪
  • 2篇陈翠京
  • 2篇白玲
  • 2篇宋培记
  • 2篇张彦
  • 2篇郭京海
  • 2篇胡艳梅
  • 2篇徐莉莉
  • 1篇赵一冰
  • 1篇江泽飞
  • 1篇李珊珊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4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军事医学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全军第十六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胸腺瘤13例CT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李明陆虹乔鹏岗马锦琳周娟王金川
关键词:恶性胸腺瘤
乳腺癌脑(脊)膜转移的MRI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乳腺癌脑(脊)膜转移的MRI特征,提高对乳腺癌脑(脊)膜转移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脑(脊)膜转移患者进行头或(和)脊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脑(脊)膜转移分为3型,Ⅰ型为硬膜蛛网膜型,Ⅱ型为软膜蛛网膜型,Ⅲ型为混合型脑膜转移,对各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11例,Ⅲ型4例;伴有颅骨和(或)头皮转移3例;27例中有15例平扫可见病灶(55.6%),其中软脑脊膜型转移的显示率最低(36.4%),MRI增强扫描能显示所有异常强化的脑(脊)膜转移灶(100%)。结论 MRI已成为乳腺癌脑(脊)膜转移检出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增强扫描在该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徐莉莉盛复庚陆虹乔鹏岗周娟张洪涛李功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肿瘤转移
外参照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监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新辅助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3-2014.12间行乳腺MRI检查患者1300人次,选择首次确诊乳腺癌,并在我院进行新辅助治疗,在第2、4、6周期接受乳腺MRI疗效评估的患者共...
周娟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波谱成像新辅助治疗
MRA诊断儿童烟雾病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儿童烟雾病(MMD)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1周内,进行脑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儿童MMD 58例。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血管图像重建。以双侧颈内动脉C1段(ICA C1)、大脑前动脉A1段(ACA A1)、大脑中动脉M1段(MCA M1)、大脑后动脉P1段(PCA P1)为目标血管,由2名放射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结合所有患儿目标血管的3DTOF 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独立进行判读,将MRA检查结果与同期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本组诊断目标血管464支,其中,MRA检查阴性102支,阳性362支(血管闭塞261支、狭窄101支);DSA检查阴性125支,阳性339支(血管闭塞213支、狭窄126支)。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MRA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88.4%、82.4%、94.4%、67.2%和87.1%。(2)MRA诊断的准确度以右侧ACA A1最高,达94.8%;左侧MCA M1次之,达93.1%;左侧ICA C1为86.2%;左侧PCA P1最低,仅为75.9%。诊断ACA A1、MCA M1异常的敏感度最高,达96.2%~100.0%;ICA C1次之,达92.2%~95.9%。剔除PCA P1影响后,MRA诊断颅内大血管异常的准确度达85.0%~94.8%,显著低于DSA检查(P<0.05)。结论:MRA检查在发现对MMD具有诊断有意义的目标血管异常方面的敏感度高,是诊断儿童MMD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进行儿童MMD、MMD高危人群和疑诊病例早期筛查,但不能替代DSA检查。
宋培记乔鹏岗周娟张洪涛邢旭东李功杰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儿童烟雾病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和健康志愿者26例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把全身淋巴结转移部位分为颈部、两侧腋窝、锁骨上下区、纵隔、肺门、腹腔、腹膜后、盆腔8个区域,根据淋巴结短径的大小分为(≤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四组。测量转移淋巴结、正常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分析;把WB-DWI诊断的转移淋巴结与临床确诊的转移淋巴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WB-DWI诊断不同部位、不同短径组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结果在b=800 s/mm2的图像中,转移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间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短径组之间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平均准确率达94.3﹪,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WBDWI通过淋巴结信号的改变及ADC值的测量,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
张洪涛乔鹏岗周娟邢旭东胡艳梅李功杰
关键词: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脑损伤的MRI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及MRI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并比较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增强表现。结果:急性放射性脑损伤1例,深部脑白质及胼胝体压部对称性长T2信号,脑白质和胼胝体压部肿胀,增强扫描无强化;早期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18例,深部脑白质对称性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晚期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6例,双侧颞叶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花环样强化。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对诊断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张洪涛李功杰周娟乔鹏岗陆虹夏琬君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成像
低剂量MDCT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对比研究
随着MDCT(MDCT)的不断发展,MDCT的时间及空间分辨力大大提高,其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目前已有诊断乳腺疾病方面的研究报道,但低剂量MDCT扫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所见报道较少,本研究总结分析了低剂量MDCT平扫...
李功杰周娟盛复庚杨扬乔鹏岗陆虹邢旭东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腺癌
文献传递
钼靶乳腺摄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X线钼靶乳腺摄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3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钼靶乳腺摄像病灶各主要征象的变化,比较化疗前后乳腺肿块大小、形状、钙化、病灶周围等变化,并对其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化疗后有31个病灶(占病灶总数81.6%)出现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肿块缩小、边界清晰、周围毛刺减少或消失、钙化减少或聚集;3个模糊形肿块、2个毛刺形肿块及2个钙化肿块未发生改变。结论钼靶摄像可清晰显示乳腺癌病灶及其化疗后变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张洪涛赵一冰宋培记王亮陆虹盛复庚周娟邢旭东李功杰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
中纵隔恶性胸腺瘤一例
2011年
患者 男,65岁,咳嗽、声音嘶哑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少最白色泡沫样痰,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右上肢及面部肿胀,于2008年1月8日就诊。右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cm,质硬,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
周娟李功杰任小刚
关键词:恶性胸腺瘤中纵隔肿大淋巴结饮水呛咳面部肿胀泡沫样
低剂量MDCT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低剂量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0例(73个病灶)进行低剂量MD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乳腺癌在平扫和增强中的不同表现及其诊断意义。结果:乳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MDCT平扫显示率分别为71.8%和20.6%,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见显示。以病灶增强不均匀和增强程度大于25Hu为诊断乳腺癌的依据,其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75.5%和79.5%。低剂量MDCT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其中综合形态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平扫为68.4%,增强为87.7%。结论:乳腺疾病低剂量MDCT扫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病灶增强特征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综合观察增强扫描的形态征象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李功杰周娟盛复庚杨扬乔鹏岗陆虹邢旭东
关键词:MDCT低剂量乳腺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