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頔

作品数:103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病理
  • 33篇病理学
  • 27篇药物
  • 25篇安全性评价
  • 22篇毒性
  • 18篇临床前
  • 17篇毒性病理学
  • 13篇细胞
  • 11篇毒理
  • 11篇毒理学
  • 10篇药物安全
  • 10篇病理学评价
  • 9篇神经毒
  • 9篇同行评议
  • 9篇组织病理
  • 9篇组织病理学
  • 8篇小鼠
  • 8篇基因
  • 7篇药物安全性
  • 7篇药物安全性评...

机构

  • 91篇中国食品药品...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2篇益诺思生物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家啮齿类实...
  • 1篇北京康乐卫士...
  • 1篇云南沃森生物...
  • 1篇长春华普生物...

作者

  • 92篇张頔
  • 90篇杨艳伟
  • 82篇林志
  • 81篇屈哲
  • 78篇霍桂桃
  • 70篇吕建军
  • 54篇李波
  • 26篇王雪
  • 18篇张硕
  • 18篇耿兴超
  • 18篇汪巨峰
  • 10篇王三龙
  • 10篇霍艳
  • 8篇李琛
  • 7篇范玉明
  • 6篇李珊珊
  • 6篇张河战
  • 6篇刘甦苏
  • 5篇潘东升
  • 5篇范昌发

传媒

  • 32篇药物评价研究
  • 17篇中国药事
  • 8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2013年(...
  • 2篇第四届药物毒...
  • 1篇遗传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2篇2011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的神经病理学评价策略
2018年
神经病理学评价是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标准,本文从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的实验动物设计、优选的动物年龄、神经系统解剖和组织处理、以及病理结果的解释方面概述了标准化的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原则和方法。介绍了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神经病理学评价相关国际指导原则要求,为减少我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间实验程序的差异,为我国从事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的病理学家提供一定参考。
屈哲吕建军林志霍桂桃杨艳伟张頔张硕霍艳耿兴超王雪李波
关键词:药物
CAR-T治疗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机制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23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极大地改变了癌症的治疗前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病理性免疫系统激活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也是CAR-T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且致命的毒性反应。目前CRS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前研究的实验模型主要包括异种移植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同源小鼠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由于种属差异且缺乏体外细胞模型,临床前预测CAR-T细胞引起CRS的风险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CRS的相关指导原则及法规、机制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模型3个方面对CAR-T诱发的CRS进行综述,以期为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傅盈双李双星李路路屈哲霍桂桃杨艳伟张頔耿兴超李波林志
关键词: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评价
临床前毒理学试验中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流程及关键点探讨
组织病理学评估是确定和解释非临床毒理学试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可确保病理学诊断术语的一致性、准确性及病理诊断的完整性,而且可提高组织病理学评估的准确性和病理学报告的质量。随着近年来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领域的迅速发展,...
霍桂桃杨艳伟林志张頔耿兴超霍艳王雪屈哲吕建军
关键词:同行评议GLP毒理学
新药临床前致癌性实验设计的关注点
致癌性实验是创新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上市风险控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0多年前颁布的药品注册法规中要求新药上市申请时需提供必要的完整动物致癌性实验结果,但仅是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实际上致癌性研究评价起步相对国外明显较晚...
王三龙吕建军杨艳伟苗玉发张頔潘东升汪巨峰李波
关键词:临床前
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p53^(+/-)小鼠胸腺淋巴瘤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通过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p53^(+/-)小鼠产生胸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方法采用单次ip给予p53^(+/-)小鼠75 mg·kg^(−1) MNU,并于给药后进行一般症状观察、摄食量及体质量测定;给予MNU 10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解剖后进行大体检查,HE染色后进行胸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胸腺CD20、CD3、CD6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53^(+/-)小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降低(P<0.05、0.01),第9~10周可见消瘦、弓背及呼吸急促症状,甚至动物死亡;血清ALP明显降低(P<0.01),LDH明显升高(P<0.01);大体病理学检查胸腺体积增大,呈浅黄白色,镜检可见胸腺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测胸腺恶性淋巴瘤CD3和CD68呈阳性表达,CD20呈阴性表达。结论单次给予75 mg·kg^(−1) MNU可诱导p53^(+/-)小鼠产生胸腺恶性淋巴瘤,且为T细胞来源,其形态学与免疫学特征与T-LBL相似。
叶润泽张勇林志屈哲李双星张頔杨艳伟王三龙刘甦苏霍桂桃
关键词:N-甲基亚硝基脲胸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模型建立
统计学在临床前药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介绍临床前药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一般毒理学、遗传毒理学、生殖毒性实验、安全药理学和致癌性实验中的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一般毒理实验、遗传毒理实验、生殖毒性实验、安全药理和致癌性实验的实验设计、动物种属、实验终点观察指标、结果判断,着重介绍了体内微核实验、慧星实验、器官重量分析、犬遥测实验、中枢神经系统实验以及致癌性实验的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介绍了目前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结果:体内微核实验的统计方法包括一般线性模型、精确趋势检验、非参数趋势检验、配对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彗星实验的统计方法包括汇总统计和广义线性模型。一般毒理实验的器官重量统计学方法包括协方差分析、器官绝对重量分析及器官相对重量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评估定量数据的统计方法包括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及Williams趋势检验或Dunnett-t检验。致癌性实验统计学方法包括Peto检验和poly-k趋势检验。结论:本文介绍了一般毒理学、遗传毒理学、生殖毒性实验、安全药理和致癌性实验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为我国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吕建军霍桂桃王三龙屈哲林志杨艳伟张頔范玉明汪巨峰
关键词: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实验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2025年
神经毒性是传统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外周神经系统毒性,所引起的神经病变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影响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代谢治疗、基因治疗等相关的多种新型抗肿瘤治疗产品不断获批上市,随之也出现了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如细胞治疗产品引起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基因治疗产品引起的病毒载体相关神经毒性。总结了抗肿瘤药物神经毒性评估的一般原则,对各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神经毒性临床表现、毒性机制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神经毒性研究、临床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仇静茹林志霍桂桃李双星杨艳伟张頔耿兴超屈哲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神经毒性神经病变
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要求及关注点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要求及关注点。方法:简要介绍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指导原则、目的、GLP要求、GLP符合性要求、种类、地点、病理工作组、同行评议病理学家和专题病理学家的职责、动物数量的选择、建议归档文件、同行评议声明以及使用数字扫描全切片图像进行同行评议等内容。结果: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可核实并提高病理诊断和病理解释的准确性、一致性及完整性,提高病理报告的质量;同时,可作为毒性病理学家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本文探讨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要求及关注点,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更好地开展符合GLP的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提供一些参考。
吕建军霍桂桃林志屈哲杨艳伟张頔霍艳耿兴超王雪李波
关键词:毒性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
转cry1Ab/Ac基因大米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转cry1Ab/Ac 基因大米对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影响.[方法]以转cry1Ab/Ac 基因大米为受试物,选用24 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三组,普通大米对照组、Bt 大米低剂...
杨艳伟吕建军周晓冰霍桂桃屈哲林志张頔王雪
关键词: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食蟹猴
血液肿瘤异种移植模型构建的现状及应用进展
2025年
近年来全球血液肿瘤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22年全球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发病及死亡顺位均为第10位,全球的癌症负担也进一步加重。虽然近年来全球监管部门批准的抗癌新药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通过监管部门审批,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在临床前具有良好药效的抗癌新药在临床治疗中未能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缺乏临床前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评价的可靠模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是将患者的肿瘤组织、原代肿瘤细胞经原位或异位植入到免疫缺陷鼠体内所形成的移植瘤模型。与传统的细胞检测及同系肿瘤小鼠模型相比,血液肿瘤小鼠PDX模型具有可保持患者肿瘤的异质性和遗传多样性,准确反映疾病进展和药物的疗效等优势。目前已经建成多种血液肿瘤小鼠PDX模型,如T细胞或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髓系白血病(ML)、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等。上述血液肿瘤PDX模型的建立为血液肿瘤发生机制研究、抗癌新药的筛选及药效学评价、个体化精准医疗等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从血液肿瘤PDX模型构建的考虑因素、模型构建成功的条件及验证方法,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相关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提供借鉴。
叶润泽杨艳伟林志屈哲李双星张頔王三龙霍桂桃
关键词:血液肿瘤免疫缺陷小鼠淋巴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