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
- 作品数:12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北京市西城区2004~201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04-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年度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城区2004-2012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51 174例,年均发病率为696.53/10万。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06年(916.90/10万),最低年份为2012年(550.00/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最多,占69.42%;其次是细菌性痢疾,占25.57%;第三位为手足口病,占4.21%。发病以20-54岁中青年为主,占总数的50.39%。男性26 806例,女性24 368例,男女性别比为1.10:1。职业以干部职员居多,占24.03%;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和学生,分别占20.40%和13.3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管理,掌握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疫情时间分布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关静张燕宋静
-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病学
- ARIMA模型在北京市西城区细菌性痢疾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尝试构建适用于北京市西城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特点的统计预测模型,为该区传染病定量预测的实施做出探索。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北京市西城区2004年1月-2013年12月细菌性痢疾逐月发病情况进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建模和拟合,利用筛选出的最优模型对2014年1-12月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筛选的最优乘积模型为ARIMA(1,0,0)(0,1,1)_(12),BIC=27.426,模型拟合效果的度量Box-Ljung 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949,P=0.813),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较好,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 ARIMA模型能够应用于北京市西城区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关静张燕宋静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 北京西城区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学校传染病监测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城区10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医10名,中小学保健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段保健科传染病防控人员8名,患传染病学生家长10名,进行深入访谈。同时对西城区所有中小学校医128名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学校传染病监测过程中不同角色人员的态度、行为及建议。结果无论学校管理者、校医,还是学生家长均认可学校实施传染病监测的重要性,而班主任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工作量和时间限制,班主任无法有效地承担每日传染病监测工作。校医整体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校实施传染病防控措施中,家长最关注的是学生被耽误学业,长时间陪护也存在一定困难。结论现有的学校传染病监测工作还存在不足。需加强班主任教育管理,强化晨午检的时效性;提高校医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灵活有效的传染病隔离措施,减少家长和学生负担。
- 张燕宋静
- 关键词:传染病健康教育
- 移动百分位数控制图法在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移动百分位数控制图法(简称控制图法)在北京市西城区3种重点传染病中的预警效果,为传染病预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2011-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3种重点传染病的周发病数据,建立以观察周和前后各2周(A方法)或其前后各1周(B方法)作为基线数据的两种控制图模型,参考"流行"标准,通过比较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出最优预警模型和预警界值。结果对北京市西城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水痘进行预警测试,控制图A方法的最优预警界值分别为P_(85)、P_(65)和P_(8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98、0.919和0.982;控制图B方法的最优预警界值分别为P_(85)、P_(70)和P_(80),AUC值分别为0.996、0.932和0.977,同病种两种控制图法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图法具有简单实用和预警功效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应用于西城区3种重点传染病的预警工作。
- 崔策张燕宋静
- 关键词:预警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条件比较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比较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传染病监测的执行条件及效果。方法利用定性和定量的调查方法获取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流程、效果、影响因素、实施困难,并进行比较。结果晨午检的缺勤追访和可疑症状初筛是发现传染病最关键环节。学校晨午检以班主任为主,校医以可疑症状初筛为主;托幼园所是园医为主,班主任辅助。小学晨午检执行者中医学专业人员少,校医具备医学背景的也较少;中学校医和托幼机构园医基本以医学专业人员为主。学校班主任和校医承担的监测人数多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和园医。结论托幼机构各种条件基本能满足传染病监测需要,学校受实施人员数量、知识背景、责任心和监测时间客观条件的制约,以晨午检实现传染病监测日常化有难度。
- 张燕宋静
- 关键词:传染病托幼机构
- 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城区2013-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西城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156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狂犬病)。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为主,占92.31%(12/13),事件的发生时间与传染病发生的季节特点一致。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其中,水痘发生次数最多,占学校事件总数的80.00%(4/5)。事件从发生到结案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3.61 d,持续时间最长的为肺结核(118.69 d),最短的为霍乱(5.95 d)。结论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是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应结合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崔策张燕宋静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 2003~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疾病死因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初里楠李竹张燕陈晓霞宋静高广月刘庆兴
- 关键词:城区居民疾病死因病伤死亡原因人群健康水平主要死因
- 北京市西城区网络直报监测聚集性手足口病效果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进行聚集性手足口病监测实现早期预警的效果。方法利用2008-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托幼园所和学校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和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开展学校和托幼园所聚集性手足口病例监测,实现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 2008-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和托幼园所聚集性手足口疫情共23起,通过聚集性病例监测实现早期预警9起(9.13%)。聚集性病例监测对本区学校和托幼园所手足口病监测的覆盖率约为90%。实现早期预警事件的预警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间隔比未实现早期预警的间隔短6~7 h。结论通过传染病网报数据开展聚集性手足口病例监测可以实现早期预警,但预警效果受监测覆盖率、网报和监测及时性影响。目前可以通过修改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工作单位"设置、强化接诊人员的报告意识提高监测覆盖率;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监测时间,提高网报和监测及时性。
- 张燕宋静李竹
- 关键词:传染病聚集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