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彦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臭氧
  • 4篇废水
  • 3篇电信号
  • 3篇预氧化
  • 3篇深度处理
  • 3篇康复
  • 3篇可视化
  • 3篇肌电信号
  • 3篇臭氧氧化
  • 3篇臭氧预氧化
  • 2篇电极
  • 2篇造纸
  • 2篇造纸废水
  • 2篇制革
  • 2篇上肢
  • 2篇生理信息
  • 2篇生物滤池
  • 2篇实时渲染
  • 2篇手势
  • 2篇手势识别

机构

  • 18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8篇陈彦
  • 9篇谢龙汉
  • 5篇汪晓军
  • 2篇刘剑玉
  • 1篇周芬
  • 1篇史吉航
  • 1篇吴纯德
  • 1篇郑海清
  • 1篇朱官平
  • 1篇李商国
  • 1篇顾晓扬
  • 1篇陈曦

传媒

  • 2篇中国造纸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手势识别智能手环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手势识别智能手环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受试者手腕处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模型预训练模块,对轻量化的模型进行云端训练,将转换后的模型部署到边缘设备;本地推理...
谢龙汉蔡雨萌邱皓萌张智行陈彦
基于流体力学的输电线路覆冰形态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验证
导线覆冰的机理性研究仍是国内外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导线覆冰涉及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以及动力学等多领域学科知识,虽然目前对于雾凇覆冰的增长规律有较多研究成果,但覆冰湿增长表面热平衡的微观物理过程和相关数学物理模型还没有...
陈彦
关键词:数值模拟流体力学水滴撞击特性热力学平衡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人体运动特征的无线振动反馈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运动特征的无线振动反馈系统,系统包括:多种边缘姿态传感器模块,多个边缘振动反馈传感器和边缘主机。边缘姿态传感器用于捕获人体的运动参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给振动反馈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中的MCU对运...
谢龙汉潘泽炜陈彦潘爽徐希辰谢泽堃
臭氧预氧化-BAF深度处理造纸废水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臭氧预氧化-BAF工艺对某钞票纸厂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处理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经臭氧预氧化-BAF工艺处理后(臭氧用量100mg/L,臭氧与废水接触时间5min,BAF水力停留时间2.0h)出水CODCr浓度约40mg/L,色度几乎完全去除,能够达到较高的废水排放标准或作为中水回收利用。
刘剑玉汪晓军陈彦
关键词:臭氧氧化BAF造纸废水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肌肉运动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肌肉运动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各类肌肉运动状态实时监测的场景,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简要生理信息选取肌群数学模型;校准环节采集目标肌肉肌力与对应sEMG样本点;基于SVR对样本点进行回归分析并实现...
谢龙汉魏昫阳陈彦
臭氧预氧化-BAF深度处理造纸废水被引量:18
2009年
采用臭氧预氧化-BAF工艺对某钞票纸厂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处理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经臭氧预氧化-BAF工艺处理后(臭氧用量100 mg/L,臭氧与废水接触时间5 min,BAF水力停留时间2.0 h)出水CODCr浓度约40 mg/L,色度几乎完全去除,能够达到较高的废水排放标准或作为中水回收利用。
刘剑玉汪晓军陈彦
关键词:臭氧氧化BAF造纸废水
一种EEG-fNIRS信号采集装置及相关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EEG‑fNIRS信号采集装置及相关系统,涉及生物智能传感技术领域,所述信号采集装置主要包括:EEG干电极、近红外光源、近红外光探测器、柔性信号传输板和控制电路。fNIRS的光源和探测器分布采用了双极探测器...
谢龙汉林泽宇陈彦张紫宁
一种基于表面肌电和惯性传感器的可穿戴康复评估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和惯性传感器的可穿戴康复评估设备。本发明的可穿戴康复评估设备,包括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受试者在对应位置处的表面肌电信号和惯性传感器信号,由前臂传感子模块、上臂传感子模块、肩传感子模块及躯干传感...
谢龙汉陈彦 邱浩萌 陈怡婷 吴思翰 徐希辰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肌肉运动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肌肉运动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各类肌肉运动状态实时监测的场景,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简要生理信息选取肌群数学模型;校准环节采集目标肌肉肌力与对应sEMG样本点;基于SVR对样本点进行回归分析并实现...
谢龙汉魏昫阳陈彦
文献传递
基于表面肌电技术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时躯干肌用力疲劳程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上肢运动过程中躯干肌用力疲劳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并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木插板分别让卒中患者的健侧和患侧上肢、健康志愿者利手侧上肢进行前后向置物-返回运动各15次,分3组完成,每组5次,组间间隔30 s。受试者在运动前后根据改良版Borg自觉用力程度量表对其自身疲劳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受试者运动前后的量表评分结果。利用表面肌电技术采集进行前后向置物-返回运动时躯干肌(运动侧斜方肌、双侧腹直肌、双侧腹外斜肌、双侧胸段及腰段竖脊肌)的肌电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平均值,分别比较卒中患者健侧、患侧运动时与健康志愿者利手侧肌肉MPF的差异。结果卒中组患侧和健侧上肢运动后改良版Borg自觉用力程度量表评分均较运动前升高(均P<0.001),而对照组运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发现,在前后向置物-返回运动过程中,相比对照组,卒中组患者不论用患侧还是健侧上肢运动,其健侧腹直肌、患侧腹直肌、健侧腹外斜肌、患侧胸段竖脊肌的MPF均较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肌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患者双上肢活动时躯干肌群容易出现疲劳。在进行上肢前后向置物-返回动作过程中,双侧腹直肌、健侧腹外斜肌和患侧胸段竖脊肌的疲劳程度更加明显。
张潇雅郑海清陈曦马可张璇陈彦于松
关键词:卒中表面肌电躯干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