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春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消化道
  • 3篇消化道出血
  • 3篇化道
  • 3篇出血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预后
  • 2篇腺炎
  • 2篇消化道大出血
  • 2篇内镜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钩虫
  • 2篇钩虫病
  • 2篇虫病
  • 2篇大出血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淀粉酶
  • 1篇血清
  • 1篇血症

机构

  • 10篇武警总医院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作者

  • 10篇贺春燕
  • 5篇刘海峰
  • 5篇邓京
  • 4篇杜囚鹏
  • 4篇王伟岸
  • 4篇王寰
  • 3篇施英瑛
  • 3篇黎君
  • 2篇高洪兰
  • 2篇朱晓慧
  • 2篇吴丽莎
  • 2篇王文静
  • 1篇屈亚威
  • 1篇付雅
  • 1篇张全卯
  • 1篇王文达
  • 1篇胡卫红
  • 1篇唐红卫
  • 1篇陈晓光
  • 1篇王伟岸

传媒

  • 3篇武警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骨胶素、癌胚抗原、抗原199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骨胶素(CYFRA 21-1)、癌胚抗原(CEA)、抗原199(CA199)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0例(食管癌组)、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FRA 21-1、CEA、CA 199水平,将食管癌患者根据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进行亚组分析,并计算诊断价值。结果食管癌组患者的血清CYFRA 21-1、CEA、CA 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血清CYFRA 21-1、CEA、CA 199水平均显著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分化程度高+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P<0.05);血清CYFRA 21-1、CEA、CA 199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4.44%,漏诊率为20.00%,误诊率为5.56%。结论 CYFRA 21-1、CEA、CA 199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三者联合应用对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贺春燕施英瑛邓京王伟岸
关键词:癌胚抗原食管癌
白细胞介素-6(IL-6)及(sIL-6R)与胆管癌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白细胞介素-6(IL-6)和(sIL-6R)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sIL-6R)属细胞因子家族,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
杜囚鹏贺春燕刘海峰邓京屈亚威高洪兰
关键词:胆管癌
车祸致腹腔血肿导致十二指肠梗阻1例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5岁,主因"车祸7 d后间断恶心、呕吐26d"于2012-02-02入院。2012-01-07患者因车辆追尾导致方向盘撞击上腹部后出现腹胀,由120急救车送至当地医院,经验血及行腹部彩超、胸片、腹部CT等检查均提示未见明渺异常,
邓京黎君杜囚鹏贺春燕王寰刘海峰
关键词:外伤肠梗阻腹腔血肿
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即血小板聚集试验(PAg 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6例,自身配对,治疗前后互相形成对照。患者术前血样检测结果显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正常,并于患者进行手术前1天和术后两周取血检PAg T、PT、a PTT、TFPI及D-D等指标,记录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出院随访,调查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与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关联。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PAg T变化(10.1±4.6)%,PT变化幅度为(1.3±0.5)s,a PTT变化幅度(5.9±1.8)s,TFPI的变化幅度为(5.6±1.4)μg/m L,D-D的变化幅度为(111.3±43.6)μg/L。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如下:术后出现出血患者共7例(7.78%),术后出现栓塞以及血栓患者共2例(2.22%)。其中PAGT、PT、a PTT、TFPI以及D-D的变化程度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尽管患者术前凝血纤溶状态正常,但是术后各指标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仍会增加出血或血栓发生风险。
贺春燕王文达郑浩张嘉琪
关键词:凝血纤溶系统直肠癌预后
钩虫病致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病例讨论
2012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籍贯:安徽省太和县;职业:农村教师。主诉:间断排暗红色糊状便6年,加重10余天。既往史:2002年患者因四肢小关节痛,在我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间断肛入吲哚美辛栓缓解关节痛,2008年至今以口服布洛芬、风湿灵控制症状。现病史:患者2003—04无明显诱因出现暗红色糊状便,量约1500ml,伴头晕、心慌、反酸、恶心、中上腹隐痛,
杜囚鹏贺春燕高洪兰付雅邓京刘海峰
关键词:钩虫病消化道出血
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普通内镜初步诊断的150例胃癌可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活组织检查。比较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与普通内镜检查的图像清晰度,判断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腺管开口分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与普通内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150例胃癌可疑患者的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及形态的图像清晰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腺管开口分型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腺管开口分型主要为Ⅱ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患者主要为Ⅲ型,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患者主要为Ⅳ型;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4.07%,漏诊率为6.25%,误诊率为5.93%;普通内镜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65.63%,特异度为74.58%,漏诊率为34.38%,误诊率为25.42%。结论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胃癌的价值优于普通内镜。
贺春燕张全卯王寰黎君朱晓慧王伟岸
关键词:胃癌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
前列地尔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AP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则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淀粉酶(AMP)、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轻、中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8±0.2)d、(5.2±1.7)d、(9.2±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3)d、(7.5±1.9)d、(11.8±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AMP、TG及CRP水平分别为(421.3±97.2)U/L、(4.3±2.3)mmol/L、(6.3±2.2)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8±103.5)U/L、(10.2±2.9)mmol/L、(12.7±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AP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施英瑛王伟岸王文静吴丽莎曹金华贺春燕王寰陈晓光
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前列地尔疗效
绒毛膜癌致消化道出血被引量:1
2014年
1病例报告 患者,女,17岁,主因“黑便、头晕、乏力10 d余”,于2013-12-09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病史,否认妊娠史。查体:重度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全身皮肤黏膜、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辅助检查,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7.11×109/L,中性粒细胞79.2%,红细胞数1.78×1012/L,血红蛋白54 g/L,血小板203×109/L。血生化结果示:谷丙转氨酶33 U/L,转肽酶10 U/L,谷草转氨酶26 U/L,碱性磷酸酶40 U/L,总胆红素12.4μmol/L,直接胆红素1.9μmol/L,钙1.75μmol/L,总蛋白55 g/L,白蛋白55.0 g/L,尿素6.96 mmol/L,三酰甘油2.36μmol/L,总胆固醇2.49μmol/L,高密度胆固醇0.45μmol/L,低密度胆固醇0.96μmol/L,磷酸肌酸激酶356 U/L,胆碱酯酶4081 U/L;凝血四项、肿瘤标记物结果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脊柱侧弯畸形,心肺膈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结果示: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小弯侧可见一长约0.8 cm线性溃疡,底部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未见活动性出血,内镜诊断胃溃疡,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考虑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鉴别诊断:消化道血管畸形、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憩室、腺瘤性息肉、炎性病变。入院后予输血、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未再出现黑便,建议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及家属因费用较高而拒绝。治疗5d后贫血明显纠正,病情相对稳定,于12月16日患者�
邓京黎君朱晓慧贺春燕胡卫红唐红卫王伟岸刘海峰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贫血胶囊内镜绒癌
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未合并脂肪肝组和合并脂肪肝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奥曲肽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尿淀粉酶和免疫功能的差别。结果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合并脂肪肝组(χ2=5.165,P=0.023);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合并脂肪肝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9、4.73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g G、Ig A和Ig M等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Ig G、Ig A和Ig M水平高于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未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IL-6、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合并脂肪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合并脂肪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较明显的负性影响,应作为临床治疗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英瑛王伟岸王文静贺春燕曹金华王寰吴丽莎
关键词:脂肪肝胰腺炎奥曲肽淀粉酶
钩虫病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报告
本例患者由钩虫病致消化道大出血,简要介绍了钩虫感染的临床症状,分析了误诊原因,同时对此病的正确诊断进行了总结。
杜囚鹏刘海峰贺春燕李甍
关键词:钩虫病消化道出血致病机制误诊原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