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冰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血液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预后
  • 3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炎症
  • 2篇溶栓
  • 2篇入院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计...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计数
  • 2篇粒细胞
  • 2篇患者入院

机构

  • 12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薛冰
  • 4篇屠淑敏
  • 2篇罗常月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对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实施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对胆碱酯酶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HP,观察组联合PE操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活性(ChE)、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hE水平(510.24±150.73)U/L高于对照组(314.37±79.5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ɑ(63.05±10.16)ng/L、IL-6(26.23±10.41)ng/L、(40.41±11.38)ng/L低于对照组(86.52±12.63)ng/L、(41.63±11.26)ng/L、(46.33±15.9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提高胆碱酯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
薛冰
关键词: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HP胆碱酯酶炎症反应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清miR-193b-3p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清miR-193b-3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76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90 d后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8)和预后不良组(n=4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93b-3p相对表达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193b-3p诊断aSAH患者预后的价值;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miR-193b-3p与aSAH患者预后的量效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R-193b-3p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同期预后不良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iR-193b-3p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miR-193b-3p诊断aSAH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8、68.75%和85.94%。Hunt-HessⅢ~Ⅳ级、脑血管痉挛、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是aS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miR-193b-3p相对表达水平高是aSAH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治疗后miR-193b-3p与aSAH预后呈非线性关系(P<0.05)。结论aSAH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清miR-193b-3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aSAH预后不良有关。
赵春艳屠淑敏薛冰罗常月周晓丹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压氧
急诊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年龄≥60岁、肺叶受累数量3个、器官受累数量≥3个、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状况不良、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肺叶受累数量3个、器官受累数量≥3个、有COPD、营养状况不良、有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本组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COPD病史、营养状况、消化道出血情况均是急诊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急救成功率。
薛冰郭中霞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影响因素
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在严重复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5
2018年
多数严重复合伤患者均同时伴有多发伤,且损伤程度往往较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通常〉17分。这类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全身反应,导致其重要脏器及功能等发生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骨盆骨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因此该类患者临床救治越来越受到关注。积极探寻严重复合伤患者有效救治模式对该类患者救治效果的提高、患者病死率的降低均具有重要意义。
薛冰
关键词:救治模式伤患者一体化脏器功能衰竭损伤严重度评分
MRI与MSCT在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MSCT检查,观察其胰腺改变、胰周改变、肾前筋膜增厚及急性液体积聚情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MSCT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MRI检查的准确度为85.00%,MSCT检查的准确度为86.25%,MRI与MSCT检查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胰腺形态改变及胰周渗出、积液的敏感度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MSCT在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中准确度相差不大,但MRI能敏感地反映胰腺形态改变及胰周渗出、积液情况。
薛冰付龙
关键词:MRIMSCT2型糖尿病急性胰腺炎
丁苯酞结合养血清脑颗粒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对病人生活质量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结合养血清脑颗粒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对病人生活质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患者丁苯酚治疗,观察组(60例)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缺损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NIHSS评分比较中,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评分更低,MOCA评分更高;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丁苯酚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为良好。
赵春艳屠淑敏薛冰罗常月周晓丹
关键词:丁苯酞养血清脑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
联合检测血清指标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和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95例老年CAP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45例老年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乳酸、降钙素原和CRP的水平,同时比较病例组不同预后状况的患者血乳酸、降钙素原和CRP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RP、降钙素原和血乳酸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老年CAP患者预后状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乳酸、降钙素原和CRP含量均明显升高(t=20.77、26.03,31.27,均P<0.01)。随访12个月,病例组死亡13例(13.68%、13/95)、存活82例(86.32%、82/95),死亡组血乳酸、降钙素原和CRP含量较存活组均明显升高(t=25.56、8.30,13.56,均P<0.01)。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降钙素原和CRP含量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6.92%、84.62%、69.23%,特异度分别为73.17%,78.05%,70.73%,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单独检测均明显升高,分别为92.31%、89.02%。结论老年CAP患者血乳酸、降钙素原和CRP含量明显升高,通过联合检测这三项血清学指标可提高对患者预后状况的预测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赵春艳屠淑敏薛冰芮蕾宋诗源侯坚国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感染肺炎C反应蛋白质降钙素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AP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的水平及其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结合常规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其预后。
赵春艳屠淑敏薛冰芮蕾宋诗源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
急性心梗溶栓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
薛冰
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其远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等与其远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18例在发病12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出院后随访恶性心脏事件,随访时间为(36±22)个月。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7.21×109/L是恶性心脏事件的最佳预测因子(敏感度=83%,特异度=54%,曲线下面积=0.70)。Kaplan-Meier心脏事件生存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7.21×109/L与恶性心脏事件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7.21×109/L是远期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3.9,P=0.002)。其他预测因子还有年龄≥65岁(OR=2.4,P=0.01),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史(OR=2.2,P=0.04)及肌酸激酶(CK)峰值≥4000IU/L(OR=3.5,P=0.02)。结论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其远期临床预后独立相关。
薛冰
关键词:溶栓治疗远期预后中性粒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