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睿敏

作品数:31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5篇电图
  • 5篇心电
  • 5篇心电图
  • 5篇心肌
  • 5篇消融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早搏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3篇室性
  • 3篇室性早搏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单光子
  • 2篇单光子发射

机构

  • 28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 1篇海南省松涛水...

作者

  • 28篇董睿敏
  • 16篇谢旭晶
  • 16篇朱洁明
  • 14篇陈璘
  • 14篇郑振达
  • 13篇刘金来
  • 8篇赵长林
  • 6篇罗艳婷
  • 4篇李苏华
  • 3篇钱孝贤
  • 3篇成彩联
  • 3篇彭隆
  • 2篇林东军
  • 2篇黄仁魏
  • 2篇熊肇军
  • 2篇周汉建
  • 1篇余步云
  • 1篇彭朝权
  • 1篇苏祖兰
  • 1篇倪琼琼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仪器...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性尿激酶受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尿激酶受体(u-PA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06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3例,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周后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并按入院时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水平分组,评估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结果】平均随访6.5年,发生全因死亡12例,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8例。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低、中、高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9.1%、17.1%、31.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分别为:HR=2.15,95%CI(1.30,3.54),P=0.003;HR=2.07,95%CI(1.25,3.44),P=0.005。【结论】u-PAR对ACS患者经PCI治疗后的MACE有预测作用。
郑振达成彩联董睿敏熊肇军赵长林钱孝贤陈璘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尿激酶受体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分析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多导心电图(MLE)对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定位诊断价值有无差异。方法入选在心血管科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早患者71例。术前完成ECG、Holter和MLE采集,分析各导联室早QRS波的形态特征;并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V2导联R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胸导联移行区、SV2/RV3、V2移行指数)来分析、比较3种心电图对左、右室流出道室早定位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I、V2、V3、V4导联室早QRS波的主波方向在3种心电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8、0.000、0.022);采用V2导联R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V2移行指数两种方法定位左、右室流出道室早时,ECG、Holter和MLE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0.768);而采用胸导联移行区、SV2/RV3两种方法定位左、右室流出道室早时,ECG和MLE的诊断准确性优于Holter(P=0.003、0.034)。结论ECG和MLE在判断流出道室早定位时优于Holter。
彭隆王嘉睿刘金来李苏华罗艳婷谢旭晶董睿敏朱洁明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治疗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例被引量:7
2014年
我科成功救治1例糖尿病、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患者以持续性胸痛起病,伴有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又出现急性左心衰、重症肺炎、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开通前降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之后患者仍有反复发作心衰,肺部感染迁延不愈,最终在冠心病监护病房治疗41d后好转出院。
黄卓山董睿敏吴震赵长林刘金来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疏血通注射液对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病人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经治疗血流再通后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诊PCI的430例病人,其中43例病人置入支架后出现血流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病人中40例给予相应治疗血流再灌注达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时间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后两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后血流再通病人的心功能。
郑振达成彩联董睿敏朱洁明赵长林钱孝贤陈璘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心功能
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室性早搏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的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靶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20~45 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65℃~70℃,功率30~50 W,放电120~240 S。分别在左冠窦内或主动脉瓣下近左冠窦底标测消融,术中同时做左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靶点位于主动脉左冠窦内左冠状动脉开口下方1~2 cm者8例,消融室早消失,即刻成功率为100%。3例标测未见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明显提前,消融未见室早减少,在主动脉瓣下近左冠窦底标测到提前20~35 ms,消融室早消失,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内,11例患者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早消失,2例患者见偶发室旱(分别是26次/d和10次/d),但形态非左冠窦起源室早。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的室早安全有效,如窦内标测消融不佳,应在主动脉瓣下近窦底处标测消融可提高成功率,同时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可有效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标测。
朱洁明郑振达董睿敏谢旭晶刘金来陈璘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标测体表心电图室早室性早搏
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找早期诊断线索,优化诊断流程。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CA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ECG)、心脏超声(UCG)、心脏核磁共振(CMR)、99mTc-焦磷酸(99mTc-PYP)心肌显像等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ECG呈肢体导联低电压(或)左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和(或)病理性Q波12例,所有患者UCG均显示不同程度左室壁增厚,8例患者接受CMR检查,7例表现为钆增强扫描延迟现象。行99mTc-PYP核素心肌静息显像的8例患者中,3例心肌摄取2~3级,1例2级,均为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样变(ATTR)。随访时间1~3.5年,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9例好转。结论C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UCG联合ECG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结合CMR、99mTc-PYP心肌显像及心外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谢旭晶罗艳婷黄卓山朱洁明刘金来陈璘董睿敏
关键词:心肌淀粉样变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Graves病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一例
2024年
Graves病合并冠状动脉(冠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报道较少见。本例患者为短期反复发作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并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非梗塞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24 h内发作数次恶性心律失常,分别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心室颤动。住院期间发现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最终确诊为Graves病。患者经过抗甲亢治疗和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后无再发胸闷和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尚值商榷。
罗艳婷朱洁明谢旭晶黄卓山董睿敏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GRAVES病冠状动脉痉挛窦性停搏心室颤动
原发性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被引量:1
2004年
徐勇黄仁魏董睿敏林东军娄探奇苏祖兰
关键词:肿瘤NHL病理学
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5年
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学团队针对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统称参培医师)开设的一系列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比较培训前后参培医师的操作能力、对示范技能操作者的技能评分和满意度评估教学效果。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显示,课程结束后,培训教师对参培医师体格检查的评分高于培训前[(85.2±5.4)分比(67.1±12.6)分,P=0.001];课程结束后参培医师和培训教师对示范技能操作者的技能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6±6.8)分比(85.2±5.4)分,P=0.277]。参培医师对课程总体满意度超过75.0%。参培医师带教的实习学生在教学满意度、教师正向反馈和教学效果方面"非常满意"的比例均高于未参培医师带教的实习学生[96.0%(24/25)比66.7%(18/27),92.0% (23/25)比70.4%(19/27),92.0%(23/25)比63.0%(17/27),均P<0.05]。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实习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罗艳婷姜伶周汉建董睿敏黎尚荣谢旭晶
关键词: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设计
代谢综合征及其成分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及其成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并在间隔≥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情况的患者245例,根据是否为MS、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冠状动脉病变明显进展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生化水平差异。并通过回归分析,分析MS及其成分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作用。结果 MS组与非MS组对比,MS组Gensini进展率[2.8(0.0,11.9)vs.0(0.0,4.4),P=0.007],复查Gensini评分[9.8(5.0,23.8)vs.5.0(1.0,15.0),P=0.008],冠状动脉病变明显进展发生率(59.1%vs.45.2%,P=0.037)比非MS组的高。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MS发病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明显进展正相关(OR=1.75,95%CI:1.03~2.97,P=0.038)。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是否有高血压病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OR=2.60,95%CI:1.44~4.70,P=0.002)、明显进展相关(OR=3.36,95%CI:1.82~6.22,P<0.001)。结论 MS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进展速度更快。MS成分中,高血压病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汤磊乐黄卓山董睿敏温哲琦陈璘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