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
- 2019年
- 探讨针对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1)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征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促进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 张仁秀秦华周彤
- 关键词:小儿个性化护理
- 循证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评价
- 2019年
-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记录两组病情恢复情况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效果,对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 秦华周彤张仁秀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循证护理干预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价值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其中11例有术前及术后对照)患者进行了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初步重建后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结果:46例均满意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裂口均能得到清楚显示;11例术后显示管腔复张及支架位置良好,4例再发其他部位夹层。结论: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 王荣品秦华唐斌翟茂雄苏友德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
-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进一步认识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CT特征,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小儿乙脑的临床表现和颅脑CT图像,着重观察颅脑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演变。结果CT检查正常4例(占25%),异常12例(占75%),CT异常表现早期主要有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及大脑灰质低密度灶伴不同程度的脑肿胀,恢复期表现为上述部位软化灶及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征象。结论大多数小儿乙脑在CT上有异常表现,CT能显示小儿乙脑颅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王荣品吴锦华杨建伟秦华
- 关键词:儿童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 2019年
-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针对康复训练内容涉及的护理服务仅限于传达训练计划及方案、监督训练内容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对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前两组FAC量表、GMFM量表评价结果对比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FAC量表、GMFM量表评价结果较之前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常规护理联合针对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效果。
- 周彤张仁秀秦华
- 关键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康复护理
- 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方法及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8例肿瘤内出现钙化,12例呈形态不规则,13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6例瘤内呈“半岛状”瘤结节,5例瘤周呈“强化残圈”征,1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王荣品刘昌杰唐斌翟茂雄秦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螺旋CT多排探测器
- 胸壁结核的CT诊断和分型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总结分析31例胸壁结核(不包括胸椎结核)的CT征象并探讨其CT分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1例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按照病变的CT表现分为4型,Ⅰ型:胸膜结核球,12例;Ⅱ型:肋骨或胸骨结核,7例;Ⅲ型:胸壁前部结核性脓肿,8例;Ⅳ型:全胸壁结核,4例。结论CT能清楚显示胸壁结核的累及范围和密度变化,有利于病变定性和鉴别诊断,并能够准确地提供分型。
- 王荣品杨明放邓奇平侯建元秦华
- 关键词:胸壁结核
- 肝脏16层螺旋CT增强多期相扫描及血管成像的综合应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索16层螺旋CT在肝脏多期相扫描设置的优化及血管成像的综合应用技术,以期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参照肝脏增强时间密度曲线,选择兼顾肝动脉、门静脉成像及肝内病变检出的最佳时间段设置扫描期相。采用此期相设置对40例经B超发现肝脏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CT增强检查。将所得双期血管成像与其中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作出前瞻性诊断后追踪病理及临床综合资料并作比较。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后40例患者病变均能检出,且前瞻性诊断符合率达95%,双期血管成像与DSA比较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肝脏16层CT多期相设置及血管成像的综合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荣品邓奇平唐斌翟茂雄苏友德秦华
- 关键词:肝病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附120例报告)
- 2007年
- 李晓文秦华邓洪波陈容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骨关节病变图像后处理技术病变诊断表面遮盖法多平面重建
- 评价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诊断鼻咽部肿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诊断鼻咽部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57例经临床专科体检,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发现鼻咽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CT诊断鼻咽癌43例,鼻咽慢性炎症1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病理学诊断鼻咽癌35例,鼻咽慢性炎症8例,鼻咽淋巴增生5例,鼻咽淋巴瘤2例,鼻咽结核2例,鼻咽囊肿1例,鼻咽脂肪瘤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与CT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检查对显示鼻咽部表面隆起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肿块向鼻咽侵犯的范围,鼻咽腔周围结构的显示等均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发现早期黏膜上咽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协助临床医师拟定放疗计划及穿刺活检指明方向提供依据。但在常见鼻咽部病变鉴别诊断方面有其局限性。
- 梅沛琴秦华刘羽
- 关键词:鼻咽部肿瘤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