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永强
- 作品数:42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复方樟柳碱联合氪激光早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氪激光早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和中心视力的影响。方法:缺血型CRVO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29眼)和对照组28例(28眼),所有患者均使用PRP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复方樟柳碱患眼侧颞浅动脉旁注射,14天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前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大流速(Vmax)和最小流速(Vmin),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来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CRA的PSV和EDV都能有效提高(P<0.05),而RI仅在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CRV的Vmax和Vmin(P<0.05),对照组在CRV的本次研究涉及的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在治疗后视力改善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为86.71%。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能有效改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在改善中心视力上也具有优势。
- 王茜汤永强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复方樟柳碱血流动力学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方法:Wister大鼠60只,分为实验组(T组,45只)和对照组(C组,15只).实验组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T1,T3,T5三个组,每组15只,分别代表糖尿病模型1,3,5mo;对照组同样随机分为C1,C3,C5三个组,每组5只.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VEGF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表达,结果以平均吸光度值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模型成功率86.67%~93.33%.VEGF检测结果:对照组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3,T5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8.67,P<0.01),并且T3,T5两组间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5).HIF-1α检测结果:对照组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T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5,5.01,5.34,P<0.01),但实验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可观察到VEGF和HIF-1α的高表达,后者早于前者,提示在视网膜病变时HIF-1α的表达可能是VEGF表达的始动因素.
- 李立汤永强
- 关键词:STZ大鼠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因素慢性疾病,轻者可引起患者眼部不适,重者可导致眼表组织损伤,影响患者视功能。眼部热敷和眼睑按摩是MGD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先进的热敷和按摩设备逐渐运用于临床,这些新兴技术在控制MGD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文将对目前国内外MGD的物理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 颜月(综述)汤永强
-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物理治疗
- 视力残疾的病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中区近5年来视力残疾的状况、特点及致残病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由指定眼科医师进行多次常规及特殊检查,分析403例806只眼的调查资料。结果:0~14岁儿童组人群的主要致残因素是先天遗传、屈光不正/弱视、斜视/弱视、角膜病和视神经病变;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其他人群依次为高度近视网脱及黄斑变性、眼外伤、角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结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制定相应的预防视残措施。重点开展孕期保健工作及遗传咨询,加大眼部疾病预防知识宣传,预防眼部感染和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病。
- 郭华兰王茜汤永强涂太碧王力军叶梅孙长国陈列渔
- 关键词:视力残疾病因分析先天遗传屈光不正弱视斜视
- 小梁切除术和粘小管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 2023年
- 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如未经治疗,将会导致不可逆失明。青光眼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眼压,常见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和粘小管成形术。本文就小梁切除术和粘小管成形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 何周汤永强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 儿童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对策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重点分析激光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 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 4 0例 (5 2只眼 )行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 ,术后随访 3~ 12月 ,观察并分析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激光截囊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包括人工晶状体损伤 (3.8% )、玻璃体前界膜破裂 (15 .4 % )、葡萄膜炎反应 (11.5 % )、高眼压 (9.6 % )等。结论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简便有效 ,能明显提高视力 ,只要操作得当 ,聚焦准确 ,掌握好击射能量等 。
- 汤永强李立郭华兰
- 关键词:儿童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并发症后囊切开术皮质类固醇
- 两种消化酶在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消化作用
- 2014年
- 目的分析Ⅰ型胶原酶和胰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中的不同消化作用,以寻找更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培养法,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分别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经消化酶解后游离细胞的存活数量,判别两组间消化作用的差异。结果Ⅰ型胶原酶消化的组织片更容易贴壁,生长速度更快,其游离细胞台盼蓝不着色率为(78.85±6.78)%,胰酶消化法为(27.20±3.28)%,两种酶消化后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成功率远优于传统改良的胰酶消化法。
- 王真艳汤永强
-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 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以及联合应用川芎嗪预处理和缺血预适应能否进一步加强视网膜对缺血的耐受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入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川芎嗪预处理组、5min缺血预适应组(缺血预适应组)和川芎嗪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联合组),每组14只。川芎嗪预处理组大鼠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前24h给予川芎嗪80mg/kg腹腔内注射,每8h1次,共3次;缺血预适应组大鼠在视网膜缺血前24h给予5min缺血预适应(行前房穿刺,抬高0.9%氯化钠注射液瓶,只维持5min);联合组大鼠在视网膜缺血前24h给予5min缺血预适应,其余操作同川芎嗪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大鼠右眼行前房穿刺,不做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仅做缺血再灌注处理,不予其他处理。分别于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检测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24h时,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川芎嗪预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组大鼠的视网膜损伤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其中联合组大鼠视网膜损伤程度最轻。缺血再灌注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4组(P值均<0.05),假手术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组(P值均<0.05),缺血预适应组和川芎嗪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联合组(P值均<0.05)。缺血再灌注组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值均<0.05),假手术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P值均<0.05),缺血预适应组和川芎嗪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联合组(P值均<0.05)。再灌注24h时,假手术组HSP70的光密度(D)值显著低于其他4组(P值均<0.05),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低于缺血预适应组、川芎嗪预处理组和联合�
- 汤永强赵姣李立
-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川芎嗪缺血预适应热休克蛋白70
- 复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抗代谢药物的疗效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不同抗代谢药物的疗效。方法将72例88眼复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4组,均行规范化小梁切除术,术中分别使用环孢素(Cs,20 g/L)、丝裂霉素(MMC,0.2 g/L)、氟尿嘧啶(Fu,50 g/L)及干扰素α-2b(IFN—α2b,50万U/mL)。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各组术后视力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各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均显著多于无功能性滤过泡(P值均<0.05),Cs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显著高于MMC组、Fu组和IFN-α2b组(P值均<0.05),MMC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显著高于Fu组和IFN-α2b组(P值均<0.05)。③术后1周和1个月,各组间平均眼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和6个月,Fu组和IFN-α2b组的平均眼压显著高于Cs组和MMC组(P值均<0.05),Cs组与MM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Cs组的眼压控制率显著高于Fu组、IFN-α2b组和MMC组(P值均<0.05)。MMC组显著高于Fu组和IFN-α2b(P值均<0.05)。④MMC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结论4种抗代谢药物用于复发性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均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功能性滤过泡和更满意的眼压控制率,其中Cs的作用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MMC作用较好但并发症相对多见,而Fu和IFNα-2b术中一次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 汤永强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环孢霉素A丝裂霉素C干扰素Α-2B
- 兔眼前段碱烧伤后房水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在眼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兔眼前段碱烧伤后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 -α)及一氧化氮 (NO)于眼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碱烧伤组 ,并于术后 1、3、7、14、30天观察术后眼内炎症反应 ,包括房水细胞计数和分类 ,同时测定房水TNF -α、NO-2 /NO-3 含量。采用SPSS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 q检验。结果 :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房水中细胞总数、TNF -α水平及NO-2 /NO-3 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 ,单核巨噬细胞及TNF -α、NO-2 /NO-3 于 7~ 14天高峰。房水中细胞总数、TNF -α水平及NO-2 /NO-3 含量与眼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即炎性反应重时含量高。结论 :碱烧伤后眼内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房水细胞因子TNF
- 李立汤永强郭华兰
- 关键词:碱烧伤房水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