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晶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6层CT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内脑血管三维成像,回顾性分析31例脑血管病患者CTA检查。结果CTA检出脑血管异常30例,CTA检出颅内动脉瘤22例(共25个),动静脉畸形6例,硬脑膜动脉静脉瘘1例,静脉血管畸形1例。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2.3%,对脑血管病总符合率96.8%。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显示脑血管畸形的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地诊断脑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及脑血管畸形出血等急症病人的筛选。
- 张体江朱克文范奇文彭岚关晶骆科进先正元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血管造影X线计算机
- 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附43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 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做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的 43个病例 ,统计不同部位管腔的显示率、图像质量及对诊断的影响 ;其中 16例与手术病理等资料进行了对比 ;图像中同时显示的其它管腔亦作为有用信息列入统计。结果 在 43例中显示正常和异常器官 (管腔 )共 97个 ,其中 95 .88%以上可满足诊断要求。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对扩张胆胰管显示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于正常胆胰管。.磁共振泌尿系成像 (MRU)对扩张的肾盂肾盏、输尿管显示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正常肾盂肾盏、输尿管。部分检查者中较清晰地显示了椎管蛛网膜下腔 ,胃和十二指肠等结构。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可有效地显示不同部位的正常和异常器官 (管腔 ) ,95 .
- 先正元张国明关晶
- 关键词: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胆管成像
- 螺旋CT扫描后重迭重建的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后重迭重建对不同病例和不同器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 0例常规螺旋CT扫描后的原始资料进行 5 0 %的重迭重建 ,产生的图像在荧光屏上进行观察并与重建前的图像进行比较以评估新病灶的发现和病灶显示的改善。结果 在 83例患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人中新发现病灶的有 15例 (18% ) ;在 43例有良性病变的病人中新发现病灶的有 3例 (7% ) ;在 74例不明病因的病人中新发现病灶的有 5例 (8% )。病灶显示的改善主要发生在患有良性病变和不明病因的病人 ,二者间无明显差别 ;但与恶性肿瘤病人间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螺旋CT扫描后重迭重建适应症为 :①患有恶性病变、没有发现转移的病例 ;②患有恶性病变 ,发现一个转移并考虑做手术切除的病例 ;③可疑有恶性病变的病例。而肝、肺、肾和脾是最适合做重迭重建的器官。
- 先正元关晶
- 关键词:螺旋CT扫描肿瘤
- 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CT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原因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分析16例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空洞壁厚度大于3mm)CT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T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后经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空洞的CT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40岁以上者11例。空洞直径以2~4cm多见,共8例;空洞壁厚度以5~15mm多见,共9例。10例空洞外缘呈分叶征、毛刺征;6例空洞内缘不光滑;6例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5例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1例胸廓骨质破坏。10例接受CT增强扫描,3例CT值强化幅度大于26HU。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为过分强调周围型肺癌空洞的常见CT征象的特异性。合理、完善的CT扫描方案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提高对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和周围型肺癌空洞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
- 李邦国马大庆刘晔韩红关晶骆科进先正元
- 关键词:肺结核误诊
- 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阴道斜隔综合征
- 本文对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阴道斜隔综合征解剖特征、命名、分型、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 关晶
-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阴道斜隔综合征
- 1+1+2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1+1+2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1+2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1+1教学模式,通过影像病例测试评估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优秀成绩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1+1+2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影像判读能力。
- 陈华王勇朋叶颖骆科进张体江关晶李邦国刘衡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 脑胶质瘤表面通透性在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利用多MSCT灌注成像探讨脑胶质瘤表面通透性(PS)值在其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CT平扫疑为脑胶质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观察肿瘤灌注PS图的特点,分析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实质区的PS值的差异,术后对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VEGF表达程度,并与肿瘤的分级及PS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7例中胶质瘤Ⅰ~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7例.不同级别组胶质瘤实质的PS均值分别为(3.38±1.62)、(14.83±3.10)及(38.03±9.02)ml/(min·100mg),相应VEGF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LD)值分别为0.108±0.038、0.197±0.042及0.256±0.050.胶质瘤的PS值及VEGF表达的ALD值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28.44,P〈0.01).胶质瘤实质区最大PS值与VEGF的ALD值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CT灌注成像PS值可间接反映胶质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脑胶质瘤术前分级提供重要的功能信息.
- 史军丽张体江先正元范奇文彭岚刘华庆石荣书关晶骆科进
-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灌注成像表面通透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幕下脉络丛肿瘤的MRI表现三例
- 2010年
-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uxus tumor,CP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少数肿瘤可发生于脑室以外,如桥小脑角区;发生于脑实质的CPT罕见。笔者报道3例发生于幕下的CPT,并结合文献复习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张体江赵开飞吴杞柱黄晓琦吕粟李秀丽Nabin Amatya关晶骆科进先正元龚启勇
- 关键词:脉络丛肿瘤MRI表现第三脑室桥小脑角区原发肿瘤影像表现
- 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通过对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04-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医院影像科人员结构、设备情况、业务量及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调查报告为完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依据。学生培养过程中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技能操作、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及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 李邦国宋之光金开元关晶王凤罗显丽刘盼宋辉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就业现状
-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张体江骆科进范其文彭岚先正元关晶韩红
- 关键词:巨大淋巴结病窦组织细胞增生症左耳后左锁骨右下肺左下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