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采煤工艺研究所
- 作品数:22 被引量:69H指数:6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近距离煤层开采动压影响下底板巷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主要研究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动压对底板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得到:动压是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巷道的变形破坏规律与其和工作面相对位置关系有密切的关联,靠近工作面侧的围岩强度及自稳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受动压影响时,巷道两侧变形不均匀,且受到强烈的偏心载荷作用。
- 毕井龙
- 关键词:动压底板巷道稳定性
- 高应力状态下煤层渗透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煤层渗透性与煤层气采收率息息相关,煤层渗透性能的好坏是煤层气是否可采的决定性因素。利用太原理工大学自制的三向应力反应釜和YRDPump70高精密驱替泵,针对煤样在高应力状态下的整个形变过程中渗透率变化情况,通过大量渗透率测定实验进行分析研究。
- 燕俊鑫杨栋周昱坤王强
- 关键词:塑性阶段渗透率
- 千米深井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垮落带高度研究
- 2017年
- 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综合考虑深埋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采高和埋深对垮落带高度的影响,计算得出采高和埋深的单因素和双因素回归分析方程。通过对比分析,回归方程比传统经验公式更加适用,且回归方程所得结果与实际垮落带高度十分接近,对深部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有着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 王永佳刘建伟宋选民
- 关键词:千米深井综放开采数值模拟
- 不同含水率煤体电阻率随吸附/解吸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实验通过利用高精度电阻测试实验装置,在不同含水率,同一瓦斯压力条件下,对煤体电阻值随吸附/解吸瓦斯的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在瓦斯吸附过程中,煤体电阻值随瓦斯吸附量先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稳;而在瓦斯解吸过程中,煤体电阻值与煤中瓦斯含量呈指数关系。
- 薛王龙冯增朝董东魏建平
- 关键词:电阻值解吸含水率
- 矿井深埋巷道底鼓治理新技术可行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控制巷道高压底鼓,提出巷道锚索承载包络圈理论支护技术,用以提高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维持巷道稳定。通过理论研究,使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及工程实践研究方法,诠释深埋巷道底鼓破坏原因及验证新型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 孔德玺徐素国
- 关键词:深埋巷道底鼓治理
- 粉煤颗粒粒径对煤质分析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经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煤样,并通过5E-MAG6600型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对不同粒径煤样进行煤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煤级煤样挥发分含量最大值均在3~6 mm粒径段,各煤样挥发分含量随粒径变化规律为长焰煤和焦煤挥发分变化存在"平缓区",焦煤"平缓区"较长焰煤有右移趋势,而无烟煤基本不存在"平缓区",无烟煤挥发分随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 张钰亭姜海纳胡胜勇冯国瑞
- 关键词:粉煤粒径煤质分析变质程度
- 封闭体系中煤体升温解吸的热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气体在煤中吸附解吸取决于其压力和温度,气体解吸量随温度升高和压力降低而有所增加。在封闭体系中,温度升高造成煤体解吸量增加,并引起体系压力变大,但同时抑制解吸。吸附态气体和游离态气体相互转化时,伴有能量交换。为研究煤体升温吸附/解吸的热力学特性,依据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玻尔兹曼能量分布理论以及两能态模型,得到了吸附热的数学表达式,并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封闭体系内温度升高,升温促进解吸和加压促进吸附同时作用直至动态平衡,其中温度对解吸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压力对解吸的抑制作用,体系整体表现为解吸作用;两能态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吸附热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关系,且吸附热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其值与初始平衡条件有关,初始压力越大,吸附热越小,解吸时间越短,更易达到平衡。
- 蔡婷婷赵东
- 关键词:吸附解吸温度吸附热
- 薄煤层钻采对岩层移动及地表下沉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验证薄煤层钻机开采方式合理的钻采参数,基于该开采方式的岩层移动及地表下沉影响规律,通过相似试验研究薄煤层钻采方式下岩层移动及地表下沉,得出了在一定的采宽范围内岩层保持相对完整的最佳参数。
- 宋苏赵建忠冯淦靳佩桦王鹏
- 关键词:薄煤层上覆岩层
- 页岩变形过程中表面红外辐射演化规律探究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探寻含裂隙岩体变形失稳过程中表面红外辐射演化规律,对沉积类岩石油页岩内部原生孔隙裂隙进行CT扫描定位,以单轴压缩过程中红外监测实验为例证,探究其表面红外辐射温度演化规律,并以表面辐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及变异系数三个统计量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于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完整岩石单轴压缩过程中表面温度随应力增加表现为上升现象,含孔隙、裂隙岩石油页岩表面温度随应力增加则表现为下降;但临近试件发生破坏,二者均会产生温度陡然升高的现象;(2)平均温度与最高温度曲线具有共性特征,随载荷增加,二者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快速下降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快速上升阶段,且最高温度曲线临近破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3)变异系数曲线可以较好地反应试件表面辐射温度离散程度,随应力增加,首先表现为快速增长,随后进入相对稳定期,临近破坏时刻再次出现快速增长;稳定期后变异系数曲线的快速增长预示岩石破坏;(4)油页岩变形失稳过程中表面温度下降与其内部气体逸出及孔隙、裂隙坍塌破坏相关。原生裂隙在加载初期表现为温度降低,临近破坏时该区域则转变为升温区。该研究为预测沉积类岩体特别是含有天然裂隙岩体变形失稳过程中表面红外辐射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内容。
- 杨少强杨栋王国营陈达常张洁莹
- 关键词:页岩红外辐射单轴压缩
- 房柱式开采残煤复采顶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山西晋城市西河煤矿残煤资源长壁法复采工程为背景,建立房柱式残煤长壁复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了残煤复采过程并计算顶底板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房柱式残煤复采过程中顶底板应力增高区较整装煤层综采增加5~10m,工作面通过空巷时顶底板应力突然增加1.5~2.5倍,对支护设备影响较大。采出面积比越小、煤柱面积越小则顶底板应力的变化率越大。揭示了房柱式残煤复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对相似条件下的残煤复采具有指导意义。
- 刘大鹏唐海波赵阳升
- 关键词:房柱顶底板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