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芳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眼眶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斜视
  • 2篇临床诊治
  • 2篇临床诊治分析
  • 1篇性病
  • 1篇眼病
  • 1篇眼眶骨
  • 1篇眼眶骨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直肌
  • 1篇治疗甲状腺相...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母细胞
  • 1篇视网膜母细胞...
  • 1篇手术
  • 1篇全身
  • 1篇全身化疗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马文芳
  • 3篇颜建华
  • 2篇吴培培
  • 2篇高韶晖
  • 2篇黄筱敏
  • 2篇朱丽娟
  • 1篇卢敏
  • 1篇叶慧菁
  • 1篇杨华胜
  • 1篇杜毅
  • 1篇罗鑫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眼眶骨折伴斜视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 分析眼眶骨折伴斜视患者的斜视性质、眼眶骨折修复的手术时机和术后斜视的变化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治的眼眶骨折患者.常规作眼眶CT检查、被动转动试验、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查、复像试验,观察眼眶骨折修复前后眼位和眼球运动情况等.结果 共87例90只眼,男性66例,女性21例;年龄3~68岁(平均30.6岁);右眶27例,左眶57例,双眶3例.36%的患者有视力受损.32%为眼眶爆裂性骨折,68%为复合性骨折;以内壁和下壁骨折多见.术前47%的患者有斜视,其中麻痹性41.5%,限制性58.5%;眼眶骨折修复后:35例术前有斜视者(平均随访1年),28.6%斜视消失;17.1%正前方和下方功能位置无斜视,37.1%斜视部分好转或不变;17.1%斜视加莺;1例术前无斜视,术后出现医源性斜视.结论 眼眶骨折伤后患眼斜视的性质包括麻痹性和限制性,骨折修复手术时机存在争论,以下情形需要尽快手术:(1)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眼外肌断裂;(2)CT扣描和被动转动试验均示有明确的眼外肌嵌顿,保守治疗二周无好转;(3)外壁和上壁的Blow-in骨折.眼眶骨折修复术后其斜视既可消失也可不变或加重;医源性斜视要尽量避免.
颜建华马文芳黄筱敏朱丽娟高韶晖吴培培
关键词:眼眶骨折限制性斜视麻痹性影像诊断
全身化疗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眶侵犯
2012年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联合局部化疗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眶侵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2月到2011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断的17例17只眼影像学显示明显Rb眼眶侵犯患者,接受CEV方案(卡铂、依托泊甙和长春新碱)全身化疗联合卡铂眶周注射治疗。其中12例(原发眼眶侵犯9例,继发眼眶侵犯3例)诊断后立即联合化疗;其余5例(原发眼眶视神经侵犯)先行眼球摘除术再用联合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对术前化疗有明显反应。9例原发眼眶侵犯的患者中,8例在联合化疗后3个疗程行眼球摘除术,7例术后病理回报肿瘤坏死或限于球内,1例回报视神经断端肿瘤浸润;另1例仅联合化疗后6个月复发视神经侵犯,行眼球摘除术病理显示视神经断端肿瘤浸润。3例继发眼眶侵犯的患者对联合化疗有完全反应。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7~23个月)。7例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死亡。13个月的生存率为48.5%。结论采用全身化疗联合眼局部化疗对眼眶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有效的,有可能替代眶内容剜除术和眼外放疗。
罗鑫杜毅叶慧菁马文芳杨华胜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全身化疗局部化疗
眼眶囊性病变134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描述眼眶囊性病变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诊治的眼眶囊性病变134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等.结果 134例眼眶囊性病变中,男性68例;女性66例,右眶63例;左眶71例;年龄6个月至84岁,平均42岁.最常见症状为肿块、眼球突出和复视等.超声波检查示肿物多呈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CT示囊肿内密度较均匀,CT值-198Hu~77.5Hu,增强扫描示囊壁增强,而囊内容物不被强化.MRI检查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全部病例经手术完整切除或部分切除等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眼眶皮样囊肿46例,表皮样囊肿58例,黏液囊肿11例,单纯性眼眶血肿12例,眼眶脓肿3例,寄生虫性囊肿2例,泪腺起源的单纯性上皮细胞囊肿及先天性囊性眼各1例.术后随访3月至8年,平均2.10年,治愈率98.50%,复发率1.50%.结论 眼眶囊性病变的诊断应综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准确的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好.
吴培培颜建华马文芳
关键词:眼眶囊肿
下直肌后退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下直肌后退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和效果等。方法回顾分析诊治的39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需作下直肌后退术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8.0—66.0岁(平均49.9岁)。手术方式包括下直肌后退术31例;下直肌断腱术l例:下直肌后退+上直肌缩短3例;下直肌后退+内直肌后退2例:右眼下直肌后退+左眼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1例;左眼下直肌后退+右眼上直肌后退下直肌缩短1例。术后平均随访1.4年。结果术后25例正位,复视消失;欠矫5—15。10例,复视明显改善:过矫4例。20。以内的下斜视行下直肌后退术每1mm后退平均可矫止2.5°。大度数垂直斜(20°~〉45°),78.9%(15/19)行患眼下直肌后退术可矫正;21.0%(4/19)需行下直肌断腱术或加患眼上直肌缩短术。所有大度数垂直斜均需作眼球缝线固定术。结论下直肌后退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的限制性下斜视效果满意,文中对手术时机、手术特点、手术方式与手术注意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卢敏马文芳颜建华黄筱敏朱丽娟高韶晖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斜视下直肌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