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忠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食管
  • 5篇手术
  • 4篇先天
  • 3篇心脏
  • 3篇室间隔
  • 3篇室间隔缺损
  • 3篇缺损
  • 3篇先天畸形
  • 3篇畸形
  • 3篇间隔缺损
  • 2篇动脉
  • 2篇胸前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食管闭锁
  • 2篇食管狭窄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机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杨玉忠
  • 12篇莫绪明
  • 9篇彭卫
  • 8篇戚继荣
  • 7篇王智琪
  • 7篇郁迪
  • 6篇庄著伦
  • 5篇武开宏
  • 5篇张玉喜
  • 4篇孙剑
  • 4篇陈涌
  • 3篇钱波
  • 2篇笪敏
  • 2篇左维嵩
  • 1篇李梅
  • 1篇仇忆楠
  • 1篇彭明琦
  • 1篇束亚琴
  • 1篇曾骐
  • 1篇浦凯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胸心外科收治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2~97(17±4.17)个月。依据解剖分型标准,Ⅰ型46例,Ⅱ型7例,Ⅲ型4例。采用腹部五孔法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呕吐、反酸、腹胀、便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57例患儿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时间93~176(129±33)min,术中出血量8~15 mL,患儿住院时间9~14(11±2.3)d。手术后出现严重腹胀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复发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后痊愈。患儿贫血、上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54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8年,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患儿体重增加,术前消化道症状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手术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的微创手术方法。
庄著伦莫绪明孙剑彭卫戚继荣张玉喜武开宏钱波郁迪杨玉忠陈涌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
五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2023年
目的:总结5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本中心共完成心脏移植手术5例,受者年龄(100.60±55.49)个月,体重(30.60±14.43) kg。术前诊断扩张型心肌病1例,伴有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心功能Ⅳ级;肥厚型心肌病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例,外院3次主动脉瓣膜手术均失败,需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心肌致密化不全2例。5例患儿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双腔静脉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08.80±30.9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8.80±12.38) min,供心冷缺血时间(431.00±84.60) min。术后常规给予脏器功能支持,抗排异治疗以及预防感染。结果:5例患儿围术期全部存活,随访5~22个月,均心功能良好,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糖、血脂正常,未发现免疫抑制剂相关并发症。结论:心脏移植手术操作复杂、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护理人员需掌握心脏移植护理要点及难点,严密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方可保障心脏移植患儿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
徐邦红李明兄史爱国杨玉忠李梅彭明琦莫绪明
关键词:心脏移植儿童围术期护理
16例婴幼儿先心术后紧急床边开胸的配合及术后监护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小儿心脏外科手术越来越趋向低龄、复杂、重症化。及早手术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存率,但随着手术病种复杂性增加,使得术后ICU监护难度加大,可出现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1]。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马方艳浦凯仇忆楠杨玉忠
关键词:心脏手术手术配合术后监护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93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年龄大于6个月、体重小于35 kg者被纳入右腋下切口组(487例),其余患儿被纳入正中切口组(450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不张、膈膨升、乳糜胸、鸡胸的发生率。结果右腋下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的手术时间〔(151.1±9.1)min比(151.4±11.3)min〕、体外循环时间〔(55.4±2.0)min比(55.4±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0±1.7)min比(30.2±1.7)min〕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90.5±6.6)mL比(106.8±15.6)mL〕、术后胸腔引流量〔(95.1±12.0)mL比(172.7±15.3)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4±0.9)h比(11.6±1.4)h〕、术后监护时间〔(33.7±5.6)h比(42.4±9.6)h〕、术后住院时间〔(9.1±1.1)d比(11.1±1.2)d〕相比,右腋下切口组均优于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不张(7/487比3/450)、膈膨升(4/487比0/450)、乳糜胸(0/487比3/45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胸发生率(0/487比8/450)比较,正中切口组高于右腋下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相比,右腋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具有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陈涌莫绪明陈润森戚继荣彭卫武开宏孙剑郁迪张玉喜王智琪杨玉忠庄著伦笪敏扈元利钱波
关键词:先天畸形
覆膜支架在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中行覆膜支架治疗7例的诊治经过。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 d至5个月,中位年龄35 d;体重1.6~4.8 kg,中位体重3.3 kg。7例患儿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口服美蓝检查明确诊断术后吻合口漏,行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漏口仍未愈合,方给予覆膜支架治疗。结果覆膜支架置入手术平均时间55 min。术后6例监护室滞留时间<24 h。除1例因其他合并症家属放弃治疗,其余6例术后早期即恢复经口进食。复查无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4周取出支架,复查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见漏口愈合良好。取支架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应用于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
王智琪戚继荣莫绪明范志宁王成帆彭卫杨玉忠张玉喜束亚琴
关键词:食管闭锁先天畸形覆膜支架胃镜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4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97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36例,年龄2 d~3岁[(3.1±7.2)个月];左侧51例,右侧46例。所有患儿均在胸腔镜下行膈疝修补术,术中观察疝内容物有无坏死、穿孔、损伤等情况,记录胸腔镜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感染、膈膨升、乳糜胸、气胸、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膈疝复发情况。结果97例患儿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术中见疝囊内容物多为脾脏、胃、大网膜、结肠、小肠等,无肠穿孔坏死、肝脾出血等情况发生。手术时间75~150(90.5±12.1)min,手术出血量6~15(8.3±0.6)mL,术后胸腔引流量30~130(41.2±7.6)mL,引流管拔除时间3~10(6.1±1.3)d,手术后住院时间10~18(11.7±2.1)d。住院期间因缝线脱落导致复发2例,再次行胸腔镜手术治愈;1例患儿术后第1天因左肺严重发育不良死亡。术后9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9.2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乳糜胸、呼吸道感染、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膈疝具有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短期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庄著伦莫绪明孙剑戚继荣彭卫武开宏郁迪杨玉忠丁培成
关键词:胸腔镜婴幼儿
儿童食管狭窄治疗面临的挑战
2023年
食管狭窄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食管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食管狭窄和后天性食管狭窄,后者主要包括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腐蚀性食管狭窄等[1,2]。临床上可出现吞咽困难、体重减轻、营养失衡和误吸引起肺炎等风险,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食管狭窄的治疗需要被重视,目前食管狭窄首选的治疗方式是球囊扩张术,此外还有支架置入术、食管黏膜下注射药物、食管重建术等。狭窄复发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发生率约为10%[3]。食管狭窄的复发将加重医疗经济负担,反复的内镜下治疗也会加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4]。自1983年开始,应用金属支架治疗开创了食管狭窄的治疗新局面,但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如胸痛、呕吐、肉芽组织增生、再狭窄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儿童食管狭窄中的应用。本文就外科医生对球囊扩张的困惑、食管支架的使用及材料选择、外科技术面临的困惑等进行探讨。
莫绪明杨玉忠曾骐
关键词:食管狭窄食管疾病吞咽困难肉芽组织增生支架置入术食管支架
全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32例
2023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经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2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7例,中位年龄2岁4个月(6个月至13岁2个月),中位体重18.5 kg(9.1~42.3 kg)。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残余分流、导管再通、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气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1.2 min(45~9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1 mL(5~26 mL),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8 h(2~4 h),平均胸腔引流量29.6 mL(19~60 mL),留置胸腔引流管平均时间1.8 d(1~4 d),平均住院时间4.9 d(4~7 d)。术后2例(2/32,6.3%)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症状,门诊随访1~6个月后症状较前改善。所有患儿随访1个月至3年,无一例出现胸腔积液及导管再通。结论全胸腔镜下PDA结扎术具有切口美观、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润森莫绪明戚继荣彭卫武开宏孙剑郁迪张玉喜王智琪杨玉忠庄著伦笪敏扈元利钱波陈涌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畸形
经皮胸前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残余漏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通过经皮胸前穿刺技术治疗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患儿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5年3月,4例患儿接受了经皮胸前穿刺室间隔缺损(VSD)残余漏封堵术.男2例,女2例;年龄4岁9个月至11岁7个月;体质量18~44 kg;分别为婴儿期接受VSD修补术后4年、法洛四联症术后3年、主动脉弓缩窄合并VSD术后3年以及VSD术后1年,残余漏大小在4.8~6.8 mm,分别位于膜部、嵴内或干下.患儿均于胸前区左侧第4或5肋间穿刺进入右心室,导丝通过残余漏口入左心室,在导引钢丝引导下,经输送鞘管置入封堵伞.结果 4例置入封堵器均成功,共置入4枚,等边伞和偏心伞各2枚,大小7~9 mm.患儿术中、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残余分流消失,各瓣膜均无新的反流,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患儿术后随访1年余,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经皮胸前穿刺行VSD残余漏封堵可行,最适用于需再次手术患儿.
莫绪明戚继荣彭卫庄著伦王智琪杨玉忠冯宇郁迪左维嵩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封堵
经皮胸前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观察经皮胸前穿刺技术对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近期效果,进一步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5年3月,22例患儿接受经皮胸前穿刺VSD及VSD残余漏封堵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岁6个月~11岁7个月,体质量13.5~44.0 kg.6例为术后残余漏,残余漏大小4.8~7.0 mm,分别位于膜部、嵴内或双干下;余16例为单纯VSD,缺损大小3.5~5.1 mm.患儿均于胸骨左侧第3或4肋间穿刺进入右心室,21例导丝顺利通过VSD入左心室,在导引钢丝引导下,经输送鞘管分别置入5~10 mm VSD封堵伞各1枚;1例穿刺点选择不当,术中改经胸小切口封堵.结果 21例患儿置入21枚封堵器,等边伞18枚,偏心伞3枚,大小5~10 mm.患儿术中、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残余分流消失,各瓣膜均未出现新的反流,无手术死亡及意外并发症.术后4例超声心动图见心包腔内心底部5~7 mm积液,观察后无加重,未予以处理.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年余,心功能良好.结论 经皮胸前穿刺行VSD或VSD残余漏封堵可行最适用于需再次手术患者及单纯VSD患者,近期效果良好.
莫绪明戚继荣彭卫武开宏庄著伦王智琪杨玉忠冯宇郁迪左维嵩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残余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