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
- 作品数:44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NLRP3炎性小体在PM2.5及其组分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M2.5及其组分暴露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升高有关。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定居的免疫细胞,其活化可引起炎症反应。NLRP3炎性小体是体内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机制之一。NLRP3炎性...
- 崔健李晓燕张馨玮陈瑞李晓波
- 关键词:神经毒性
- 微囊藻毒素-LR所致神经小胶质细胞BV-2的炎性反应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对BV-2细胞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培养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MC-LR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奠定基础。方法:用MC-LR刺激BV-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MC-LR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BV-2细胞中NO的表达量;NOS分型法检测NOS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产生情况。结果:MC-LR染毒24h后,染毒浓度在0~128μg/L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活性呈下降趋势(r=-0.609,P〈0.05),其半数有效浓度(EC)为22.49 50μg/L。当染毒浓度≥5.0μg/L时,细胞分泌的IL-6和NOS的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g/L染毒后TNF-α和NO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LR诱导BV-2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NO、NOS、IL-6及TNF-α,引起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
- 张敏辉周珏刘冉李晓波梁戈玉李云晖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神经炎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银染增强的纳米金探针技术检测微量核酸被引量:20
- 2006年
- 利用银染增强的纳米金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核酸定量方法.该方法基于纳米金与烷巯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分子共价键合作用,将纳米微粒报告基团标记在与靶核酸一端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上,同时生物素化修饰另一端互补序列.靶核酸与两段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后,借亲和素固定在酶标板孔内,通过纳米金催化的银染放大效应产生高灵敏的识别信号,适时记录其吸光度值从而实现核酸分子的定量.该检测方法检测单链核酸分子的灵敏度达0.1fmol/L,双链分子为10fmol/L.
- 赵立凡李柏生黑笑涵李晓波李媛媛徐顺清
- 关键词:纳米金核酸检测
-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致肺气肿的分子机制研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世界范围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气肿和气道重塑[2].吸烟是 COPD 最主要的诱因,但研...
- 孙浩李晓波陆润泽孟庆涛吴申申陈瑞
-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致肺气肿的分子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世界范围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气肿和气道重塑。吸烟是COPD 最主要的诱因,但研究...
- 孙浩孟庆涛吴申申李晓波陈瑞
- 关键词:COPD细颗粒物
- ino1反义寡核苷酸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作用
- 2007年
- 目的选取合适的靶点,探讨利用反义技术抑制结核杆菌的新方法。方法选取分枝杆菌ino1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3段反义寡核苷酸,将不同浓度的反义寡核苷酸加入细菌的培养液中,观察ino1的mRNA表达情况,结核杆菌分枝硫醇的水平以及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当反义寡核苷酸的浓度达到20μmol/L时,可以特异性地抑制ino1的表达,此浓度水平时ino1 mRNA的量和对照组的比值为0.67,40μmol/L时的比值则为0.45。分枝硫醇的合成以及分枝杆菌的生长也相应地受到抑制。反义寡核苷酸的浓度为20μmol/L时,分枝杆菌浓度的对数值下降1.3,40μmol/L时下降1.7。结论利用反义技术抑制分枝杆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ino1可以作为反义寡核苷酸的靶基因。
- 陈志飞李媛媛李晓波张红菱黄蔷徐顺清
-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结核杆菌肌醇
- miR-297激活Notch通路促进纳米氧化铝诱导肺部炎症的机制研究
- 背景: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铝(Aluminum oxide nanoparticles,Al2O3 NPs)吸入暴露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炎症,但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microRNA(miRNA)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在炎...
- 恽俊张馨玮李彬李晓波陈瑞
- 关键词:炎症NOTCH
- 壳聚糖GFP质粒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做报告基因,制备壳聚糖GFP质粒纳米粒,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和肺癌细胞A549,定性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壳聚糖GFP质粒纳米粒能转染两种细胞并在表达GFP,但两种细胞的转染效率不同,且该纳米粒能抑制两种细胞生长。
- 张红菱陈劲李媛媛孙纳李晓波徐顺清
- 关键词: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转染细胞活力
- 微囊藻毒素-LR对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MC-LR)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C-LR对PC12细胞进行染毒,以MTT法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初步判断MC-LR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MC-LR染毒12、24、48 h,对PC1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是89.06、47.24、33.13μg/L。MC-LR染毒24h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当染毒浓度大于等于10μg/L时,细胞中生成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和SOD具有一致性。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MC-LR可以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引起细胞膜损伤,并发生氧化损伤作用。
- 周珏刘冉李晓波杨菲飞李云晖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神经毒性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
- 南京社区妇女乳腺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妇女乳腺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乳腺癌筛查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418名≥40岁社区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乳腺癌筛查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乳腺癌筛查知识总知晓率为32.8%,主要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和职业(P<0.05);乳腺钼钯筛查信念得分为(31.94±4.17)分,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曾经做过乳腺自我检查和乳腺临床检查的妇女分别占57.1%和82.3%,其中在最近1年内做过的分别占47.0%和45.7%,年龄和职业是影响自我检查行为的因素(P<0.05);有12.2%的女性曾经接受过乳腺钼钯检查,文化程度是实施乳腺钼钯检查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南京市社区妇女乳腺癌筛查知识较为缺乏,筛查率有待提高,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
- 王彤彤尹立红Grace X.MA李晓波刘冉杨淼李云晖
- 关键词:乳腺癌知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