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薇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反应蛋白与血清乳酸判断老年患者危重急腹症感染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评估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乳酸(LAC)判断老年危重急腹症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92例危重急腹症感染老年手术患者(试验组),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性休克组;另选取92名健康老年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与LAC水平,并对比LAC水平和CRP水平与预后良好及不良患者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SR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CRP和LA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组间两两比较,LAC水平随着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均P<0.05),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预后不良组血清CRP和LAC浓度明显比预后良好组高(P<0.05)。结论老年危重急腹症感染患者血清CRP与LAC对感染预后的预测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CRP水平对急腹症感染早期(6h)轻度时有较好的预测性,而LAC对急腹症感染程度较严重时有较好的预测性。
- 黄洋峰蒋薇曾杰
- 关键词:急腹症C反应蛋白质血清乳酸预后
- 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肢体软组织肿胀时机的选择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短程治疗创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时机。方法将90例创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理疗,实验组在理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将两组按照创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再分为3组(〈8 h组、8~24 h组、〉24 h组);按照创伤后肿胀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于治疗后第3 d,观察比较各组肢体软组织肿胀情况。结果治疗后3 d,实验组的中度及重度肿胀组患肢周径差大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治疗起始时间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的8~24 h组和〉24 h组肢体周径差大于对照组(P〈0.05);〈8 h组与对照组患肢周径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短程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效果优于单纯物理治疗,尤其对中度及重度肢体肿胀的消肿作用较为明显。对就诊时间在伤后8 h甚至24 h以上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低于受伤后早期治疗的患者,此时更应该积极采用药物干预。
- 黄洋峰蒋薇
- 关键词:甘露醇地塞米松肢体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