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HIF-1α信号在大鼠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选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4周组、8周组、12周组及16周组),每组8只。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取血及肝组织,进行血脂、肝功能指标、空腹血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α(PPARα)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mRNA转录水平,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模型组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高脂饮食第12周、16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显著下降(P〈0.05)。在高脂饮食8周后,HIF-1α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高脂饮食4周后,PPARα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F-κB表达随着高脂饮食的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P〈0.05)。HIF-1α mRNA表达与PPARα具有相关性(r=0.82, P〈0.05),与NF-κB亦具有相关性(r=0.67,P〈0.05),PPARα mRNA与NF-κB具有相关性(r=0.78, P〈0.05)。结论 HIF-1α信号可能通过PPARα/NF-κB途径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
- 沈卫东陈海姣许庆华张伟刘鹏飞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缺氧诱导因子-1Α
- 初发炎症性肠病190例临床特征及分型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发炎症性肠病临床及内镜下特征及分型。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初发、并随访1年进一步确诊的炎症性肠病(IBD)1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发IBD患者190例中溃疡性结肠炎(UC)129例,克罗恩病(CD)61例。其中2015年为53例(UC 40例,CD 13例)、2016年为64例(UC44例,CD 20例)、2017年为73例(UC 45例,CD 28例)。UC患者129例中直肠炎(E1)21例(16.3%),左半结肠炎(E2)63例(48.8%),广泛结肠炎(E3)45例(34.9%)。CD患者61例根据蒙特利尔分型,其中累及部位为回肠末端型(L1)9例,结肠型(L2)18例,回结肠型(L3)34例;疾病行为是非狭窄非穿透型34例,狭窄型18例,穿透型9例。结论:3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数量特别是CD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UC以左半结肠炎(E2)最常见,CD病变部位以回结肠型最常见。
- 许庆华宋凯晴徐依人沈秀云刘鹏飞沈卫东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一种简易牵引装置在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含视频)
- 2024年
- 评估在结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金属夹联合丝线和橡皮圈作为简易内牵引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进行ESD治疗的56例早期结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软件随机分配,分为常规ESD治疗的对照组(n=28)和金属夹联合丝线及橡皮圈牵引的牵引组(n=28)。对两组患者的ESD手术总时间、黏膜剥离时间、黏膜下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病灶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牵引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短[(74.64±33.25)min比(117.18±35.75)min,t=4.61,P<0.001];牵引组黏膜剥离时间较对照组短[(51.61±24.87)min比(99.11±32.73)min,t=6.11,P<0.001];牵引组黏膜下注射次数较对照组少[(1.68±1.16)次比(4.96±1.41)次,t=9.57,P<0.001];两组患者在手术面积和完整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金属夹联合丝线及橡皮圈的作为牵引辅助装置,可以降低结肠ESD的技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 王文平冷霞仓慧刘华敏刘鹏飞孙岳军王芳军
- 关键词:结肠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金属夹
- 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引唑靶向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进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引唑(YC-1)靶向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进程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后干预组每2周给予腹腔内注射YC-1(剂量为2mg/kg),观察时间点分别为4周、8周、12周、16周。干预结束后取血及肝组织,进行血脂、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仅及核因子-κB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在连续给药12周后,大鼠血清ALT、AST、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在连续YC-1注射8周后,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减轻(P〈0.05),炎症程度也明显好转(P〈0.05),在连续YC-1注射12周后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也显著下降(尸〈0.05);在连续给药12周及16周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而核因子-κB的mRNA表达则显著下降。缺氧诱导因子-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核因子-κB在各组不同时期脂肪肝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与mRNA表达结果类似。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各时间点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能明显延缓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进程,并改善脂质代谢,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影响。
- 沈卫东张伟许庆华刘鹏飞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非酒精性
- 空泡型质子泵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胃癌中表达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s)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ATPases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V-ATPases表达胃癌组织45例中阳性34例(75.5%),癌旁组织阳性13例(2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表达胃癌组织阳性35例(77.8%),癌旁组织阳性15例(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V-ATPases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V-ATPases与TGF-β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V-ATPases与TGF-β1可能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检测V-ATPases与TGF-β1对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 沈卫东刘鹏飞刘兵团许庆华张伟项斌
- 关键词:胃癌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法
- 克罗恩病合并门静脉炎一例
- 2018年
- 患者男性,22岁,因“发热伴腹痛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6℃,伴脐周及右下腹腹痛,无黑便、便血、呕血等,入院前24 h无肛门排气排便.否认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史,否认饮酒.既往有外院诊断克罗恩病病史8个月,给予口服药物美沙拉嗪(3 g/d);6个月后,加用口服泼尼松(30 mg/d)2个月.
- 邵国益宋凯晴刘鹏飞陈则君仲芹芹胡根沈卫东
- 关键词:外院泼尼松非甾体入院
- 联合检测血清TAT-2、PG、GP73在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胃蛋白酶原(PG)和高尔基体蛋白(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65例胃部不适患者根据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胃癌前病变组49例,早期胃癌组36例,进展期胃癌组80例,另选90例活检为正常胃黏膜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检测血清TAT-2、PG和GP73水平,运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评价对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血清TAT-2、GP73水平较高,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PGⅠ、PGR(PGⅠ/PGⅡ)较高,进展期胃癌组较低(P<0.05),PG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T-2、PGⅠ、PGR和GP73单独和联合诊断胃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676、0.810、0.824和0.925,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43、0.36、0.62、0.65和0.67;四项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0.730、0.857、0.908和0.950,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32、0.41、0.69、0.74和0.78;四项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694、0.900、0.911和0.976,最大Youden指数分别为0.42、0.40、0.68、0.70和0.86,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检测。结论:TAT-2、PGⅠ、PGR和GP73单独检测对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和胃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仓慧宋凯晴高昳王芳军夏挺松沈卫东刘鹏飞
-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高尔基体蛋白73
- 巴佛洛霉素A1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中VEGF-C的表达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巴佛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巴佛洛霉素A1(10 nmol/mL)处理SGC-7901细胞后,检测液泡-ATP酶(vacular-ATPases,V-ATPases)活性及培养液pH值,并分别用CCK-8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SGC-7901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细胞中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收集巴佛洛霉素A1处理后SGC-7901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观察血管成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巴佛洛霉素A1处理后,SGC-7901细胞的V-ATPase活性受到抑制(P<0.05),细胞外培养液的pH值升高(P<0.0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被抑制(P值均<0.05),分泌到细胞外的VEGF-C蛋白明显减少(P<0.05),细胞中VEGF-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HUVECs的成管能力减弱(P<0.05)。结论:巴佛洛霉素A1能够通过抑制V-ATPase的活性来调控胃癌SGC-7901细胞外的酸性微环境,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VEGF-C的表达、分泌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 陈海姣吴淼淼刘鹏飞张婷朱琳江柯炜沈卫东
-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ATP6V1A在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空泡型质子泵的A亚基(ATP6V1A)在食管慢性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食管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学诊断为慢性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病理蜡块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TP6V1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ATP6V1A在食管慢性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6V1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ATP6V1A在食管癌的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 邹陈蔚张季吴淼淼高昳陈海姣刘鹏飞沈卫东
- 关键词:食管癌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
- 带鱼钩样装置的牵引金属夹在内镜切除术后胃部创面缝合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胃部病变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鱼钩金属夹缝合组(A组),均应用带鱼钩样装置的牵引金属夹缝合术后创面;同时分析由同一手术医生操作、相似部位、类似大小创面且采用“荷包缝合法”缝合创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缝合率、并发症、缝合所需时间和金属夹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A组缝合时间短于B组[(7.83±2.41)比(11.00±3.31)min,P=0.002]。A组所用金属夹平均7.17枚,B组平均7.0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鱼钩装置的牵引金属夹设计新颖,操作简便,对内镜切除术后创面有较好的缝合效果,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王芳军冷霞高昳沈秀云王文平刘华敏刘鹏飞
- 关键词:胃肠内窥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荷包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