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昌

作品数:43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军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虫病
  • 10篇免疫
  • 7篇贝斯
  • 6篇隐孢子虫
  • 6篇孢子虫
  • 6篇吉氏巴贝斯虫
  • 6篇棘球蚴
  • 5篇细胞系
  • 5篇细粒棘球蚴
  • 5篇免疫细胞
  • 4篇隐孢子虫病
  • 4篇犬病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孢子虫病
  • 4篇寄生虫
  • 3篇寄生
  • 2篇人源
  • 2篇兽药

机构

  • 29篇解放军农牧大...
  • 13篇兰州军区乌鲁...
  • 5篇新疆畜牧科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北里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军需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兽医药品...
  • 1篇新疆军区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40篇李德昌
  • 15篇陆家海
  • 10篇陈启军
  • 10篇郭固
  • 8篇张西臣
  • 7篇尹继刚
  • 7篇杨举
  • 5篇李建华
  • 5篇郭中敏
  • 5篇冯德元
  • 5篇程维兴
  • 4篇张守竹
  • 3篇卢开柏
  • 3篇余新炳
  • 3篇胡边
  • 2篇周昌芳
  • 2篇郭中敏
  • 2篇戴国华
  • 2篇吴红玉
  • 2篇韩红伟

传媒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6篇黑龙江畜牧兽...
  • 5篇中国兽医寄生...
  • 3篇中国兽医科技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兽药杂志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吉林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7篇1998
  • 2篇1997
  • 7篇1996
  • 5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6/36细胞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后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本研究在C6 36细胞感染登革Ⅱ型病毒 2 4h后 ,用DDRT PCR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中 2条表达有变化的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 ,1条为感染后表达量增加的基因片段 ,1条为感染后表达量减少的基因片段 ,通过GenBank查询尚未发现同源序列。这一发现对于阐明登革病毒和其宿主细胞之间的关系 ,探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机制有积极的意义。
杨发青赵彤言李德昌董言德陆宝麟
关键词:登革病毒C6/36细胞DDRT-PCR基因表达
隐孢子虫卵囊部分特性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试验对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卵囊、鼠隐孢子虫卵囊(C.muris)以及新发现的隐孢子虫亚型卵囊的抗酸染色特性进行了观察,发现只有小球隐孢子虫卵囊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同时,利用抗小球隐孢子虫卵囊壁的3C3株单抗腹水对3种类型的卵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三种卵囊存在相同抗原,这就为以后隐孢子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张西臣杨举李德昌
关键词:隐孢子虫卵囊
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G-和C-带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陆家海冯德元郭中敏李德昌郭固
实验性牛卵形巴贝西虫病的研究
1991年
本实验以感染有卵形巴贝西虫(Babesia ovata)的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幼蜱、叮咬感染实验除脾牛。结果,幼蜱叮咬后第6天,牛未梢血红细胞内首次观察到了卵形巴贝西虫裂殖子,第12天感染率出现高峰为9.05%,随后即下降,第15天虫体从未梢血中消失。实验感染牛主要临床表现为稽留高热,呼吸急促,血尿,可视粘膜苍白黄染,高度贫血。血液学检查Hb降至380/L,PCV降至10%,红细胞降至1.80×10^(12)/L。
王省良李德昌阎仲堂樋口诚一
关键词:寄生虫病
实验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以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虫血经肌注接种除脾犬,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及血液学等进行观察,结果实验感染犬于接种后第4天在末梢血涂片中观察到吉氏巴贝斯虫滋养体,染虫率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第21天为40%,红细胞可降至110万/mm^3,血红蛋白降至2.1g/100ml,白细胞可升至23200个/mm^3。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渐进性贫血消瘦,轻度黄疸,慢性病程,实验犬于接种后第23天自然死亡,死后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肝显著肿大。
王省良阎仲堂李德昌韩红伟吴红玉周昌芳
关键词:犬病
巴贝斯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5年
巴贝斯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陈启军,李德昌(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巴贝斯虫(Babesia)是一类寄生于各种动物的蝉传血液原虫,共有90多种,对各种家畜和人危害严重。多年来,为了控制巴贝斯虫的危害,世界各国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在免疫预...
陈启军李德昌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动物
双抗夹心—ELISA诊断牛隐孢子虫病被引量:15
1999年
为了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牛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抗原的方法。采用抗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卵囊壁单克隆抗体,经对60头份牛粪便样本分别进行抗酸染色和双抗夹心—ELISA检测,结果抗酸染色法检出12头份有隐孢子虫卵囊,而ELISA除对抗酸染色阳性的12份粪样判为阳性外,还对抗酸染色阴性的4份粪样判为阳性,且不与牛球虫、牛结肠小袋纤毛虫发生类属反应。此外,本试验在稀释液中加入EDTA,并增加了反应温度,使得试验在抗体包被板并封闭后30min结束整个检测过程。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牛隐孢子虫病的方法。
尹继刚张西臣陈建宝李建华杨举田宗成李德昌
关键词:隐孢子虫病
酯酶同工酶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种属来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细胞的种属来源。方法 应用SDS凝胶电泳测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酯酶同工酶 (EST) ,并和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及包虫病人血清作比较。结果 细粒棘球蚴细胞系、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含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谱 ,在同一位点出现相同的一条酶带。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从包虫病人培育的 13G - 5细胞确系来源于E granulosus细胞。
陆家海许键郭中敏李德昌郭固
关键词:酯酶同工酶
寄生虫虫苗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1
2000年
目前,寄生虫虫苗可以分为5类,即弱毒活苗,排泄物—分泌物抗原苗,基因工程苗,化学合成苗及基因苗。本文对此5类虫苗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及种类与应用前景作了概述。
李德昌陈启军
关键词:免疫预防
吉氏巴贝斯虫cDNA探针的制备及杂交试验被引量:7
1995年
本实验将-6.6kb的吉氏巴贝斯虫cDNA片段以光照活化法标记光敏生物素,制备成光敏生物素探针。与吉氏巴贝斯虫基因组DNA、伊氏锥虫基因组DNA、大白细胞DNA的斑点杂交试验表明,该探针可与0.001ng以上量的吉氏巴贝斯虫DNA杂交,而不与任何浓度的伊氏锥虫DNA和犬DNA杂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陈启军李德昌闫仲堂
关键词:吉氏巴贝斯虫DNA探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