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健虹

作品数:35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基因
  • 7篇羊茅
  • 7篇高羊茅
  • 6篇亚细胞
  • 6篇亚细胞定位
  • 6篇玉米
  • 6篇细胞定位
  • 6篇胁迫
  • 6篇旱胁迫
  • 6篇干旱
  • 6篇干旱胁迫
  • 5篇促生
  • 5篇促生菌
  • 4篇代谢
  • 4篇蛋白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4篇抗旱
  • 4篇克隆
  • 4篇基因表达

机构

  • 34篇贵州省农业科...
  • 15篇贵州大学
  • 2篇贵州鼎芯农牧...
  • 1篇教育部
  • 1篇贵州金农富平...
  • 1篇贵州阳光草业...

作者

  • 34篇舒健虹
  • 29篇王小利
  • 6篇曾庆飞
  • 6篇吴佳海
  • 5篇马培杰
  • 5篇李小冬
  • 4篇陈锡
  • 3篇李世歌
  • 3篇蔡一鸣
  • 2篇赵德刚
  • 2篇陈锡
  • 2篇蔡璐
  • 2篇韦鑫
  • 1篇陈才俊
  • 1篇王普昶
  • 1篇曾庆飞

传媒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4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羊茅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高羊茅是我国重要的草坪草之一,虽抗旱性相对强,但干旱是主要制约其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为更好了解高羊茅抗旱机制,对高羊茅抗旱生理和分子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高羊茅耐旱分子机制研究前景。
陈锡陈莹刘晓霞舒健虹袁暘暘王小利
关键词:草坪草高羊茅抗旱分子机制
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胍基乙酸作为一种绿色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促进能量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动物营养学家关注。为胍基乙酸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胍基乙酸的代谢途径及在家禽、家畜及水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王子苑舒健虹袁暘暘王小利
关键词:肌酸能量代谢
高羊茅FaRVE8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生物钟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促进植物的生长,REVEILLE8(RVE8)是生物钟的重要基因。为探讨其分子机理,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高羊茅叶片FaRVE8基因,结果显示,FaRVE8全长为1881 bp,有12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1个氨基酸,同属于MYB样因子。遗传进化树表明其与禾本科植物二穗短柄草、节节麦、大麦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利用荧光定量分析高羊茅叶片中FaRVE8在不同光照处理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FaRVE8在不同光照处理下均有表达,且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亚细胞定位显示FaRVE8定位在细胞核中,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研究表明,FaRVE8在调节生物节律中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FaRVE8基因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罗维舒健虹刘晓霞王子苑牟琼王小利吴佳海
关键词:高羊茅基因克隆
高羊茅FaFT基因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FLOWERING LOCUS T(FT)对植物开花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索高羊茅FaF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前期高羊茅转录组中克隆得到FaFT基因。qRT-PCR分析表明FaFT基因在长日照、短日照、连续光照、连续黑暗、昼夜颠倒和长日照下不同发育阶段都保持一定的昼夜节律并受光周期的调控。亚细胞定位显示FaFT基因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核中;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出可能与FaFT互作的FD蛋白,并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方法进行验证FaFT与FD蛋白互作的真实性。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和功能补偿发现在长日照条件下FaFT基因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FT基因功能补偿后恢复拟南芥突变体开花表型,突变体植株本身没有开花现象。以上结果说明高羊茅FaF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得以成功验证。
罗维牟琼舒健虹吴佳海吴佳海
关键词:高羊茅生物功能
贵州岩溶山区野生天蓝苜蓿根瘤菌资源发掘、固氮特性及其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是一种广为分布的优良野生豆科饲草植物。为了发掘贵州岩溶山区天蓝苜蓿特定的根瘤菌资源,筛选获得固氮促生能力强、寄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抗逆天蓝苜蓿根瘤菌,从贵州省19个县(市)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天蓝苜蓿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69个根瘤菌保存菌株。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6属25种,其中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5.71%,为优势属,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meliloti)分布频率达到38.51%,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天蓝苜蓿根瘤菌28株,采用百脉根盆栽回接方法,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出优良促生固氮根瘤菌9株,其中5个菌株的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另外4株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为最优促生根瘤菌。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草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曾庆飞韦兴迪韦鑫欧二绫吉玉玉舒健虹龙忠富
关键词:天蓝苜蓿根瘤菌区系分析菌株筛选
全株构树青贮在务川黑牛日粮中饲用价值评价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全株构树青贮(whole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silage,WBPS)对务川黑牛的饲用价值,以期为构树饲料化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50头体重((108.06±14.51)kg)和年龄(约9月龄)相近的务川黑牛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头牛。按处理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一致,含不同比例WBPS的日粮(0%、17%、41%、66%和83%),试验期288 d。在试验开始、试验中期(第175天,第220天)和试验末期(第288天)分别测定各组采食量(DMI)、日增重(ADG)和料重比(DMI/ADG),试验末期测定体尺、瘤胃发酵参数和胴体品质。【结果】C组和D组的ADG分别在试验第0—175、175—220、220—288天和全期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DMI/ADG值较低(P<0.05),此外,日粮因子影响了各组参试牛的ADG时间梯度变化规律:随试验期延长,A组和B组的ADG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C组、D组和E组的ADG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组的体高和体斜长增量较高,其次为C组(P<0.05);A组和B组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其余各组,但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以D组最高,是A组的5.27倍;试验因子对务川黑牛屠宰率和净肉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增加日粮中WBPS的比例降低了胴体脂肪率和肌肉剪切力(P<0.05);对各处理组务川黑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结论】WBPS替代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务川黑牛日粮组成部分,具有提高务川黑牛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降低胴体脂肪率、改善肌肉脂肪酸组成的饲用价值。
陈光吉熊先勤何润霞田雄申应龙邹晓敏杨洪尚以顺赵明坤李小冬李世歌李世歌舒健虹
关键词:饲用价值
杂交构树青贮对务川白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构树青贮(Broussonetia papyrifera silage)对务川白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4月龄体重(12.40±2.00)kg的务川白山羊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山羊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山羊分别饲喂添加20%、50%、100%杂交构树青贮的日粮。试验期17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杂交构树青贮替代组山羊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0%和100%杂交构树青贮替代组山羊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20%和100%杂交构树青贮替代组山羊的瘤胃液乙酸产生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比例的杂交构树青贮可明显提高务川白山羊的生长性能,对血清指标无不良影响,但对瘤胃乙酸产量有负向调节作用,且适宜的替代比例为50%。
李世歌熊先勤陈光吉尚以顺李小冬田雄赵明坤舒健虹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
不同促生菌培养发酵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含量被引量:3
2020年
为复合促生菌肥研制提供参考,以前期筛选试验较优的2株溶磷菌(P1和P2)和2株固氮菌(C1和C2)为试材,对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菌+固氮菌组合的菌剂进行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均未分泌脱落酸(ABA),均分泌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P2+C1组合菌剂分泌的IAA和GA3极显著高于P2,分别较P2增加51329.51%和100.42%;P1+C2组合菌剂分泌的IAA和GA3较P1低24.81%和51.45%,且GA3含量差异显著;激素组合分泌的总量以P2+C1最多,为155.781μg/m L,P1+C2最少,为3.967μg/m L。所有组合的菌剂都分泌草酸、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P2+C1组合菌剂分泌的甲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丁酸含量都极显著高于P2,较P2分别增加40.93%、1051.89%、357747.29%和749.48%;P1+C2分泌的草酸、甲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均显著高于P1,较P1分别增加627.66%、89.30%、252.89%和37971.47%;总有机酸含量都大于单一菌剂的分泌量,且差异显著。P2+C1发酵液分泌的激素和有机酸最多,分别为155.781μg/mL和18318.38μg/mL,是最佳组合菌剂。
舒健虹王子苑刘晓霞李亚娇王小利
关键词:促生菌激素有机酸
低磷与干旱胁迫下百脉根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为了探究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在低磷和干旱胁迫下代谢物质的变化,本实验选择对照(CK)、低磷(LP)和干旱胁迫(PEG)三种处理下的百脉根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代谢组学对低磷和干旱胁迫下的百脉根进行代谢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样本共测到390种差异代谢产物,其中314种下调表达,76种上调表达,注释到70条代谢通路。低磷胁迫样本共检测到332种代谢产物发生变化,其中209种下调表达,123种上调表达,注释到58条代谢通路。干旱胁迫样本主要聚类为脂肪酰基、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类黄酮,富集程度最显著的途径为类固醇生物合成。低磷胁迫样本主要聚类为脂肪酰基、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氧化合物、类黄酮,富集程度最显著的途径为苯乙烯、二芳庚烷和姜酚的生物合成。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对百脉根组织部位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鉴定,探究在低磷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百脉根组织部位中的代谢物以及差异代谢物种类和含量,为以后百脉根非生物胁迫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李亚娇马培杰龙忠富舒健虹陈莹王小利
关键词:百脉根低磷干旱胁迫代谢组学
过表达FaSAMDC基因提高黑麦草属植物的抗旱性和耐热性被引量:4
2017年
主要探讨了在黑麦草属植物中导入高羊茅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FaSAMDC)对转基因植株抗旱耐热性的提高效果,为培育黑麦草抗旱耐热新品种提供种质新材料。选择黑麦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采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构建的过表达载体以及黑麦草胚性愈伤组织高频植株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将克隆自高羊茅的FaSAMDC基因转入贵州地区主栽品种多花黑麦草特高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的基因组内,经抗性筛选、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验证,获得45株特高与44株四季的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分别为2.93%和2.28%。抗旱耐热试验表明,在30℃高温和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特高转基因株系的根冠比比对照组培苗高出7.08%,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比对照高出13.12%,RWC降低幅度比对照少5.49个百分点;四季转基因株系的根冠比比对照组培苗高出6.54%,RWC比对照高出12.54%,RWC降低幅度比对照少6.50个百分点,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证明转入FaSAMDC基因的黑麦草阳性株系的抗旱耐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态与生长特征观测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组培苗相比,转基因株系的叶长、株高、主茎节数减小,叶宽、单株分蘖数增加,叶色变深,植株形状趋向于叶片丛生的紧凑型,推测导入的FaSAMDC基因参与了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等生理功能的调节。
曾庆飞韦鑫蔡一鸣舒健虹吴佳海王小利
关键词:黑麦草根癌农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