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蕊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前牙
  • 1篇牙龈
  • 1篇牙龈组织
  • 1篇异种
  • 1篇异种脱细胞
  • 1篇异种脱细胞真...
  • 1篇异种脱细胞真...
  • 1篇真皮
  • 1篇真皮基质
  • 1篇软组织
  • 1篇上前牙
  • 1篇上腭
  • 1篇前牙区
  • 1篇组织学
  • 1篇龈组织
  • 1篇脱细胞
  • 1篇脱细胞真皮
  • 1篇脱细胞真皮基...
  • 1篇位点
  • 1篇位点保存

机构

  • 3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3篇杨蕊
  • 2篇吴纪楠
  • 1篇陈俊兰
  • 1篇胡文
  • 1篇李建平
  • 1篇伍永昌
  • 1篇于婷婷
  • 1篇蒋颖

传媒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异种脱细胞修复膜引导角化牙龈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膜在引导角化牙龈组织生长的组织学表现。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2016年上前牙单牙缺失种植病例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3例为实验组:上前牙区拔除单颗患牙后,即刻植入Ankylos?种植体,在种植体与拔牙窝骨板之间植入人工骨替代材料后,无松解拔牙创周围软组织,在暴露创口覆盖两层与暴露创口外形一致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非吸收缝线褥式缝合固定,生物膜暴露在口腔环境;另3例为对照组:常规延期种植,上前牙单牙缺失,无组织引导生长,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0 d拆线。所有病例均4个月后在种植体平台环切取得软组织,常规组织学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实验组在引导生成的牙龈软组织切片显示新生软组织有类似角化牙龈的结构。但与对照组在组织学结构有差异。结论双层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可以引导角化牙龈生长。
胡文吴纪楠伍永昌陈俊兰杨蕊蒋颖于婷婷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增加上前牙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上前牙种植治疗潜入式愈合方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位点共37个,其二期修复时唇侧软组织局部凹陷,丰满度欠佳。剥离腭侧的上皮下结缔组织,翻转并置入唇侧黏骨膜下,同时取出覆盖螺丝更换为愈合基台或者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2~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修复后3个月测量唇侧牙龈厚度较二期手术之前的变化量,使用Furhauser评分评价修复后红色美学效果。结果软组织增量前唇侧颈部牙龈厚度为(1.36±0.11)mm,最终修复3个月唇侧牙龈厚度为(2.85±0.29)mm,较二期手术之前增加了(1.49±0.40)mm,牙龈厚度明显改善(P<0.05)。修复后3个月红色美学指数为(12.59±1.11)分,美学评分较高。龈乳头缺失位点为0,近中或者远中龈乳头不完整的位点有3例(8.1%,3/37),龈乳头完整为34例(91.9%,34/37)。龈缘线高度高于对侧同名牙2 mm的位点有1例(2.7%,1/37),高于对侧同名牙1~2 mm的有4例(10.8%,4/37),与对侧同名牙基本一致为32例(86.5%,32/37)。结论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能够改善患者上前牙种植修复中软组织凹陷情况,获得良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杨蕊
关键词:上前牙软组织
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前牙区拔牙后骨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前牙区拔牙后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前牙需要拔除患者61例(患牙61颗),根据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分为A组(n=16)、B组(n=10)、C组(n=12)、D组(n=13)与E组(n=10)。A组植入Bio-Oss Collagen联合Bio-Guide生物膜;B组植入Bio-Oss Collagen联合可吸收性明胶海绵;C组植入Bio-Oss Collagen联合自体软组织瓣;D组植入单纯Bio-Oss Collagen;E组自行愈合。比较五组术后6个月骨量、黏膜量、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骨吸收量、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拔牙位点高度和宽度及前牙美学区满意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B、C、D组牙槽骨高度与宽度变化均值、垂直向骨吸收量、牙槽嵴高度变化绝对值、拔牙位点唇腭侧高度及宽度变化值均低于E组,而新骨所占面积及黏膜面积变化、牙槽骨密度、牙槽嵴唇腭侧高度、根长50%与70%处牙槽嵴宽度、软组织色泽、软组织附着高度及咀嚼功能恢复满意率均高于E组(P<0.05)。A、B、C组中,骨高度与宽度变化均值均为A组C组>B组(P<0.05)。A、B、C组唇腭向骨吸收量、拔牙位点唇腭侧高度及宽度变化值均低于D组,且A组
许志杰杨蕊吴纪楠李建平
关键词:BIO-OSSCOLLAGE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