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亚男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腮腺
  • 3篇淋巴
  • 2篇CT
  • 2篇MRI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疗法
  • 1篇样癌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脑淋巴...
  • 1篇增生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 1篇腮腺基底细胞...
  • 1篇腮腺肿瘤
  • 1篇上皮

机构

  • 8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石亚男
  • 5篇王晓东
  • 5篇师达
  • 4篇黄雪莹
  • 3篇高文奇
  • 3篇张玉
  • 3篇王娅
  • 2篇王明磊
  • 2篇陈兵
  • 2篇杨旭娟
  • 1篇夏鹤春
  • 1篇郭艳红
  • 1篇夏新舍
  • 1篇郭玉林
  • 1篇万亚平
  • 1篇马辉

传媒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OLD—fMRI在脑胶质瘤术后IMRT中视觉功能区保护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评价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 (BOLD-fMRI)在枕叶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视觉功能区保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6年间枕叶区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病例28例。所有患者放疗前行定位CT、常规MRI及BOLD-fMRI检查,获得在3DT1解剖图像上显示的视皮质激活图,并以此为指导在定位CT图像上标记视皮质区,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和未考虑视觉功能区的常规放疗计划。通过比较PTV的CI、HI、Dmax、Dmean以及视皮质区所受Dmax、Dmean,评价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常规放疗计划及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在确保靶区有效治疗剂量及常规OAR剂量限制在安全可接受范围前提下,PTV的C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0.602)。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患侧视皮质Dmax、Dmean分别降低8.40%、9.25%,健侧13.26%、14.77%。结论 利用BOLD-fMRI指导制定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在保证靶区处方剂量前提下,相比常规放疗计划,降低了视觉功能区受量,进而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区保护。
高文奇赵超云王明磊夏新舍郭艳红石亚男黄雪莹马辉王晓东王晓东夏鹤春
关键词:脑胶质瘤调强放射疗法
ADC值在原发性脑淋巴瘤放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师达石亚男詹文华杨旭娟张攀李健徐梦莹陈兵
关键词:淋巴瘤表观扩散系数放疗
腮腺Mikulicz病CT及MRI表现(附8例报告)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腮腺Mikulicz病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Mikulicz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观察病灶的类型、形态、密度或信号、边界及强化表现。结果 6例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4例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型,病灶边界清楚,呈等、稍高密度,且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及钙化,增强扫描腮腺内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2例为弥漫浸润型,表现为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内多发粟粒样结节,其中1例病灶见"砂砾"样钙化,病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弥漫不均匀强化。2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腮腺内肿块,呈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内见散在点状囊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腮腺Mikulicz病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性,多发结节或肿块型需与腮腺常见肿瘤相鉴别,弥漫浸润型需与腮腺炎症鉴别。
石亚男黄雪莹师达高文奇张玉王娅王晓东
关键词:腮腺肿瘤MIKULICZ病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磁共振成像
胎儿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特征(附4例报告)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胎儿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特征。方法分析4例胎儿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 2例脑裂畸形的MRI表现为大脑半球的线样裂隙,周边衬以灰质结构。1例无脑回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平坦,正常脑沟和脑回缺如、消失。1例皮层下灰质异位合并无脑回畸形表现为位于侧脑室和大脑皮层之间的条带状类似皮层信号灶,其间可见正常脑白质结构,呈"双皮层"状,同时伴有无脑回畸形特点。结论胎儿神经元移行异常在MRI上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对于高度怀疑有此类疾病的胎儿,应尽早行MRI并积极随访。
师达石亚男杨旭娟蓝海菲万亚平张攀陈兵
关键词:神经元移行异常胎儿MRI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腮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CT、MRI图像特点,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ME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方式。结果 13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多肿瘤融合;CT显示密度不均;9例位于腮腺浅叶;12例病灶最大径<3cm;13例病灶形状尚规则;11例病灶边缘欠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CT增强扫描:13例病灶不均匀强化,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4例MRI病灶表现为等T1混杂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4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呈囊实性表现。结论 CT式MRI检查当腮腺内病灶呈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毛糙、周围组织受侵、早期明显强化或环形强化,可提示腮腺黏液样表皮癌,确诊仍需结合临床病理检查。
王娅黄雪莹王明磊石亚男张玉王晓东
关键词: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体层摄影技术CT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轻微型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在SWI的校正相位图上测量感兴趣区的校正相位(corrected phase,CP)值,分析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的脑铁分布情况,探讨SWI在M...
石亚男
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磁敏感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CT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腮腺BCA、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20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双期增强CT图像,观察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并比较平扫CT值及双期净强化值。结果腮腺BCA、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瘤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形态规则、边缘清晰。17例腮腺BCA患者中有12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有5例明显囊变坏死;20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中有6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三组患者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BCA患者的双期CT净强化值高于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瘤患者(P<0.05)。结论腮腺BCA有较独特的影像学表现,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石亚男师达高文奇张玉王娅黄雪莹王晓东
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双期增强CT
MRI误诊局灶型腮腺Castleman病一例
2017年
患者女,35岁,主诉右侧腮腺无痛性肿物3个月余。专科检查:右侧耳下区触及一大小约3.0cmx3.0cm类圆形肿物,质硬,无压痛,边界清,皮肤温度、皮肤色正常。颌面部MRI:右侧腮腺内可见一类圆形异常肿块影,呈均质稍短T1、长T2信号,T2压脂呈明显高信号,病变边缘光整,大小约2.8cmx1.9cm,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强化尚均勻,病灶上方可见粗大血管影。
师达石亚男王晓东陈兵
关键词:腮腺巨淋巴结增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