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君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民族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
  • 2篇心理
  • 1篇大学生孤独感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判断
  • 1篇道德心理
  • 1篇道德心理学
  • 1篇德教
  • 1篇心理距离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状态
  • 1篇学校归属感
  • 1篇瑶族文化
  • 1篇意图
  • 1篇意愿
  • 1篇院校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中介

机构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水利电力...
  • 1篇广西卫生职业...

作者

  • 5篇杨小君
  • 2篇唐彬彬
  • 1篇曾旭红

传媒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创新
  • 1篇大学教育
  • 1篇民族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瑶族文化研究:时空分布、热点趋势与未来进路——基于CSSCI数据库(1998—2022)的可视化分析
2023年
文章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5年里CSSCI数据库中瑶族文化研究的时空分布特点、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方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对瑶族文化研究关注度较高,逐步形成以民族类期刊为主的瑶族文化研究“期刊群”,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团队研究和具有较强中心性的研究主题,成果较为分散并且近几年产出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强多学科交叉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注重瑶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关注跨物种民族志研究,进一步丰富瑶族文化研究成果。
杨小君
关键词:瑶族文化民族文化文化研究可视化
大学生族际接触意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
2024年
对11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心理距离在族际接触意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间的中介作用,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族际接触意愿、心理距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距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证实,大学生积极的族际接触意愿可以直接促进形成更为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通过缩短心理距离间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杨小君唐彬彬李莹莹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距离
反事实思维对道德教育的作用——基于道德心理学的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道德教育是个人和社会走向文明的过程,其不仅是知识传送的手段,也是文化和价值观培育的延伸。在教育活动中,训练学生对不道德行为或事件进行反事实思考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策略,能诱发道德情绪,增强道德批判,并促进道德行为意向的产生。利用反事实思维进行道德教育,需关注性别差异,并可通过在课堂上善加操控心理模拟,把握授课材料道德性及时效性而得到实现,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
杨小君
关键词:反事实思维道德教育道德心理学
民族认同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2019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对民族认同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基于学校归属感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民族认同感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学校归属感在民族认同感影响孤独感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杨小君唐彬彬
关键词: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孤独感中介作用民族院校大学生
意图与道德判断的关系
2017年
意图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对人们的道德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违反情境时,无论是否存在意图信息,人们都会自发地进行意图推理,进而做出道德判断。此外,意图在不同的道德领域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并且对其状态的推理依靠特定的神经基础(如,RTPJ,MPFC)。在未来的道德判断研究中,应关注意图推理的文化差异、年龄发展特点以及阐明其心理机制。
杨小君曾旭红
关键词:道德判断意图心理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