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沙
- 作品数:50 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国西北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cox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西部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不同地理亚群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多样性进行探索。方法采用线粒体cox1基因完整序列对四川省西部藏区64份来源于不同生物宿主的多房棘球绦虫样本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同时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多房棘球绦虫的cox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不同地理来源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结果(1)64份样本共检出5个单倍型,均属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亚群。单倍型多样性与低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179±0.064和0.00013±0.00005。(2)搜索GenBank数据库,结合本研究中序列信息,共获得181条来源于四川、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的多房棘球绦虫cox1基因序列,获得45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图呈现星状排列,中央单倍型为四川、青海和新疆三地共有,其余单倍型为各地独有。构建的ML系统发育树分支与单倍型地理分布相对应,形成较为明显的地理结构。结论四川省西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样性较低,寄生于不同宿主的多房棘球绦虫间无明显遗传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变异特征的分析确证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 尚婧晔张光葭喻文杰何伟王奇廖沙黄燕王谦钟波
-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基因多态性线粒体基因
- 包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 近来,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针对包虫病开展了一系列的联合防控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包虫病的防控进程,提高了包虫病的防控效率,达到了包虫病防控的工作预期.本文对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常用的一些抗原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阐述了血...
- 黄燕尚婧晔陈凡何伟张光葭喻文杰王奇廖沙李汭芮王谦
- 关键词:包虫病血清学检测抗原特异性
- 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区家犬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区家犬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为当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4月在四川省甘孜州的道孚县,白玉县,德格县和石渠县四个棘球蚴病流行县的18个自然村养犬户院内收集新鲜家犬粪便,提取粪样DNA,通过PCR扩增核糖体的18SrRNA基因、线粒体的cox 1基因和nad 1基因进行虫种鉴定,产物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以鉴定虫种,统计家犬粪便的蠕虫检出率。结果本次调查采集家犬粪样道孚县48份,白玉县46份,德格县49份和石渠县47份,190份家犬粪便中有20份检出寄生虫DNA,寄生虫总检出率为10.53%。不同年龄段的犬只蠕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9,P<0.05),其中5~10岁的犬只蠕虫检出率最高,为10.87%(10/53)。虫种检出率为:狮弓蛔线虫4.74%(9/190),狭首钩刺线虫2.63%(5/190),Chronogaster typica和蛇形毛圆线虫检出率均为1.05%(2/190),Leidynema portentosae,四翼无刺线虫,Diplogasteroides luxuriosae和食道口线虫检出率均为0.53%(1/190)。190份家犬粪便均未检测出棘球绦虫DNA。虫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2,P<0.05)。其中同时检出2种蠕虫的占10%(2/20)。家犬粪便蠕虫检出率德格县为14.29%(7/49),石渠县检出率为12.77%(6/47),道孚县检出率为10.42%(5/48),白玉县检出率为4.35%(2/46)。不同采样点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3.851,P=0.415)。狭首钩刺线虫在四县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9,P<0.05),德格县的狭首钩刺线虫检出率最高,为8.16%(4/49)。结论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区家犬肠道内存在多种蠕虫感染,且部分地区检出率较高,棘球绦虫感染率为0,当地居民依旧存在一定的犬源性寄生线虫感染风险。
- 邓雪莹王旭蒉嫣韩帅张凯歌廖沙丹巴泽里官亚宜谢宜陈齐鲁伍卫平
- 关键词:家犬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一种野外犬科动物投食用药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犬科动物投食用药装置,属于动物投食技术领域。一种野外犬科动物投食用药装置,包括:投食盒、摄像头以及处理芯片;投食盒包括固定侧以及进食侧,进食侧设有进食槽,进食槽连接有诱食器,投食盒分别开设有储食腔...
- 王谦喻文杰王奇何伟张光葭廖沙杨柳姚人新黄燕李汭芮张仲双
- 文献传递
- 2007–2017年四川省新发棘球蚴病患者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索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时空分布特征,为棘球蚴病防控策略制定和重点区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绘制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空间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 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新发病例检出率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和北部,检出率较低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2010–2016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19、0.22、0.17、0.44、0.48、0.31和0.16,Z值均> 1.96,P值均<0.05,提示此期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呈聚集分布。局部Moran’s I分析显示,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高-高"聚集区域和"低-低"聚集区域均呈一定聚集趋势。结论 2007–2017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新发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且呈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分布,应继续加强石渠、色达、德格、甘孜县和白玉县等重点地区的棘球蚴病防控工作。
- 何伟廖沙王谦黄燕喻文杰张光葭王奇杨柳陈凡李汭芮钟波
- 关键词:棘球蚴病新发病例
- 不同时间段石渠县棘球蚴病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2000—2002年和2014—2017年分别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石渠县7、8个乡镇中的行政村进行调查,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辅以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棘球蚴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时间段内棘球蚴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分型等的构成特点。2000—2002和2014—2017年分别调查416例和2090例棘球蚴病患者。石渠县细粒棘球蚴病(C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51.9%(216/416)下降至2014—2017年的39.8%(832/2090),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48.1%(200/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57.4%(1200/2090)(P<0.05);CL、CE1、CE2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2.4%(10/416)、18.0%(75/416)、13.0%(54/416)分别下降至2014—2017年的0.7%(14/2090)、4.6%(96/2090)、6.0%(125/2090)(P<0.05),CE3、CE4、CE5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5.5%(23/416)、11.5%(48/416)、1.4%(6/416)分别上升至2014—2017年11.1%(232/2090)、14.1%(294/2090)、3.4%(71/2090)(P<0.05);AE钙化结节型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0.3%(43/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21.2%(444/2090)(P<0.05),AE液化空洞型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8.3%(76/416)下降至2014—2017年的13.6%(284/2090)(P<0.05),且病灶直径<5 cm的A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5.1%(63/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25.7%(523/2032)(P<0.05);CE患者比例,21~30岁年龄组2000—2002年(10.6%,44/416)高于2014—2017年(4.5%,92/2032)(P<0.05),41~50岁及≥61岁年龄组2000—2002年(8.7%,36/416;5.3%,22/416)低于2014—2017年(9.8%,199/2032;6.9%,141/2032)(P<0.05)。石渠县经过十余年的综合防治,棘球蚴病患者的构成情况呈现CE患者比例降低,AE患者比例增高,病灶分型、大小、年龄构成也有相应变化。
- 廖沙喻文杰张光葭何伟王奇李调英陈兴旺王谦
- 关键词:棘球蚴病
- 不同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破碎效果的镜下观察研究
- 2021年
- 目的通过镜下观察、计数,比较不同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的破碎效果。方法以液氮-95℃水浴反复冻融、裂解液消化、钢珠震荡和超声破碎4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进行处理,镜下观察虫卵破碎情况,并根据虫卵破碎程度进行分级,通过计数不同分级条件下虫卵数量,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对棘球绦虫卵的破碎效果。结果 4种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均有一定的破碎效果,钢珠震荡和超声破碎对虫卵的作用效果优于反复冻融和裂解液消化。钢珠震荡破碎作用3 min和200 W条件下的超声作用可使检测虫卵基本全部破碎。结论钢珠震荡和超声裂解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破碎处理效果较好,具有作为棘球绦虫粪-PCR检测预处理的应用潜力。
- 尚婧晔张光葭何伟喻文杰廖沙王奇李芮汭王谦钟波刘阳黄燕
- 关键词:棘球蚴病棘球绦虫前处理
- 2021—2023年四川省棘球蚴病监测结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2021—2023年四川省棘球蚴病疫情趋势变化,为后续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在四川省35个不同分类棘球蚴病流行县开展监测。Ⅰ、Ⅱ类县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定区域作为监测点,完成不少于1000人的超声筛查,监测点5年内不重复;Ⅲ类县在县级医院对就诊人群进行超声筛查;各县随机抽取1~5所小学开展学生筛查(Ⅰ、Ⅱ类县500人,Ⅲ类县1500人)。监测县的流行乡每个行政村随机采集家犬粪样10份,Ⅰ类县在定居点周边或乡村级公路两侧随机采集野外犬科动物粪样200份,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在监测县集中屠宰场或散宰点检查本地牛50~300头或羊100~500只,在混合流行县不同乡镇捕捉500只小型哺乳动物,采用触检法、剖检法了解宿主患病情况。在监测县采用问卷调查了解300名学生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情况。各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21—2023年四川省监测点共筛查170881人,总患病率为0.328%(561/170881),其中2021—2023年患病率分别为0.334%(209/62639)、0.458%(257/56103)、0.182%(95/5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4,P<0.01)。2021—2023年新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19/10万、0、1.9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值=1.62,P>0.05)。2021—2023年筛查小学生77308人,未检出棘球蚴病新患者。2021—2023年,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0.181%,310/170881)高于细粒棘球蚴病(0.132%,226/170881)(χ^(2)=13.19,P<0.01),女性患病率为(0.395%,360/91102)高于男性(0.252%,210/79779)(χ^(2)=22.66,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4、261.54,P<0.01)。2021—2023年家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0%(133/26450)、0.38%(108/28264)、0.24%(72/29847),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χ^(2)=26.19,P<0.01);野外犬科动物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60%(37/2312)、0.40%(11/2720)�
- 廖沙张仲双杨柳喻文杰何伟张光葭姚人新李汭芮黄燕王谦
- 关键词:棘球蚴病
- 四川省棘球蚴病疫点传播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 2025年
- 目的构建一种评估棘球蚴病疫点传播风险等级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省2019—2023年棘球蚴病疫情特征和专家深度访谈,确定棘球蚴病疫点传播风险评估体系的条目与指标,讨论形成评估体系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评估体系终稿。选取四川省2023年有新发现患者且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上的村开展传播风险评估,根据疫点的风险等级干预1年,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等级,验证评估体系的有效性。结果共11名专家参与问卷函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1/11。构建了棘球蚴病疫点传播风险评估体系,体系包括棘球蚴病传播风险等级评估量表(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棘球蚴病传播风险干预地理范围表和棘球蚴病传播风险监测及干预时间范围表;对疫点棘球蚴病传播风险等级的判定标准为:36分以下为一般风险,36~55分为较高风险,55分以上为高风险。壤塘县疫点、若尔盖县疫点1、若尔盖县疫点2和理塘县疫点等4个疫点的验证结果显示,干预后各疫点的风险等级不变或降低,证实评估体系有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棘球蚴病疫点风险评估体系具有可靠性、实用性,能为棘球蚴病疫点处置和干预提供参考。
- 张仲双张光葭姚人新杨柳喻文杰何伟廖沙黄燕王谦
- 关键词:棘球蚴病疫点风险评估
- 甘孜州三县棘球蚴病既往患者及其家属腹部B超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 了解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地区石渠县、甘孜县和白玉县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棘球蚴病精准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2021年分别对石渠县、甘孜县和白玉县的棘球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信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腹部B超和血清学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对率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在3县的35个乡镇开展研究,共纳入1 209人进行腹部B超检查。检出阳性病人989名,其中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60.71%,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占26.87%;患者年龄介于6~92岁;女性患者占61.09%;牧民和文盲患者分别占77.15%、78.97%。结论在棘球蚴病流行县,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比较大,患者以女性、牧民为主,且文化程度较低,应对这部分人群密切检测,做到精准化防控。
- 张仲双张光葭喻文杰何伟廖沙姚人新王奇杨柳王谦
-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区腹部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