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LR及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该科室住院行2次以上不同部位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8例,未复发患者9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病理分类、初次及复查时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出初次及复查时患者的NLR、PLR。结果χ2检验发现年龄、NLR、PLR、肠道清洁度、手术方式、最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下的危险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检验,发现NLR、PLR、肠道清洁度、最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及手术方式不是。结论动态监测NLR、PLR对预测大肠息肉是否复发。
- 蒋元烨田继云金磊敬梦辉吴晨曲曹勤
- 关键词:肠息肉手术后期间复发
- 粪便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在大肠腺瘤检测中的价值
- 2017年
- 目的 评价粪便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在大肠腺瘤检测中的价值,了解其是否可作为大肠腺瘤检测的初筛工具.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大肠腺瘤、25名对照者的粪便肿瘤型M2-PK值,同时在大肠腺瘤组中行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24-2水平检测及粪便隐血试验检查.结果 大肠腺瘤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6.033±4.123)较对照组(2.782±1.464)U/m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9,P=0.000).腺瘤直径≥2 cm组检测值最高(8.775±6.548)U/ml,t=9.635,P=0.034,腺瘤直径越大,粪便肿瘤型M2-PK阳性率越高(85.7%与41.7%、29.6%,χ2=11.977,P=0.003).大肠腺瘤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外周血CEA、CA19-9和CA24-2以及粪便隐血试验(46.2%与6.2%、1.5%、1.5%、27.7%,χ2=76.607,P=0.000).结论 粪便肿瘤型M2-PK对大肠腺瘤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张煜蒋元烨冯明丽王瑾萍金磊曹勤
- 关键词:大肠腺瘤
-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2017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并无有效治疗手段。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颇佳。
- 蒋元烨敬梦辉金磊王学伟王晓春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粪便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在大肠腺瘤检测中的价值
- 张煜蒋元烨冯明丽王瑾萍金磊曹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