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加琳

作品数:23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用药
  • 4篇药物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个体化用药
  • 2篇单抗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药师
  • 2篇药物基因
  • 2篇药物基因组学
  • 2篇药学
  • 2篇药学服务
  • 2篇脂肪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感染
  • 2篇稳定剂
  • 2篇临床药
  • 2篇临床药师
  • 2篇毛细管

机构

  • 21篇青岛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1篇孙加琳
  • 8篇隋忠国
  • 7篇荆凡波
  • 7篇徐文
  • 4篇梁瑜
  • 4篇李静
  • 4篇全香花
  • 3篇李欣
  • 3篇李晓
  • 3篇李祥鹏
  • 3篇孟真
  • 3篇郭切
  • 2篇王晨静
  • 2篇马霖
  • 2篇仓怀芹
  • 2篇姜曼
  • 2篇冷萍
  • 2篇邢晓敏
  • 1篇倪倍倍
  • 1篇孙伟

传媒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5篇中国药房
  • 2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基因组学助力个体化用药
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进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个体间药物代谢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体化用药的新理念,预示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到来.医疗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因人...
隋忠国孙加琳荆凡波王晨静李欣徐文
关键词:个体化用药药物基因组学安全管理
文献传递
临床用药决策支持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预处理模块,用于需要决策系统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生物学基本信息的收集和预处理;常规给药方案模块,用于一般患者给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公式计算模块,用于符合公式计算条件的药...
荆凡波徐文李祥鹏孙加琳全香花曲海军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西药水分检测装置
本发明属于西药水分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西药水分检测装置,针对现有的西药水分检测设备由于在对药物进行检测时西药颗粒大小不一样,导致检测设备上的水分传感器不能与西药充分接触,导致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
时萍孙加琳胡莎莎曹志红
精准药学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药学服务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组患者通过微信平台及智能软件给予精准用药干预,两组患者均入组3个月。结果入组3个月后,药学服务组的完全依从占比为56.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91%(χ^(2)=7.954,P<0.05);药学服务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占比分别为90.20%和80.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和32.56%(χ^(2)=7.490,24.091,P<0.05);药学服务组的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精准药学服务可规范慢性心衰患者的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王巧云张文忠孙加琳葛瑞芬闫慧冷萍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
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CD13参与形成肝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CD13通过激活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活化Hedgehog信号通路并促进耐药相关蛋白ABCG2的表达、诱导肝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CD13通过上调肝癌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触发药物外排,促进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发生;CD13还通过削弱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引发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论:CD13是参与肝癌细胞耐药性形成的驱动因子,有望成为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和肝癌临床治疗的关键靶标。
郭切徐文李晓孙加琳隋忠国荆凡波
关键词:肝癌细胞化疗药物耐药性
6-巯基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6-巯基嘌呤(6-M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6-MP治疗ALL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6-MP治疗ALL时与代谢有关的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转运体酶基因的多态性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6-MP代谢酶和转运体酶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6-MP个体化治疗ALL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其中,代谢酶基因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重组人肌苷三磷酸酶和转运体酶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的多态性影响6-MP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转运体基因多药耐药1、溶质运载蛋白(SLC)28A3和SLC29A2的多态性仅在体外研究中显示出对6-MP转运和耐药性等的影响。结论:关于6-MP治疗ALL的代谢和转运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偏小、研究群体局限于某一种族、转运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够充分和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匮乏等不足,有待将与6-MP相关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扩大样本量的综合研究,归纳出给药剂量的综合预测方程,以为6-MP在临床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李晓荆凡波徐文孙加琳隋忠国
关键词:6-巯基嘌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用药基因组学代谢酶转运体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的“六步法”管理模式探索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医院静脉输液合理管控的长效机制。方法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通过“六步法”核心技术策略的探索和实施,建立了静脉输液管控新模式,即第一步,无需静脉输液病种制定;第二步,可替代药品/剂型梳理;第三步,可替代用药途径梳理;第四步,用药规范制定;第五步,科室个性化用药需求探索;第六步,科室输液整合方案制定。以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和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量为主要指标评价管控效果。结果“六步法”管理模式在我院胸外科试点实施后,管控前后3个月的平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降低了1.74%,住院患者平均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量降低了0.30袋/瓶,重点管控输液药品的人均用量逐渐下降。结论“六步法”管理模式可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该管理模式切实可行。
孙加琳李祥鹏倪倍倍邢晓敏张斌魏丽娜刘东华李静
关键词:输液管理用药规范
药物基因组学助力个体化用药
2015年
药物基因组学是人类进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出现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个体间药物代谢的差异,并提出了个体化用药的新理念,预示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到来.医疗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因人而异地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更加准确的指导用药、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相关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及意义,揭示了个体化用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隋忠国孙加琳荆凡波王晨静李欣徐文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基因多态性
培门冬酶致重度脂肪肝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药学服务被引量:2
2022年
临床药师参与1例培门冬酶致重度脂肪肝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诊治,通过采用文献复习和病例分析的方法,对患儿不良反应进行评估与分析,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药效/药动学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充分体现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价值,也为临床处理该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梁瑜孟真杨雪仓怀芹纪洪艳孙加琳
关键词:培门冬酶重度脂肪肝胆汁淤积药学服务临床药师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熊果酸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熊果酸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PubMed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筛选单体化合物熊果酸的作用靶点基因,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OP相关靶点基因,并运用Venny2.1在线作图工具获取成分-疾病的共有靶点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度值大于平均度值的核心靶点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为受体、熊果酸为配体,采用AutoDockVina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挖掘出熊果酸相关靶点基因55个、OP相关靶点基因4273个,两者共有靶点基因44个。上述共有靶点基因的PPI网络共包含节点44个、边513条,平均节点度值为23.3;核心靶点基因共24个,包括VEGFA、TP53、IL6、CASP3等。共富集到GO功能条目340个(校正后P值小于0.05),其中生物过程263个(涉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分子功能25个(涉及蛋白质结合等)、细胞组分52个(涉及胞质溶胶等);共富集到KEGG信号通路90条(校正后P值小于0.05),如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熊果酸与TP53等6个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5kcal/mol,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熊果酸对OP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A、TP53、IL6、CASP3、JUN等核心靶点基因,作用于癌症通路、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等多条关键通路而实现的。
赵俊孙加琳刘洪玲刘广伟李祥鹏仓怀芹梁瑜张传洲韩冰隋忠国
关键词:熊果酸骨质疏松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