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2篇生物反馈
  • 2篇康复治疗
  • 2篇肌电
  • 2篇肌电生物反馈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质量
  • 1篇生物反馈疗法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功能
  • 1篇吞咽障碍
  • 1篇吞咽障碍患者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机构

  • 5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篇樊春晖
  • 4篇李君
  • 2篇张风林
  • 2篇乔盼盼
  • 1篇张风林
  • 1篇张超龙
  • 1篇张志娟
  • 1篇李建萍
  • 1篇姚玮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03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唇操训练,观察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比较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状态、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 Rosenbek渗漏-误吸(PAS)评分、舌骨上肌群肌电(i EMG)积分、营养状况、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WST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UES开放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UES开放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SSA、 P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 EMG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的SSA、 P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 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ALB、 P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ALB、 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AMC、 T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联合口唇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李君樊春晖乔盼盼桂飞飞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营养状况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随机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偏瘫肢体运动能力(FMA)、日常生活能力(BI)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综合康复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君张风林樊春晖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62例则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7%、7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粗大运动GMFM88项量表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李君张风林樊春晖
关键词: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
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肺炎发生率以及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命质量,但对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李君樊春晖
关键词:肺功能康复训练生命质量
经颅磁刺激联合医痫丸辅助治疗颅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医痫丸辅助治疗颅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44例。三组均予常规治疗(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口服丙戊酸钠片,癫痫发作时口服氯硝西泮片)12周;磁刺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1周;联合组在磁刺激基础上口服医痫丸,共12周。三组治疗12周评价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量表(STESS)评分及癫痫持续状态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生活质量调查表31(QOLIE-31)评分以及血清ROS、NF-κB、IL-1β、TNF-α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记录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磁刺激组为75.00%,联合组为90.9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磁刺激组(P均<0.05)。三组治疗后STESS评分、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血清ROS、NF-κB、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QOLIE-31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联合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对照组与磁刺激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医痫辅助治疗颅脑外伤性继发癫痫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张风林柳惠青姚玮张志娟李建萍徐玉丽樊春晖张超龙乔盼盼
关键词:继发性癫痫颅脑外伤经颅磁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