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智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iv,其余90%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给予生理盐水iv,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试验组48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6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后14、90 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1次、检测BI指数1次。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用药后90 d,试验组的NIHSS评分、m 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用药后90 d的NIHSS评分、m 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而小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李聪代英杰果巍吕关健林述洋蒋智林
- 关键词:静脉溶栓银杏内酯阿替普酶大动脉粥样硬化
- 支架机械取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观察支架机械取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二○二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支架机械取栓+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按照TIMI分级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按照ADL量表及NIHSS量表判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1周,测定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含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1. 3%vs. 67. 4%,χ~2=8. 026,P=0. 005);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均降低(t=19. 648、30. 086,P均=0. 000),ADL评分均升高(t=5. 163、10. 827,P <0. 000),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14. 465、6. 182,P均=0. 000);治疗后1周,对照组/观察组血清NSE、S100B、UCH-L1、GFAP含量均降低(P均=0. 000),BDNF、NTF、IGF-I、VEGF含量均升高(P均=0. 000),且观察组血清中NSE、S100B、UCH-L1、GFAP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t=10. 182、8. 554、11. 131、10. 274,P均=0. 000),BDNF、NTF、IGF-I、VEG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t=9. 819、10. 872、9. 340、10. 720,P均=0. 000)。结论支架机械取栓+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 郭东田弘极于泽洋蒋智林
- 关键词:动脉溶栓神经功能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42例拟行颅脑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根据发病到接受手术的时间,将42例患者分为A组(<6h,20例)、B组(6~<12h,9例)、C组(12~<24h,6例)、D组(24~48h,4例)和E组(>48h,3例)。以血肿周围组织为研究标本,以远离血肿脑组织为对照标本。分别予以HE染色,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标本比较,A、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与A组比较,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且随着HICH发病时间到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呈先增多后减少,以24~48h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最多;与A组比较,B、C、D、E组血清Aβ的表达均升高(P<0.05),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且随着HICH发病时间到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以12~<24h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Aβ的表达最高;与对照标本比较,A、B、C、D、E组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均增多(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β含量和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之间呈正相关(r=0.482,P=0.001),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个数和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个数之间呈正相关(r=0.940,P<0.05)。结论 H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中存在着大量凋亡细胞,HICH血清和血肿周围组织存在Aβ高表达。血清Aβ含量、血肿周围组织Aβ阳性细胞数目与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数目呈正相关,提示Aβ可能参与HICH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
- 果巍蒋智林王晓宏李聪万婷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Β淀粉样蛋白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
-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研究被引量:37
- 2017年
-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卒中发病率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 李聪代英杰郭东果巍吕关健蒋智林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阿替普酶银杏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