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利
-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淫羊藿抗肿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23年
- 中药淫羊藿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可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近代研究发现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具有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等药理作用。除此之外,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苷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对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等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也被用于肿瘤治疗。以下将从淫羊藿苷抗肿瘤治疗的药理作用和淫羊藿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2个方面作一综述,为淫羊藿抗肿瘤提供参考依据。
- 许雯雯张锋利
- 关键词:淫羊藿肿瘤
- 从痰湿论治胃癌被引量:1
- 2024年
-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中医肿瘤学对胃癌病因的研究认为,诱发胃癌的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弱,痰湿凝滞,气滞湿阻,热毒、血瘀积聚成块。痰湿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胃癌的发病诱因。探究痰湿在胃癌中的发病原因,辨证论治,选用二陈汤、黄连温胆汤、补中益气汤、健脾温中汤加减,从痰湿论治的角度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金梦雅宋亚楠朋小玲张锋利
- 关键词:胃癌痰湿中医治疗
- 基于中药四性理论探析抗恶性肿瘤药物的精准运用被引量:5
- 2020年
-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重要的学术特征,四性为其核心内容,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自古就用于指导临床用药,依据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理论针对性地选方用药。如今西医占据医疗实践活动的主导地位,其治疗方式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的选择大多根据以往用药经验,具有极大的盲目性。那么借助四性理论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寒热划分,运用中医理念,实现"西为中用",可以充分发挥精准治疗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四性"的起源、发展,认识古人"四性"的判定思维,探析四性理论指导抗肿瘤药物中的精准运用。
- 王支龙李平孙鑫张锋利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
- 李平运用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经验撷菁被引量:5
- 2020年
-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国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消化道肿瘤的致病率逐年升高,其病死率相对较高,通过予以消化道肿瘤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灶局部向恶性肿瘤方向发生概率。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癌病""大肠癌""癥瘕""积聚"等疾病范畴,李平教授在防治消化道肿瘤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综合各家学说,认为脏腑虚衰、瘀毒蕴结,故正气亏虚、瘀毒停滞为本病致病机制,病性为邪实正虚之证。在治疗中要扶正益气、解毒通络,达到减毒增效辅助化疗的效果。该文总结了李平教授运用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消化道肿瘤诊疗思想及临证经验,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 杨勇李平张锋利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病因病机
- 5-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序贯治疗高危Ⅱ期、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索5-氟尿嘧啶(5-Fu)类药物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序贯治疗高危Ⅱ期、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高危Ⅱ期、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4例,按照是否接受序贯治疗,分为序贯组(24例)和观察组(40例)。序贯组在常规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予5-Fu类药物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6个月以上;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为减少术后分期对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分别分析高危Ⅱ期和Ⅲ期序贯组和观察组的疗效差别;同时在Ⅲ期患者中将序贯组和观察组按照严格配对条件进行配对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高危Ⅱ期,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规范辅助治疗后中位DFS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减少术后分期对无病生存期的影响,进一步按照分期行亚组分析发现,高危Ⅱ期序贯组中位DFS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Ⅲ期序贯组中位DFS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在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行配对分析,结果发现序贯组平均DFS较观察组平均延长(6.606±2.563)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常规治疗结束后1月内序贯5-Fu类药物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至少6个月可延长患者的DFS。
- 周舟张锋利李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序贯治疗5-氟尿嘧啶益气活血解毒方
- 晚期胃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约80%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绝大多数晚期胃癌的生存率不超过5年。中医药在晚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作者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胃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治疗、现代名老中医经验、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合并证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晚期胃癌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许雯雯张锋利
- 关键词:胃脘痛晚期胃癌中医药
- 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阿帕替尼和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阿帕替尼和替加氟治疗二线及以上药物治疗失败的气阴两虚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
- 张锋利李平倪田田
- 关键词:替加氟晚期胃癌
- 李平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探讨被引量:3
- 2020年
- 李平,男,博士,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带头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安徽省首届、第二届“江淮名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肿瘤学科联盟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肿瘤防治联盟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2项,参加编写专著多部,为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版规划教材《中医学》副主编。在SCI、CN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李平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率先提出“元气化生异常、瘤毒内生,毒生病络、瘤毒阻络、瘤毒传络”的中医肿瘤病因病机,擅长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本文就李平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作如下探析。
- 张锋利李平
- 关键词:恶性肿瘤学术思想
- 李平教授治疗晚期胃癌经验被引量:3
- 2020年
- 李平教授提出“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恶性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毒至正衰”是瘤毒致病的显著特点,“毒生病络”是瘤毒增殖迁移的基础,基于对晚期胃癌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的认识,其提出了“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的治疗理念,以达到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的目的。
- 张锋利李平
- 关键词:晚期胃癌中医药疗法
-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肠梗阻26例被引量:10
- 2019年
- 恶性肠梗阻是肿瘤患者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43%[1],多见于卵巢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2]。中医治疗在恶性肠梗阻的姑息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3]。我科采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肠梗阻26例,现报道如下。
- 郑磊李平张梅苏丽张锋利
- 关键词:穴位注射恶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