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本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放疗
  • 3篇图像引导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射波刀
  • 2篇图像引导放疗
  • 2篇腺癌
  • 2篇肺炎
  • 2篇摆位
  • 2篇摆位误差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血氧
  • 1篇血氧监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生化
  • 1篇验用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11篇徐本华
  • 8篇李小波
  • 8篇李小波
  • 7篇徐本华
  • 3篇吴一旻
  • 3篇陈静
  • 2篇黄妙云
  • 1篇蔡传煜
  • 1篇陈诚
  • 1篇宋文芳
  • 1篇吴冰
  • 1篇陈群
  • 1篇曾邦伟
  • 1篇薛聃
  • 1篇陈诚
  • 1篇陈朱虹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术后放疗正交图像引导频率对摆位误差校正及外放边界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不同正交图像引导频率对摆位误差校正及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计算参考的影响,为实际临床工作中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提供正交图像引导频率建议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80例,每次放疗前进行正交图像引导验证,获取初始及残余摆位误差,对误差数据按假设不同图像引导验证频率(每1、2、3、4、5 d、不校正)分A、B、C、D、E、F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不同图像引导验证频率分组下获取的摆位误差大小、分布及差异情况,并根据参考公式计算PTV外放边界。结果收集的80例患者的初始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3.49±3.43)、(2.87±2.88)、(2.75±2.35)mm,随着验证频率的增加,残余摆位误差逐渐减小,若每日进行图像引导验证,则残余摆位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1.63±0.90)、(1.63±0.93)、(1.55±0.90)mm。进一步根据不同验证频率下摆位误差计算参考PTV外放大小,同样随着验证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每日验证下摆位误差计算PTV外放参考值由初始摆位误差(不校正)的6.60、6.29、4.22 mm降低到1.27、1.37、1.28 mm。其余每3、4、5 d验证之间相差在0.81 mm以内。结论每天进行图像引导体位验证(包括校正)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图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不同验证频率之间各有差异,频率越高对误差的修正效果越好,PTV外放需求越小。
董芳芬吴冰王志新黎嘉明黄妙云杨勇徐本华徐本华
关键词:乳腺癌摆位误差
体表铅点标记法EPID验证乳腺癌切线野
2011年
目的通过在乳腺癌患者体表放置铅点标记,解决电子摄影成像系统(EPID)的组织空间分辨率及影像清晰度质量较差造成的与数字重建射野(DRR)图像比较困难的实际问题。方法抽取就诊我院的女性乳腺癌切线野放射治疗患者10例,于原点0°与+90°/-90°位置预置体表铅点标记,分别摄取0°与+90°/-90°验证片与计算机断层显像模拟技术(CT-sim)重建所生成的DRR图像比较验证,求取所摄图像X、Y、Z轴实际摆位误差。结果 10例患者使用体外铅点标记法验证实际摆位,使用EPID所摄取的验证片图像与CT-sim重建所生成的DRR图像比较,取得X、Y、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值,分别对X、Y、Z轴误差进行医学统计配对设计均数比较,所得X、Y、Z轴t值分别为2.836,3.564,2.910,P<0.05,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所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体外铅点标记法对改进乳腺癌切线野摆位误差的图像验证具有实际意义。
蔡传煜徐本华李小波吴一旻兰智远
关键词:乳腺癌切线野
实时追踪引导动态靶区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精准放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三维调强放射治疗照射野大小和肿瘤一致,但人体的不自主运动会引起靶区的位置发生改变。为减小患者放疗时由于动态靶区的运动带来的剂量不确定性,常采用补偿技术,包括屏气技术、门控技术、腹部压迫技术、4D-CT技术和实时追踪技术。目前实时追踪技术对肿瘤动态靶区的放射治疗起关键性作用,大多数是借助X射线、超声、磁共振、磁定位等,可作为一种精确的运动管理方法。本文旨在对实时追踪引导动态靶区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探寻更精准、无辐射、无创的可用于动态靶区的实时追踪技术提供研究思路。
李小波李小波
关键词:补偿技术
新医科下图像引导放疗误差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研发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设计并实现图像引导放疗误差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培训系统,提高放疗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推动精准放疗的发展。方法借助unity 3D构建VR场景模型、C#语言和vs2017编译器进行编程,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验证过程进行虚拟仿真设计,注重VR场景构建、学习提示、答题考核、虚拟软件页面及动作触发设计等内容的研发,分为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采用线上评分系统记录使用情况,并上传到“实验空间”进行测试反馈,设计调查问卷分析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完成系统的开发,从2019年11月上线截至2020年7月,实验浏览量14985人次,实验测试489人次,实验通过率86.7%。回收实验应用价值调查有效问卷84份,其中90.47%的人认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虚拟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开发是有必要的,90.48%的人觉得能掌握知识点。结论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图像引导放疗误差分析系统进行设计研发,具有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董芳芬江柳清郑芬郭岚晏宋文芳黄妙云黄妙云吴一旻李小波
关键词:图像引导
经皮肝穿刺植入可回收金标在射波刀追踪治疗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估一种肝脏金标植入新方法在兔肝脏内固定及取出的可行性,以期用于射波刀金标追踪治疗。方法分为活体实验和离体实验。活体实验对10只家兔麻醉后,经皮肝穿刺植入3颗金标,10 d后植入设有外置套管和固定细线的第4颗金标,以射波刀分别对参照组(第1颗和第2颗)和套管组(第1颗和第4颗)配准后追踪,施照结束后,评估金标植入成功率、配准精度及取出的安全性。离体实验在离体的肝脏进行金标拉力测试,测量弹簧圈金标和无弹簧圈金标取出时所受阻力。结果实验过程中金标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植入与回收成功率均为100%。操作过程家兔未发生明显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所有金标均成功追踪,套管组的配准平移偏差在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高于参照组(Z=-11.77、-4.57,P<0.05),而左右方向低于参照组(Z=-2.52,P<0.05)。金标拉力测试结果显示弹簧圈金标拉力为(2.23±0.85)N,无弹簧圈金标拉力为(0.81±0.1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5)。结论螺旋线圈结构金标在穿刺针道内的固定效果好,细线限制了金标肝外远处移位,套管为金标回收建立通道,整体操作简单易行。
邓显智陈静林漳华李诺兮董芳芬何善廷张建平徐本华马家骏李小波
关键词:经皮经肝穿刺射波刀家兔
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肺炎检测模型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根据儿童胸部X光正位数字影像构建肺炎自动判别模型,辅助临床诊断,提高影像诊断效率。方法:首先通过选取公开数据集5856张儿童胸片(肺炎4273张,正常1583张),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net-50神经网络构建儿童肺炎自动判别模型,利用验证集选取最优模型,在测试集上做内部独立验证。进一步收集6家医疗单位共611张儿童胸片(肺炎300张,正常311张)进行外部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微调后再次测试,使模型更适合临床使用。结果: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公开数据集数据构建儿童肺炎自动判别模型,准确率为98.48%,精确率为99.54%,召回率为98.81%,F1-score为98.86%,AUC为0.999。外部验证初始结果准确率为59.90%,选用部分外部验证数据微调模型后,独立测试准确度提升至85.00%。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根据公开数据集构建肺炎自动判别模型具有可行性,准确率达98.48%,在实际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使用条件选取适量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微调。
董芳芬陈群李诺兮徐本华徐本华
关键词:儿童肺炎神经网络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的关联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联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01—2019-04-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05例确诊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CRT及根治性手术,80例术后达pCR为病例组,225例未达pCR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方法,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pCR有关联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35.3%)较男性(21.7%)表现出更高的pCR率,OR=1.923,95%CI为1.102~3.356,P=0.021;且nCRT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的患者pCR率较LDH水平正常组的患者高(45.7%vs 23.7%),OR=2.386,95%CI为1.109~5.131,P=0.026。而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nCRT前T分期、N分期、化疗方案、癌胚抗原、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及nCRT前LDH水平与是否pCR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女性及nCRT后的血清LDH水平升高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nCRT后达pCR的关联因素。
陈朱虹陈朱虹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乳酸脱氢酶
吡非尼酮预防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初步探索:逆概率处理加权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将患者分为吡非尼酮组和对照组,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将各协变量在两组人群进行加权处理,分析两组人群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其中吡非尼酮组40例,对照组130例。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通过对年龄、吡非尼酮用药史、放疗剂量、双肺V_(5)及V_(20)等可能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因素及肺体积剂量参数等进行IPTW法加权分析,加权后两组基线特征标准化均值差值下降99.72%,两组2级以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92%vs.14.73%(P=0.0007)及3.92%vs.10.99%(P=0.0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吡非尼酮用药史(2级P=0.0017,3级P=0.0191)、年龄(2级P=0.0336,3级P=0.0028)、放疗剂量(2级P=0.0119,3级P=0.0031)均与2级和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吡非尼酮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接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同步使用吡非尼酮可有效降低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陈诚曾邦伟陈诚曾邦伟薛聃林壮镔张晓琳李小波徐本华
关键词:食管癌吡非尼酮放射性肺炎调强放疗
一种实验用的小型猪放疗固定与血氧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实验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用的小型猪放疗固定与血氧监测装置,所述固定床的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一调节杆,且固定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节座,两个所述调节座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框架,两个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均...
陈静 邓显智 董芳芬李小波徐本华 傅芬芳 郭岚晏 郑芬 高佳翔 陈润凡
射波刀治疗过程中幽闭恐惧症发作的成因与对策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过程中幽闭恐惧症发作的成因与对策。方法观察射波刀治疗的患者共373例,其中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对出现幽闭恐惧症者采取停止摆位措施,先解除诱因,继而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为主的心理干预,同时运用音乐治疗技术进行干预。结果6位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师的综合应对措施,幽闭恐惧症程度逐渐减轻,最终均完成了全疗程的射波刀治疗。结论射波刀治疗期间发生幽闭恐惧症,主要对策是解除患者的生理、心理诱因,通过合适的心理干预手段和音乐治疗技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控制惊恐发作,使治疗顺利完成。
吴一旻卢盈盈董芳芬徐本华徐本华
关键词:射波刀幽闭恐惧症心理干预音乐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