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微波—混凝法处理滇池高藻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实验采用微波—混凝法处理滇池高藻原水,考察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进水pH值、微波功率及辐照时间对除藻去浊效果的影响,并与单一混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80mg/L、进水pH值为8~9、微波功率为600W、辐照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除藻去浊效果最佳,除藻率达94.4%,剩余浊度可从89NTU降到3NTU左右;微波—混凝法对滇池高藻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混凝,同时可降低混凝剂用量,具有良好的强化混凝效果。
- 朱承彬徐晓军占强赵静李天国朱丽云
- 关键词:浊度微波强化混凝
- 西安市市政污水厂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安市剩余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对市政污泥土地利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剩余污泥整体pH呈中性(6.24~8.12),具有高有机质(46.71%~72.41%)、高N(6.18%~6.94%)、高P(1.71%~4.21%)、低K(1.02%~2.03%)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土地利用价值;污泥中重金属(除Pb、Mn、Co外)及As整体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类标准(pH=6.5~7.5),但除Zn、Ni、Hg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酸性土壤(pH〈6.5)最高允许含量外,其余重金属及As均低于该标准值;西安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主要由重金属元素的性质决定,污泥中各重金属的迁移或稳定性顺序(F1+F2)为Cu(19.38%)〈Cr(21.2%)〈Pb(47.76%)〈Co(50.22%)〈Ni(54.63%)〈Mn(61.53%)〈Zn(74.21%);修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剩余污泥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处于重度水平,污泥土地利用时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严重,其中Hg为其首要贡献者,其次是Zn和Ni。
- 李天国王利军徐晓军占强赵静
- 关键词:剩余污泥理化性质重金属形态分析潜在生态风险
- 活性与非活性克雷伯氏菌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
- 2019年
- 针对从云南某矿山废水中分离出的1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研究其活性菌体(AK)和非活性菌体(IK)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初始Pb^(2+)浓度、背景阴离子和共存阳离子对AK和IK吸附Pb^(2+)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和FTIR分析进一步阐述2种吸附剂吸附Pb^(2+)的差异。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AK对Pb^(2+)的吸附量均高于IK。AK和IK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都能更好地使用Langmuir模型拟合。背景阴离子NO32-、Cl-和SO42-对AK和IK去除Pb^(2+)影响不大。Pb^(2+)、Zn^(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AK和IK对Pb^(2+)的吸附具有选择性。Zeta电位和FTIR分析表明,AK比IK具有更强的结合Pb^(2+)的能力,参与反应的基团主要是羟基、氨基和羧基。
- 李立雄刘树丽刘树丽徐晓军李萱宋淑敏赵静
-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吸附剂PB2+动力学ZETA电位
- 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处理含铜废水
- 采用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了pH值、电压、流速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并初步建立了电沉积模型;应用其处理实际废水.结果表明: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最佳反应条件是:流速22mm/s,电压12V,初...
- 占强李天国徐晓军武英魁赵静陈晓鸿
- 关键词:强化微电解铜离子重金属废水
- 微波强化絮凝预处理浮选药剂生产废水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浮选药剂生产废水COD浓度极高,采用微波强化絮凝法对此类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有效降低后续生物处理单元的负荷。通过实验研究了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相应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7,自制絮凝剂聚硅酸铝铁投加量为80 mg/L,微波功率为500 W,辐照时间为1.5 min的最佳条件下,废水COD、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43.6%、93.3%和91.7%,与单一絮凝法相比,其絮凝沉降时间大幅减少,COD去除率提高了将近1倍,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 朱承彬徐晓军占强赵静李天国朱丽云
- 关键词:微波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