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晓云

作品数:2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食管
  • 7篇反流
  • 4篇症状
  • 4篇食管反流
  • 4篇胃食管
  • 4篇胃食管反流
  • 3篇导管
  • 3篇炎症
  • 3篇食管反流病
  • 3篇受体
  • 3篇瞬时受体电位...
  • 3篇通路
  • 3篇阻抗
  • 3篇黏膜
  • 3篇胃食管反流病
  • 3篇流病
  • 3篇可调式
  • 2篇胆汁
  • 2篇胆汁酸
  • 2篇低频

机构

  • 2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9篇余晓云
  • 11篇沈磊
  • 11篇侯晓华
  • 4篇杨杰
  • 3篇吴少玮
  • 3篇翁雨雄
  • 3篇夏家红
  • 3篇白涛
  • 2篇张明
  • 1篇张浩
  • 1篇蔺蓉
  • 1篇杨超
  • 1篇王晓林

传媒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国医院管理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胃食管反...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汁酸受体在消化道炎症和内脏感觉发生中的作用
2023年
胆汁酸除了辅助脂肪消化吸收外,还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作用于胆汁酸受体实现众多生物学效应。近来的研究表明,胆汁酸受体TGR5和FXR在消化道炎症和内脏感觉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R5和FXR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消化道炎症,并通过与TRP通道相关联从而对消化道内脏感觉进行调节。本文就TGR5和FXR在消化道炎症和内脏感觉发生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王宇豪余晓云沈磊
关键词:胆汁酸FXR炎症内脏感觉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8型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对急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及感觉传导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及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8型(TRPM8)蛋白在急性结肠炎小鼠肠道中的表达、相互作用及对炎症和内脏感觉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3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 每组10只。模型组与干预组小鼠使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构建结肠炎模型, 同时干预组每天予以0.3%WS-12溶液灌肠, 连续7 d试剂处理。每天同一时间观察记录小鼠生命活力、毛发及体重变化、粪便性状, 测量粪便隐血情况, 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并根据病理切片计算组织病理评分;腹壁反射撤退试验检测各组肠道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缓激肽(BK)活性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TRPV1、TRPM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亚单位(CGRP-Gαq)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 mRNA及内脏敏感蛋白TRPV1、TRPM8及Gαq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WS-12可以改变肠道TRPV1、TRPM8及Gαq蛋白表达量:模型组小鼠肠道TRPV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58±0.25比1.00±0, t=12.130, P<0.01)、模型组Gαq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51比1.00±0, t=6.984, P<0.01)。模型组TRPM8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0.70±0.10比1.00±0, t=8.001, P<0.01), 而经WS-12干预后, 干预组TRPV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1.49±0.21比2.58±0.25, t=11.580, P<0.01)、干预组Gαq蛋白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1.34±0.14比2.33±0.51, t=5.021, P<0.01), 而干预组TRPM8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1.60±0.32比0.70±0.10, t=6.914, P<0.01)。(2)WS-12可减轻肠道炎症程度:模型组�
刘佩璐余晓云查兰兰吴静沈磊
关键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肠道屏障功能葡聚糖硫酸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伴有咽喉部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病,除了反酸和烧心这些典型症状,患者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哮喘、吞咽困难等咽喉部症状,这些症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且以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尚未标准化。文章主要概述了伴有咽喉部症状的GERD患者的发病机制、当前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案,为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思路。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a prevalent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not only by typical symptoms such as acid regurgitation and heartburn, but also increasingly by laryngeal manifestations including chronic cough, globus sensation in the throat, hoarseness, asthma, and dysphagia.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laryngeal symptoms remain unclear, and standardized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GERD patients predominantly presenting with these symptoms have yet to be establish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athogenesis, current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GERD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symptoms, offering insights into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dition.
张毓玲刘雅诗余晓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咽喉部症状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
一种可调式集成pH-阻抗双模块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集成pH‑阻抗双模块导管,包括记录仪主体,所述记录仪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记录仪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插口,所述插口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记录仪主体的一端...
白涛向雪莲张小昊许军英余晓云侯晓华
文献传递
共聚焦显微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优势与应用前景被引量:2
2019年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业已广泛应用。而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也已经应用并使内镜医师能够对胃肠道进行实时组织学评估。CLE使用激光束作为其光源并通过处理器单元处理所获取的图像,实现了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在聚焦平面进行细胞成像和组织结构评估。与常规荧光显微内镜相比,由于没有聚焦于其他平面光源的干扰,CLE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更好。因此,CLE最大优点在于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可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形态,并提供无创组织病理学诊断,实现即时“光学活检”目的⑴。
汪家琪余晓云
关键词:共聚焦显微内镜消化道早癌
食管感觉性受体信号通路在食管高敏感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烧心和反酸是GERD的典型症状。近年诸多研究显示食管高敏感是烧心症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前列腺素E2受体1(EP1)、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M8(TRPM8)在食管高敏感的发生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食管感觉性受体信号通路在食管高敏感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吴白馨沈磊余晓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烧心
基于DRG的临床医师医疗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构建医师医疗能力分层分类评价体系,为客观反映医师能力和人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结果构建包含5个维度、14个评价指标的临床医师医疗能力评价体系。应用后,医院核心人力资源医疗能力评价区分度高,符合临床工作实际。结论将DRG指标和传统医疗指标相结合,可以客观、全面评价医师医疗能力。但还需加强人员信息管理,保证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完善特殊科室医师医疗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临床科室+医管部门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等。
贺哲翁雨雄夏家红王莉霞杨超余晓云张明吴少玮
关键词:核心人力资源指标体系
胃食管反流病中食管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炎症损伤机制被引量:5
2023年
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中食管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炎症损伤,传统观点认为是从反流的胃酸、胃蛋白酶等损伤食管上皮及上皮间的连接蛋白开始的,随着反流的发展,炎症反应逐渐发生,“由表及里”。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黏膜下层的炎症反应可以发生于未出现黏膜损伤前,反流物在早期可诱导食管黏膜上皮表达并释放大量的炎症趋化因子诱导炎症细胞聚集到黏膜上皮,最后导致食管黏膜屏障的损伤,“由里及表”。对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涉及多种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受体,且确切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将对GERD中食管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炎症损伤的机制作一概述。
次仁玉珍余晓云沈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炎症反应
进食对上腹部手术后胃电紊乱的影响
目的探讨进食对胃部手术后胃电紊乱的影响。方法通过开腹手术给7条纯种雌性比格犬沿胃大弯浆膜层埋置4对心脏起搏电极。术后第一天开始记录进食前后30min 胃慢波,连续记录7天。结果
杨杰张侃余晓云侯晓华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胃慢波
文献传递
ESD与STER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行ESD与STER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的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1例患者的食管平滑肌瘤在内镜下被成功切除,病灶多呈表面光滑隆起形态(175/181,96.7%),色泽多正常,多位于食管下段处(84/181,46.4%)。ESD组135例,其中125例(92.6%)行EUS检查,结果显示,91例(72.8%)病灶起源于黏膜肌层,15例(12.0%)起源于黏膜下层,15例(12.0%)起源于固有肌层,4例(3.2%)起源于黏膜多层,大部分为均匀低回声灶,有5例内部回声欠均匀。STER组46例,其中45例(97.8%)行EUS检查,10例(22.2%)病灶起源于黏膜肌层,1例(2.2%)起源于黏膜下层,31例(68.9%)起源于固有肌层,3例(6.7%)起源于黏膜多层,大部分呈均匀低回声灶,仅有2例内部回声欠均匀。在病灶位置上,ESD组中食管上段45例,食管中段40例,食管下段50例,STER组中食管上段4例,食管中段8例,食管下段34例。在病灶大小上,ESD组中病灶<2 cm有127例、≥2 cm有8例,STER组中34例<2 cm、12例≥2 cm;两组在病灶起源、位置、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行内镜下治疗时,STER组手术时间较ESD组时间长,且其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发生并发症方面也比ESD手术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出院后门诊行胃镜检查发现,181例患者中有64例(35.4%)完成术后1~24个月内随访,其中有8例(12.5%)发现食管肿物残留或复发。结论食管平滑肌瘤多位于食管下段且病灶常<2 cm,以黏膜肌层来源常见。ESD治疗黏膜肌层来源、STER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食管平滑肌瘤均较为安全有效,STER治疗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次仁玉珍余晓云沈磊
关键词:食管平滑肌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