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璐
- 作品数: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Z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时空特性分析被引量:21
- 2012年
-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较分散;春旱分布特征较分散,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西北部,大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部分地区,而偏旱易发区较多且分散。研究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抗旱对策提供参考。
- 曹永强路璐张兰霞杨春祥苏阳
- 关键词:气象干旱Z指数
- 辽西北玉米耗水特征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为分析辽西北地区玉米耗水时间变化趋势和耗水特征,利用辽西北地区1986—2007年的降水、气温和土壤含水量数据,基于水量平衡方程,采用Kriging插值法、Z指数法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北地区玉米耗水特征及耗水量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西北地区干暖化趋势的背景下,1986—2007年玉米耗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玉米耗水量等值线梯度较小,空间分布较均匀;玉米在不同旱涝等级下的耗水特征与降水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旱涝等级下耗水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大涝、偏涝、正常、偏旱、大旱;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均有影响,其中积温对作物耗水量的影响较小,而降水量与耗水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 曹永强张亭亭常静苏阳路璐
- 关键词:作物耗水量水量平衡
- 黄河流域帕尔默干旱指数的修正及应用被引量:9
- 2014年
- 干旱是黄河流域危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帕尔默干旱指数是一种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干旱形成过程的方法,但美国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和我国修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黄河流域的干旱情况。因此本文选取黄河流域39个站点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径流和土壤等相关数据的实测值或再分析数据,对帕尔默干旱指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合黄河流域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并利用历史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干旱指数模拟出黄河流域1965年8月、1972年8月以及2000年7月的干旱范围均较大,相应站的干旱程度也与历史资料吻合,比较准确,可为黄河流域进行干旱规律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 曹永强张亭亭王学凤徐丹路璐
- 关键词:实证分析黄河流域
- 基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浙江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13年
- 选取浙江省1960年到2009年50年3月-9月50个雨量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研究区的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合成分析法对多水年和少水年的PCD和PCP进行合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PCD值变化于0.1~0.3之间,PCP值变化于213.09~240.92之间,说明浙江省降水较为均匀,且最大降水基本出现在8月7日左右,个别年份偏早或偏晚一些。周期变化中,PCD的主周期为20年左右,PCP的主周期为13年左右。PCD大体由西向东递增,说明相对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降水更为集中;PCP由北向南递减,说明浙江省南部大部分地区最大降水出现较早,北部一些地区最大降水出现略晚。多水年与少水年的降水集中度均由西北向东递减,可见无论多水年还是少水年,西北部地区的降水都比东部地区集中;多水年降水集中期的分布较分散,少水年降水集中期则由西北和东南两侧向中间递增,即在少水年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最大降水相对于中部地区早一些。
- 曹永强路璐张亭亭常静
-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小波分析
- 基于AWTP指数的浙江省干旱规律时空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浙江省51个气象站1960—2009年的50 a逐日降水资料,基于降水的平均等待时间(AWTP)指数,采用小波分析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对浙江省干旱时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干旱随时间增加有加剧趋势。在50 a中,1979年干旱程度最强,相当干期值最大,达到52 d。在趋势变化上还同时叠加着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浙江省干旱存在3 a左右的主周期;另外浙江省的干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干旱程度由南向北递增。嘉兴的平湖市及浙西金华周围内陆丘陵盆地发生干旱比其他地区更明显,其次是杭州市西部、温州市及台州市温岭等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中东部的宁波市和绍兴市、西北部的湖州市以及浙江西南部等地区发生干旱程度较轻。
- 曹永强苏阳张兰霞路璐杨春祥
- 关键词:干旱
- 大伙房水库生态补偿机制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依据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对大伙房水库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大伙房水库的生态补偿标准,并确定了其补偿方式及途径。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由于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等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值约为4.29亿元,将其作为生态补偿的标准,由下游受益地区来分担,最后将补偿分配给上游保护地区,即下游受益地区辽宁省沈阳市和抚顺市分别提供补偿金额2.81亿元和1.48亿元。补偿方式应以经济补偿为主,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为辅。补偿途径主要为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征收补偿金、优惠信贷、实物补偿和技术补偿。
- 肖晴张伟娜杨春祥路璐
- 关键词:生态补偿大伙房水库补偿方式
- 基于AWTP指数的辽宁省干旱规律时空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降水的平均等待时间(AWTP)指数,分析了辽宁省近51年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辽宁省干旱有加剧趋势,在近50年中,1995年干旱程度最强,相当干期值最大,达71天;90年代干旱最严重,平均相当干期达65天;同时辽宁省干旱存在5年左右显著周期;从空间变化来看,辽宁省干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干旱程度由西向东递减,其中辽西地区朝阳市干旱最重,辽东地区丹东市干旱最轻。
- 曹永强杨春祥张丹路璐苏阳
- 关键词:水资源干旱时空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