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核
  • 3篇血清
  • 3篇肺结核
  • 2篇细胞
  • 2篇结核患者
  • 2篇肺结核患者
  • 2篇干扰素
  • 2篇Γ-干扰素
  • 2篇HBV
  • 1篇蛋白
  • 1篇导尿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炎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沉
  • 1篇血沉检测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CYSC
  • 1篇血清学

机构

  • 10篇连云港市第四...
  • 3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10篇张勤
  • 3篇高万芹
  • 2篇赵长新
  • 2篇徐建春
  • 1篇杨林
  • 1篇王彦
  • 1篇刘忠伦
  • 1篇仲崇明
  • 1篇吴斌
  • 1篇何文涛
  • 1篇朱勇
  • 1篇王琨
  • 1篇曹兆兰
  • 1篇冯刚
  • 1篇王一力

传媒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结核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结核特异性IL-2)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结核特异性IL-2水平,计算PNI,治疗后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组(126例)和未转归组(60例)。分析结核特异性IL-2、PNI对于抗结核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结核组血清结核特异性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NI低于对照组(P<0.05);未转归组血清结核特异性IL-2水平高于转归组(P<0.05),PNI低于转归组(P<0.05);结核特异性IL-2联合PNI预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0.793、0.801,P均<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特异性IL-2水平增高,PNI降低与抗结核治疗转归不良相关,结核特异性IL-2和PNI联合检测在抗结核治疗转归预测方面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张姗姗王珊珊曹兆兰谢亚青张勤
关键词:肺结核治疗转归预后营养指数
一种防污染的尿液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污染的尿液采集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内部安装有导尿罩,且导尿罩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挡板,所述导尿罩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溢流管,所述导尿罩的底端安装有尿杯,且尿杯内侧的顶端设置有内螺纹。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螺...
张勤
RDW和MCV在肝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肝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的103例肝癌患者、94例肝硬化患者、5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患者、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配对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RDW、MCV值的变化。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后,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组MCV值显著下降;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组RDW值均表现为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稳定或进展),各组RDW、MCV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DW、MCV可以反映肝病治疗效果,可以作为肝病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而且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张勤徐建春仲崇明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肝病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APN和mALB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阴性组61例和尿蛋白阳性组50例﹚及同期收集的4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CysC、APN和mALB的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CysC的含量,放射免疫学法测定血清APN的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mALB的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阴性组61例和尿蛋白阳性组50例﹚血清CysC、mALB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APN的水平低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APN水平与CysC和mALB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检测血清CysC、APN和mALB的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勤徐建春
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超氧化物歧化酶及γ-干扰素体外释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结核分枝杆菌(TB)γ-干扰素体外释放(TB-IGR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47例,对患者分别进行入院时、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血清1,25(OH)_2D_3、SOD检测;对患者分别进行入院时、治疗3个月TB-IGRA试验,分析检测结果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以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组入院时、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血清1,25(OH)_2D_3结果分别为(56.01±15.86)、(42.38±13.72)和(82.29±10.62)ng/m L,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结果分别为(76.42±12.33)、(101.6±11.16)和(118.36±12.37)U/m L,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5(OH)_2D_3为(80.54±8.78)ng/m L,SOD为(117.47±15.67)U/m L,与患者组入院时、治疗1个月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TB-IGRA试验阳性的患者分别为46例和42例;对照组全部阴性。42例阳性患者入院时、治疗3个月γ-IFN浓度分别为(306.6±112.3)pg/m L和(178.9±96.4)pg/m L。结论连续监测肺结核患者血清1,25(OH)2D3、SOD及γ-IFN浓度对临床抗结核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万芹王一力张勤冯刚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超氧化物歧化酶Γ-干扰素
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就诊的疑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细菌学、影像学、并发症、组织病理学、生化、胸腔积液常规、癌胚抗原等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将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非结核伴胸腔积液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胸腔积液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研究组阳性率为100.00%,对照组阳性率为9.38%;外周血T-SPOT.TB检测研究组阳性率为91.11%,对照组阳性率为12.50%。外周血阴性预测值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1.11%,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7.50%,阳性似然比为12.54,阴性似然比为0.19;胸腔积液阴性预测值为90.63%,阳性预测值为100.00%,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63%,阳性似然比为20.39,阴性似然比为0.05。外周血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均低于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且优于外周血T-SPOT.TB检测,对于临床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可进行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
高万芹张勤朱琳胡立萍
关键词: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
中医药治疗连云港地区新型肺炎患者的血细胞学、CRP、ESR、出凝血功能分析
2021年
探讨中医药治疗2019-nCoV 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学、CRP、出 凝血功能及血沉(ESR)的变化。方法 以 2020.01-04 连云港市收治的 47 例 新型肺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A 组,年龄22~77岁)。对照组40例(B组),为体 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年龄21~70 岁。采用中医药治疗,测定血常规参 数、C 反应 蛋 白、出 凝 血 功 能、血 沉。结 果 A 组 与 B 组 比 较:L%、E%、PLT、 MCV、MCH 、TT、PT%明显低于 B 组,有显 著 性 差 异(p<0.01);ESR 、N%、 M%、CRP、DD、INR 高于 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治疗第 7 天与第 1天比较:RBC、Hb、PLT、CRP、HCT、MCV 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4 天与 第1天比较:RBC、Hb、PLT、CRP、HCT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4天与第7 天比较:CRP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治疗 1、7、14 天:WBC、E%、M%、 PLT、TT、ESR 逐渐升高,RBC、Hb、HCT、CRP 逐渐降低,N%、M%、CRP、ESR 较 B组明显升高。结论 中医药治疗 2019-nCoV 感染患者检测外周血细胞分 析、CRP、出凝血功能及血沉的变化对于观察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张勤高万芹刘忠伦朱勇王琨赵长新
关键词:血细胞CRP出凝血功能ESR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析及对6种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基因变异及对6种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Sanger测序法检测82例CHB患者HBV DNA、HBV耐药基因(HBV P区基因特异性片段)和HBV P区基因耐药相关位点突变,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结果82例CHB患者中检出B型HBV 25例(30.5%)、C型HBV 51例(62.2%)、B+C混合型HBV 5例(6.1%)、未分型1例(1.2%)。B型CHB患者与C型CHB患者之间血清ALT水平、血清AST水平、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HBe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的敏感率最高,均为64.63%。恩替卡韦敏感性下降者占34.15%。替比夫定耐药率为53.66%,恩曲他滨、拉米夫定耐药率均为50.0%。结论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的敏感性较高。
高万芹张勤朱琳吴斌何文涛张庭禄赵长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
γ-干扰素联合血沉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探究
2022年
探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联合运用血沉与 γ 干扰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 2020 年 1 月 -2021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05 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70 例为非活动性肺结核,35 例为活动性肺结核,再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者 110 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样本,对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阳性率和血沉(ESR)、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 TB-IGRA 阳性率、ESR 以及 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相比,活动性肺结核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TB-IGRA、ESR 以及 hs-CRP 单一检测阳性率均较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血沉联合 γ 干扰素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较高,尤其是活动性肺结核,可以明确患者病情,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张勤时金艳王彦杨林
关键词: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Γ干扰素释放试验肺结核
研究分析对乙肝患者施予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HBV DNA定量监测的价值及效果
2020年
分析乙肝患者施予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HBV DNA定量监测结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200例乙肝患者纳入研究,测定所有患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以及HBVDNA水平,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大三阳患者对应HBV DNA水平更高,且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施予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HBV DNA定量监测可明确其病毒复制水平,为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张勤
关键词:乙肝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