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光超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成藏
  • 2篇油气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田
  • 2篇江陵凹陷
  • 2篇凹陷
  • 1篇断裂带
  • 1篇油藏
  • 1篇油气输导
  • 1篇油气输导体系
  • 1篇油气运移
  • 1篇运移
  • 1篇展布
  • 1篇展布规律
  • 1篇沙四段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输导
  • 1篇输导体系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
  • 2篇长江大学

作者

  • 6篇宋光超
  • 2篇雷海飞
  • 1篇同晓山
  • 1篇龙桂英
  • 1篇黄中歌
  • 1篇祁久红
  • 1篇唐玮
  • 1篇孙彭光

传媒

  • 3篇江汉石油职工...
  • 2篇江汉石油科技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八面河西南区沙四段滩坝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岩心、录井、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沙四段滩坝储层按岩性划分为砂质滩坝、粒屑碳酸盐岩滩坝及生物碎屑滩坝三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展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沙四段6砂组到4砂组沉积时期整体为水进过程,早期发育大量砂质滩坝,晚期局部发育粒屑碳酸盐岩滩坝;3砂组到1砂组沉积时期整体为水退过程,晚期发育大量生物碎屑滩坝。通过分析滩坝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古物源控制了滩坝储层的成因类型,古地貌控制了滩坝储层的平面发育范围,古基准面控制了滩坝储层的纵向发育规模。
宋光超同晓山黄中歌黄益旺
关键词:沙四段滩坝古地貌
八面河沟谷带形成演化及成藏特征
2019年
八面河沟谷带地区成藏条件良好,但勘探及认识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通过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分析及油藏解剖,分析沟谷带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输导体系、油储对接、有效圈闭为油气成藏的三大主要控制因素。其中,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关键,油储对接控制主要含油层系,有效圈闭控制油气的富集部位。
宋光超
关键词:八面河油田油气成藏
江陵凹陷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
2013年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识别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运移范围和路径,指出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分析了江陵凹陷输导体系的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综合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中的砂体和断层是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而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多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
宋光超雷海飞唐玮
关键词: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江陵凹陷
荆西油田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2012年
历经几十年的开发,中国东部大部分油田已相继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与中低含水开发阶段相比,高含水期油藏具有采油速度低、耗水量大、剩余油更加分散、措施效果变差、开发经济效益下降等开发特点,且地下仍有大量原油地质储量未被采出来。为了弄清荆西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地下展布,高效开发油藏,获取较高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结合油田动静态资料,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根据生产历史资料建立动态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三维两相油藏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单井、全区的日产油、含水的拟合曲线,根据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油藏开发潜力,对荆西油田进行了调整方案设计和调整后的效果分析。
孙彭光祁久红宋光超龙桂英
关键词:高含水期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精细构造解释在沙市地区中的应用
2012年
沙市地区构造复杂,断层复杂,属于典型的断背斜油气藏,因此,准确确定断层及其次生断层的位置至关重要。在新一轮地震资料采集的基础上,应用各种地震解释技术对构造进行精细解释,并对研究区内断层进行了重新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以及很好的应用效果。
宋光超雷海飞
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成藏规律研究
2012年
分析了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而探索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油气成藏受多重因素控制,其中构造因素起主导作用,储集层岩性、物性的变化以及油气疏导路径也对该区油气的富集起控制作用,从而在整体上评价落实了研究区的成藏规律,可以进一步指导万城断裂带的精细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
宋光超
关键词:江陵凹陷成藏模式成藏规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