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彬

作品数:42 被引量:36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土壤
  • 11篇黑土
  • 8篇砂姜
  • 8篇砂姜黑土
  • 7篇团聚体
  • 6篇土壤结构
  • 6篇作物
  • 6篇孔隙
  • 5篇地统计
  • 5篇孔隙结构
  • 5篇红壤
  • 4篇有机碳
  • 4篇有机质
  • 4篇空间分布特征
  • 4篇耕作
  • 3篇地统计学
  • 3篇预处理
  • 3篇深翻
  • 3篇深松
  • 3篇深松铲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安徽省龙亢农...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桂林市农业科...

作者

  • 42篇张中彬
  • 35篇彭新华
  • 9篇高磊
  • 8篇周虎
  • 7篇甘磊
  • 4篇马蕊
  • 3篇王亮亮
  • 2篇王永玖
  • 2篇林琳
  • 2篇吕玉娟
  • 1篇朱青
  • 1篇李玮
  • 1篇陈捷
  • 1篇王秋菊
  • 1篇蒋瑀霁
  • 1篇张广斌
  • 1篇曹承富
  • 1篇姚荣江
  • 1篇廖超林
  • 1篇孙波

传媒

  • 12篇土壤学报
  • 6篇土壤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薄层黑土区根系抗土壤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筛选
2025年
为筛选出适宜薄层黑土区且具有消减下层土壤压实作用的覆盖作物品种,在吉林省典型薄层黑土区设置未压实与压实处理,分两个播期(春播、秋播)种植不同覆盖作物品种(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箐、高丹草、萝卜、油菜、菊苣、松香草、鲁梅克斯、黑麦草、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混播、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混播),分析覆盖作物根系对压实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机械压实处理显著增加了0~50 cm土层土壤容重,3个月后压实处理10~50 cm土壤容重、0~30 cm穿透阻力仍显著大于未压实处理。多种覆盖作物在不同深度土层内的根干重占比及根干重密度受压实影响显著,其中春播试验中在30~50 cm压实土层中根干重占比最高的作物品种为苜蓿,具有较大根干重密度的作物品种有高丹草、田箐、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等,而秋播中根干重占比最高的是黑麦草,具有较大根干重密度的有油菜、菊苣、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等。依据本文提出的根干重占比比值(Ratio1)和根干重密度比值(Ratio2)两个参数判断根系在30~50 cm压实土层中的穿透能力,试验筛选出根系受压实影响相对较小、穿透30~50 cm压实土壤能力强的春播覆盖作物品种是高丹草、田菁和苜蓿,秋播覆盖作物品种是油菜、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和黑麦草。
王健豪张中彬钱泳其蒋发辉董芳瑾甘磊彭新华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土壤压实覆盖作物
广西桂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的大豆地、梨树地、甘蔗地为例,分析3个试验区土壤表层0^6cm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耕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梨树地土壤含水量是三者之中最高,甘蔗地土壤含水量次之,大豆地土壤含水量最小;3个试验区在3种不同土壤水分状态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降雨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制约,在不同条件下他们各自占有的权重不同;尽管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干扰会影响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但是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相对稳定,表明土壤本身具有恢复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能力。
彭扬建甘磊马蕊张静举陶焕壮张中彬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含水量地统计学
上旋下松定位施肥整地机具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与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旋下松定位施肥整地机具。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深松装置、旋耕装置、定位施肥装置和碎土清平装置,深松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深松振动变速箱,深松振动变速箱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深松...
蒋发辉彭新华张中彬李留年程爱国李留明胡爱敏刘彩霞
文献传递
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土壤水分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1.5hm2)不同植被类型下0~160cm剖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剖面上的变异系数在18%~177%之间,属于中等或强变异水平;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其变异性,湿季的变异性低于干季。草本植被和灌木通过截留降雨和根系吸水,加剧了土壤水分在空间上的变异。在同一时期,土壤水分的空间自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相同深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为湿季大于干季。在湿季各层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空间连续性,而干季各层土壤水分变化均较为剧烈,土壤水分的破碎化程度较高。降雨有促使土壤水分分布趋于均匀及增强空间相关性的效果。
刘凯高磊彭新华张中彬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地统计学
土壤裂隙及其优先流研究进展被引量:65
2015年
土壤在干燥脱水的过程中易收缩产生裂隙。裂隙的产生是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态结构也非常复杂,难以准确描述。裂隙能够作为优先流的路径,增加农田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本文总结和归纳了裂隙产生的影响因素、裂隙的表征指标与测定方法、裂隙导致的优先流的研究方法、裂隙对优先流的影响和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裂隙产生机理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构建和完善裂隙三维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推进裂隙导致的优先流的定量化和数学模拟研究;加大田间原位裂隙及其优先流的研究。
张中彬彭新华
关键词:土壤水优先流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3
2022年
砂姜黑土的典型特征就是土体内含有"砂姜"。基于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东西(河南上蔡到安徽泗县)及南北(河南鹿邑到安徽怀远)两条典型样带0~100 cm土层内砂姜含量分布及0~20 cm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东西样带内从西向东、南北样带内从北向南,砂姜含量逐渐增多,埋深也逐渐变浅;(2)两条样带砂姜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增加的趋势,而极大值出现在20~60cm土层,砂姜以2~5mm粒级的占比最大(40%~44%);(3)相关分析表明砂姜含量与蒙脱石组成比例(r=0.321,P <0.01)、年均降水量(r=0.416,P <0.01)、年均温度(r=0.369,P <0.01)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钙(r=–0.279,P <0.05)、高程(r=–0.387,P <0.01)、年均蒸发量(r=–0.392,P<0.01)呈负相关。可见,淮北平原砂姜含量受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
陈月明高磊张中彬郭自春邵芳荣彭新华
关键词: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钙质结核地统计学
桂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热导率空间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以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种植地、甘蔗种植地、梨树种植地为例,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干旱、中等、湿润土壤水分情况中土壤热导率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和湿润水分条件下,土壤热导率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而中等水分条件下梨树地>大豆地>甘蔗地;土壤热导率的大小变化趋势与含水量相一致,说明土壤热导率的大小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热导率的地统计分析表明,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大豆地的土壤热导率空间结构比在50%~65%范围内,属于中等相关性,而甘蔗地和梨树地的空间结构比大于75%,空间相关性很强;大豆地的土壤热导率的高阈值空间分布比甘蔗地的稳定性好,主要是因为甘蔗地受垄沟灌溉的影响;而梨树地是免耕地,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较弱。研究结果说明,在研究区域土壤对其热导率空间相对稳定性具有一定维持能力,但土壤热导率的稳定性受耕作和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陶涣壮甘磊马蕊张中彬程芳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地统计分析
区域尺度地下水浅埋区拟二维水流数值模型
2010年
建立拟二维系统模型,在非饱和含水层采用沿平面积分得到的垂向一维方程,在饱和含水层采用沿侧向积分得到的垂向二维方程,推导了模型的动态耦合项,提出饱和-非饱和含水层迭代耦合算法,解决潜水面处网格变动问题。与SWMS_2D进行对比,采用垂向二维水分运动稳定流解析解算例验证拟二维模型的准确度,采用非稳定流算例验证拟二维系统模型对计算效率提升的显著性。
林琳杨金忠张中彬
关键词:饱和-非饱和
“旋松一体”耕作对潮土和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改善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大,穿透阻力强,犁底层紧实等结构障碍。研究提出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方式,并在山东德州的典型潮土和安徽怀远的典型砂姜黑土进行试验。其中,潮土设置旋耕15 cm、旋松一体30 cm两个处理;砂姜黑土设置旋耕15 cm、深翻30 cm和旋松一体30 cm三个处理,研究旋松一体耕作对两种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容重、紧实度、水分动态和小麦玉米根系及产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旋松一体耕作显著降低了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和穿透阻力,与深翻相比,旋松一体耕作也显著降低了砂姜黑土容重和穿透阻力。旋松一体耕作显著提高了降水后土壤水分下渗速度、下渗量及下渗深度,进而提高潮土深层,砂姜黑土小麦季表层及玉米季深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旋耕相比,旋松一体耕作分别增加潮土和砂姜黑土小麦产量11.4%和7.1%,玉米产量6.7%和37%(受涝害胁迫),提高直接经济收益1748和3277元hm-2。旋松一体耕作有效改善了潮土和砂姜黑土物理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华北平原土壤耕层结构改良的新型耕作模式。
蒋发辉王玥凯郭自春张中彬彭新华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紧实度小麦产量
一种有机肥深施机具
一种有机肥深施机具,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储料箱、传动与搅拌装置、承重牵引装置和深施装置,所述传动与搅拌装置包括变速箱底座、变速箱、传动轴、搅拌装置、传动齿轮组和链条;所述承重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架和承重梁,所述牵引架一...
张中彬周虎彭新华王凤军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